分享

两代人的煤矿情

 郝景望 2021-01-06

矿工,工作非常辛苦,虽然现代化矿井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煤矿仍是一个高危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渭北黑腰带上的煤城铜川,经过好几代煤矿人的艰苦打拼与超常奉献,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朽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就活跃着一群热血沸腾,可亲可敬的煤矿人。工友们是靠着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合作,才把一块块乌金从漆黑的地下世界开采出来。正是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才使得他们这群可亲可敬的人,在大山深处默默地奋斗着,他们把黑暗给了自己,把光明给了这个社会。

——作家赵东理《岁月留痕》中马骖老师佳作照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矿上住房紧张,矿工们对住房的渴求是非常迫切的。下石节煤矿党委书记赵东理,当年煤矿的党委书记,国家是按照“县团级”的行政级别来对待的,矿上分给他的住房,他却让给了一位住房条件更紧张的采煤一线职工。
矿上的党委书记这样关心职工,把自己本应享受的房子让了出去。看到这一消息,铜川矿务局职工中专的高级讲师马骖老师,1999年12月2日在《铜川矿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从书记让房说起》,评论文章发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赵东理书记的高尚品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扬。
时过21年之后,拜读早已退休、安享晚年的赵东理先生文集《岁月留痕》,我才发现,文集里收录有马骖老师的这篇评论文章。文字是有穿透力的,它的魅力是久远的。
尽管《从书记让房说起》的作者马骖老师离开我们已14年了,但他的名字和作品,却被赵东理先生的著作《岁月留痕》清晰地留存了下来。
岁月留痕,会留住光辉者的伟岸形象。马骖老师的名字和佳作再一次被我们读着。
正如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有的人》中所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睹物思人,在教育战线上耕耘毕生,笔耕不辍,写有大量杂文、随笔与评论,文章被收录于多种选集,个人事迹入选《铜川矿务局人物志》与《嵕山人》等人物介绍书籍的马骖老师,他敬业,他的真诚正直与待人热情的优秀品质,他的作品会被人们永远记住。马老师教书育人,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也会被后来人记住。
近日马骖老师长子、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看到赵东理先生《岁月留痕》中收录他父亲的文章后,写出了感动很多人的《想起父亲》。怀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他重新回到铜川,深入到下石节煤矿参观、采风。下石节矿,是马腾驰先生年轻时工作过、同为矿务局系统的焦坪矿的近邻单位。
当年在铜川,马腾驰先生出版过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与散文集《山的呼唤》。《山的呼唤》其中大部分的篇章,写的就是煤矿,写的就是煤矿工人。在铜川,马腾驰先生当选为铜川市青联委员与最年轻的政协委员。
马腾驰先生再一次深入矿山,了解矿山、了解矿工们工作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回到第二故乡,见到矿上的人,看到矿山的一草一木,是那样的亲切与难忘,他满含深情,写出了反映矿山人奉献精神的美文《矿工伟大》。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同升井后的一位矿工师傅合影
把地下数百米蕴藏的乌金开采出来,为我们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矿工们的劳动是伟大的!人们对矿工的认可与尊重,同现任下石节矿党委书记李国璧说的一样:“矿工伟大,劳动光荣。”

——下石节煤矿井口醒目的“矿工伟大,劳动光荣”

重回故地,马腾驰先生感触颇深,马先生介绍他自己又一次回忆起父亲热爱一生的教育事业。回忆起父亲在铜川矿务局职工中专任教的那个日日夜夜。他也想起了他在铜川的历程,想起了那里的师长与朋友们,想起了他们对他的提携、扶持与帮助,想起了铜川给予他的很多美好的东西。
这次回铜川,下石节矿安全开采与生产技术的飞速提高,矿区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果,对马腾驰先生触动很大。
2005年1月2日,国务院总里到下石节矿慰问井下工人时,温总里动情地讲道:“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矿工人从事的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十分光荣,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得到全社会的爱护。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爱惜每一个矿工的生命,让大家平安下井,平安回家。”
作家的写作素材来源自生活,马腾驰先生到下石节煤矿参观、体验生活,对他触动非常大。天蓝山青的矿区环境,真的是不可想象的漂亮!

——天蓝山青的大背景下,下石节矿党委书记李国璧(左四)与马腾驰先生(右二)一行合影留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培养高素质的煤矿职工队伍,马骖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铜川矿务局接受过马老师培训的老领导、老一辈员工没有忘记他的贡献。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名人、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不忘矿山,重走矿山路的行动,让煤矿人为之欣喜。矿上的员工们自豪地说,从自己单位走出去的著名作家回家来了!
两代人的煤矿情,让人为之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