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镜实用技能分享|如何用“圈套垂持法”安全快速治疗大肠息肉

 浩穆一鼎 2021-01-06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作者:孙胜利

对付大肠息肉“办法多”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无性别差异。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所有癌症前几名。临床证实,绝大多数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样息肉演变而来,从腺瘤样息肉演变为大肠癌需要5~15年,即窗口期平均为10年左右。因此,理论上,我们有足够时间发现腺瘤性息肉、癌前病变、早癌等。

目前,临床已经呼吁大众发现征兆应及时查结肠镜,且强调应该建议四十岁以上人群积极查结肠镜,超过五十岁则应该查结肠镜,这将大大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结肠镜已经是公认的发现大肠癌的“金标准”,发现病变后,肠镜下治疗技术特别是肠镜下治疗腺瘤性息肉技术可靠成熟安全,可以达到彻底切除。

图 大肠癌的演进过程

治疗大肠息肉方法有多种,医师应该根据病变大小、分型、性质等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有热切除法和冷切除法,热切除法包括氩气、EMR、ESD等。氩气虽然安全,可以治疗扁平的小的息肉,但是对于大的息肉氩气治疗难以彻底,如果使用过度,有可能出现穿孔的风险;EMR适合治疗较大亚蒂、带蒂息肉,需要器材较多,费用较高,过程较复杂,时间较长,还需要注意穿孔及出血情况的发生;ESD是四级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可以选择冷切除则不必要选择ESD,ESD治疗无蒂大的息肉、侧向型息肉、表浅型癌前病变等,可以完整切除,ESD特别是大肠黏膜ESD技术难度较大,还要特别注意穿孔、出血等并发症,ESD对医院硬件设施以及医生水平有一定要求,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圈套冷切除术”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选择冷切除技术治疗大肠息肉逐渐增多,特别是治疗大小不超过1cm的无蒂息肉,冷切除技术包括活检钳“钳取术”和圈套器“圈套冷切除术”。笔者认为,钳取术适合炎性息肉以及不超过0.4cm的腺瘤性息肉;“圈套冷切除术”适合0.4cm~1cm,甚至更大一点的息肉。圈套器应该使用专用圈套器或者小的可旋转小圈套器。

笔者用小型号可旋转圈套器,灵活准确,“圈套冷切除术”更适合无蒂息肉或者表浅型病变,圈套范围可扩大切除,圈套后提起明显时直接圈套冷切除,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彻底、安全,且费用低,适合无蒂息肉、亚蒂息肉、带蒂息肉或浅表病变。无蒂息肉或病表浅变,伸展时仍可以圈套住,适当吸引时更容易扩大圈套收住病变进行冷切除。无蒂息肉或表浅病变如果注射适合ESD,反而不适合常规EMR,只能选择EMRC。

笔者在实践中已经应用冷切除技术特别是“圈套扩大冷切除术”后进行“垂直夹持术”,简称为“圈套垂持法”治疗大肠息肉。垂直扩大夹持缝合术可称为“垂直夹持术”或“兜底夹持术”。冷切除的息肉大的一般在1cm左右,把握好方向一般是一夹垂直夹持。有的对吻垂直夹持缝合即“翅式夹持”。选择夹子一般是大开口金属夹,一定要扩大兜底夹持,打开夹子放在正常黏膜部分吸引厚夹持,这样脱落后切除病变范围更大。有的两枚夹子一枚垂直夹持,另一枚上下同位平行夹持即“同位平行夹持”。一般一枚金属夹夹持即可。笔者实践中,切除的最小息肉0.3cm,最大息肉超过1.0cm,以无蒂息肉为主,包括无蒂息肉和有蒂息肉,均完整、安全切除。

近一年来,笔者用“圈套冷切除术”治疗近115枚大肠息肉,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住院,部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直接进行冷切除,且没有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同时,冷切除技术避免准备电刀及周边器材,在检查过程可以快速决定选择是否切除息肉等,方便、快捷,息肉切除顺应性更好,还可避免患者重复做肠道准备,也减少患者的费用。以下附部分病例的非全程图片:

例1

例2(图不全)

例3

例4

例5

例6

例7

要提醒的是:消化道病变比较隐蔽,等到“出现危险信号”可能为时已晚,特别是进入不惑之年,别忘了抽空检查一次胃镜和肠镜。

(仅供参考,有误纠正)

孙胜利:河南省中西医消化内镜学会常委;河南省健促会消化疾病学会秘书、河南省消化内镜质控委员会委员、内黄政协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