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虎丘花市

 苏迷 2021-01-06
《姑苏晚报》2020年12月28日 B06版

  蔡曾煜

  苏州在明清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在明弘治至清道光年间,约有300多年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工商业都市之一。据《中国会馆志》资料,苏州在明清时有各地会馆64家,公所163所,包含了136个行业,其中就有全国最早建立的花商公所。明清时苏州是全国私家园林最盛的城市,有史料记载明代建255座,清代建228座,明陆容《菽园杂记》称苏州园林之盛胜于杭州。苏州民间种花、赏花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明清时的花木盆栽、盆景与插花更盛,促进了苏州花木销售,虎丘花市成为江南最大的花木贸易中心。

  虎丘花市的形成

  虎丘原名海涌山,春秋时为吴王阖闾的离宫,阖闾薨后在公元前496年葬于此,相传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

  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为苏州刺史,开通自阊门至虎丘的山塘河,沿河修筑塘路直达山前,即今之山塘街,从此水陆称便,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宋代虎丘渐成为苏州花卉种植的主要产地。北宋末,苏州的朱勔在“花石纲”败后被诛,其子孙流落虎丘,以种花为业。明黄省曾《吴风录》谓:“朱勔子孙居虎丘之麓,尚以种艺垒山为业,游于王侯之门,俗呼为花园子。其贫者,岁时担花鬻于吴城,而桑麻之事衰矣。”清乾隆《元和县志》记述“虎丘人善以盘松、古梅,时嘉卉植之瓷盆,为几案之玩,一花一木皆有可观。”顾禄在《桐桥倚棹录》中称“半塘桥西,山塘诸衖内皆通郊野,多艺花人所居。任仁发(1267年举人)诗云:‘幽栖无所事,园圃足生涯。荒径多闲地,随时好种花’,在宋代已然。”

  明清时苏州花木种植的利好,已远超过谷物种植的经济收入。虎丘山塘出现许多前店后圃的花树店。明末邵弥《虎丘花市曲》曰:“虎丘山家田不辨,虎丘草木粉如霰。湿绿妖红开未匀,塘上分花船里见。不争罢亚争芬菲,一株艳绝千钱微。田头老农常苦饥,山家日日烹鲜肥。”清初邵长蘅《种花诗》又曰:“山塘映清溪,人家种花树。清溪鸭头清,门前虎丘路。春阳二月中,杂花千万丛。朝卖一丛紫,夕卖一丛红。百花百种态,牡丹大娇贵。一株百朵花,十千甫能卖。朱门买花还,四面护红栏。绣幕遮风日,娇歌闲清弹。复有些子景,点缀白石盆。咫尺丘壑趣,屈蟠松桧根。买阗几案间,一盆值千镮。”

  虎丘的花圃与花树店主要位于山塘桐桥西至虎丘东麓斟酌桥一带。清顾禄在《桐桥倚棹录》中谓:“花树店,自桐桥迤西,凡十有余家。皆有园圃数亩,为养花之地。谓之园场。种植之人,俗呼‘花园子’,营工于圃,月受其值。以接萼、寄枝、剪缚、扦插为能。或有于白石长方盆叠碎浙石,以油灰胶作小山形,种花草于上为玩者,优劣不侔。”清光绪十九年(1893)虎丘重修桐桥花神庙的碑刻,记录当时捐银圆的花圃有80家,花店18家,碑记捐铜钱者未录,实际虎丘山塘的花圃与花树店远不止这几家。

  虎丘花市上的花木,除当地生产的时花外,还来源于城西诸山。《桐桥倚棹录》谓:“花市花木大抵产于虎丘本山及郡西支硎、光福、洞庭诸山者居半。”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在记述牡丹花时谓:“艺花之人,率皆在洞庭山及光福里。人家以课花为业,花时,载花至山塘花市卖之。”

  在茉莉、兰花、水仙的种植、开花季节,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杭州的载花货船云集虎丘。虎丘花圃也有将南方花木培植后,再向北方转发。明清时的虎丘花市不仅满足了苏州市民的消费需求,而且成为全国重要的花木集散地。

  虎丘花市的繁荣

  虎丘是“吴中第一名胜”,吴俗在虎丘全年节市不断,市民常倾城出游,四时赏花,花市繁荣。明黄省曾《吴风录》云:“虎丘四时游客无寥寂之日。”《乾隆元和县志》谓“虎丘山塘吴中游赏之地,每花晨月夕,四方宦游之辈靡不毕集,花市则红紫缤纷”。

  早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苏州习俗是日到虎丘赏红。顾禄《清嘉录》谓:“闺中女郎翦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谓:“是时春色二分,花苞孕艳。芳菲酝酿,红紫胚胎,天工化育,肇始于兹。”其赋《百花生日》提到“客有闲游花市,喜值芳辰”。

  三月春暖花开,虎丘是主要游览胜地。明末清初的归庄在《看牡丹诗自序》中写到在洞庭观牡丹后至虎丘观花市,尽兴而归。沈清瑞在《荡湖船赋》与《种花人歌》中写“山塘七里长”“花市家家种碧田”“月满桐桥,载去一船香气”。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三月》载“虎阜山塘多花市,居民以艺花为业,晓来担负百花,争集售卖。山塘列肆,供设花盆,零红碎绿,五色鲜秾,照映四时,香风远袭”。

  农历六月虎丘珠兰、茉莉花市兴盛。除本地产花外,闽广赣的花船也至虎丘山塘赶集,茶铺至山塘收花薰茶,花农、花贩提篮、挑担上市鬻花,划小舟靠画船出售鬓花。蒋宝龄《吴门竹枝词》曰:“苹末风微六月凉,画船衔尾泊山塘。广南花到江南卖,帘内珠兰茉莉香。”

  八月中秋苏州习俗虎丘赏桂,千人石听歌。时金风催蕊,玉露零香,虎丘山塘,灯船酒坊,男女耆稚,极意纵游,号为木樨市桂花节。明袁宏道《虎丘听歌记》谓:“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蔡云《吴歈》说“七里山塘七里船,木樨香里沸歌弦。十千那够一船费,月未上弦直到圆。”

  农历九月虎丘菊花上市。顾禄《清嘉禄》谓:“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于广庭大厦,堆叠千百盆为玩,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入冬虎丘花市供应水仙、兰花、蜡梅,并经暖窖催花,使牡丹等春花冬开上市。《清嘉禄·窖花》“冬末春初,虎丘花肆能发非时之品。如牡丹、碧桃、玉兰、梅花、水仙之类,供居人新年陈设,谓之窖花”。

  虎丘花市的营运

  在明代嘉庆到万历年间(1522-1620),虎丘花市逐渐成为江南花木贸易中心。其辐射面涵盖长三角地区,区域内各城市的花木贸易彼此交织,产于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的南方花木,也源源运达苏州。

  虎丘花市通过集市与花树店进行交易。花市的范围,自虎丘山东麓的斟酌桥至山塘街半塘一带。集市的主要交易点在斟酌桥东的花园弄口,即现在的斟酌桥到绿水桥一段,另一以贩运插花为主的交易点在半塘西。顾禄《桐桥倚棹录》记载,“花场,一在半塘,一在花园弄口”“花园弄,在斟酌桥东,弄口即花场,每晨鬻花处也”“在花园弄与马营弄口,每晨晓鸦未啼,乡间花农各以其所艺花果,肩挑筐负而出。坌集于场。先有贩儿以及花树店人择其佳种,鬻之,以求善价。余则花园子人自担于城。”半塘的集市,是插花与鬓花的批发市场。顾禄谓:“供花皆折枝,便人插胆瓶盂钵之玩。市在半塘怡贤寺(现敕赐报恩寺旧址)一带,日出即散。贩鬻之徒,多集阊门渡僧桥、钓桥及玄妙观门首,寄人庑下求售。”

  明代苏州山塘已有花树店经营,仇英以苏州风情为主的《清明上河图》画上有山塘花树店。清初苏州的花木业已抱团生产营销,建有全国最早的“花商公所”,公所设在山塘街下塘花神庙内。据《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1959)所载苏州的两块“重修花商公所收支碑”的碑文,道光十二年(1832)苏州有三山、长乐两个花业帮会,捐款还有5家店堂,65名个人。清末苏州茉莉等茶花发展很快,光绪十九年(1893)“重修花商公所收支碑”记录捐款的花树店18家,茶行、称号17家(包括粤闽茶行),园圃80家。乾隆二十四年(1759)徐扬的《姑苏繁华图》,能看到山塘街的三爿花树行,花行规模都有三开间门面。一爿在斟酌桥东堍,一爿在普济桥,还画有两艘运花的大船与挑夫,另一爿在桐桥东堍。

  虎丘花市营销的花卉种类特别多,大多以盆栽方式出售。明高启《卖花辞》“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清《乾隆元和县志》“四时花卉皆植瓷盆,有一树一石,仿云林大师(明初画家倪瓒)画本者,皆出虎丘山塘。”在这许多花木中,有不少是南方花木与外洋进口的花草。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虎阜花市》记入春梅花4个品种,山茶2个品种,其他18个品种;入夏记石榴花、蔷薇十姐妹及各色草花7种;秋记木槿、秋海棠、木樨等6种;历三时、四时观赏者花4种,以及各种盆景、折枝供花。又提到虎丘春有玫瑰,夏有珠兰、茉莉,秋有木樨花市。

  虎丘花市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满足了苏州人对花卉消费的需求,而且在明清时已成为全国花卉交易市场之一,是江南最大的花市。清李斗记苏州僧人离幻每至扬州,带往的盆景都有数船,有的一盆值百金。清初沈德潜词《白堤花市》曰:“七里山塘傍水涯,红艳家家,绿荫家家。曲阑瓷盎贮英华,海内名花,海外名花。”

  苏州的茉莉在明代已从江西大量进入虎丘花市,清代又因茉莉花茶的发展,花农自种后,有的亦分销于外地。文震亨的《长物志》写茉莉曰:“章江编篱插棘,俱用茉莉。花时,千艘俱集虎丘,故花市初夏最盛。”清康熙年间陈学洙诗《茉莉》记虎丘花农自种茉莉的情景:“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远自过江船。山塘日日花城市,园客家家雪满田。”

  明末清初苏州也是水仙种球的集散地,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谓:“水仙头,秋从吴门而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福建《漳浦县志》谓:“水仙花,土产者亦能着花,然江南来者盛。”康熙六十一年(1722)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著《台海使槎录》谓:“广东市上标写台湾水仙花头,其实非台产也,皆海舶自漳州及苏州转售者。”在康熙、乾隆年间的福建水仙亦有运至苏州转口。康熙五十六年(1717)的《龙溪县志》(今福建漳州)谓:“水仙,岁暮家家互种,土产不给,鬻于苏州。”乾隆二十七年(1762)《龙溪县志》亦谓:闽中水仙,“以龙溪第一,载其根至吴越。”

  明张应文(约1524-1585)著《罗钟斋兰谱》,记述浙江、福建、江西的兰花贩运到苏州的情形:“宜兴、杭州皆有本山兰蕙,土人掘取以竹篓装售吴中。”“兰自远方来者,大都二途,曰闽、曰赣。”“兰产于闽而芳袭于吴。”清袁世俊《兰言述略》谓:“浙之兰蕙出山,于初含蕊时,砍储竹篓,运销吴门、申江花市。”“然吴为多,申为少。”

  虎丘花市在清末已开始营销海外新引进的花木。顾禄《桐桥倚棹录》记有:洋枫(日本红枫)、洋松(五针松)、洋茶(日本山茶)、洋鹃(日本东鹃与夏鹃)、洋千年蒀(洋万年青)以及从欧美引进的旱金莲、象牙红、晚香玉等花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