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嘘,今天说句悄悄话给你听……

 健康之初 2021-01-06

2019年3月3日是我国第19个爱耳日,设立爱耳日的目的旨在改善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拥有听力残疾人数2780万,主要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最近几年听力退化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本文列举了各个时期容易损伤听力的各种因素及解决措施,赶紧收下这份护耳攻略吧。

幼年期

幼年期拥有正常的听力对语言发育,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尤为重要。新生儿出院前需要做听力筛查,若家长发现孩子不能对声音做出反应时也要及时复查听力。发现新生儿听力问题后及时佩戴人工耳蜗,可以帮助新生儿恢复听力、学习语言,并且不会影响到今后的发展。而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注重产前检查是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失聪的根本措施。

遗传因素

在我国先天耳聋的发病率约占耳聋患者的50%,其中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遗传耳聋患者中,父母为近亲结婚者占70%。

其他因素

母亲有围产期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疱疹、梅毒、弓形体感染等,有先兆流产史,妊娠期间有一氧化碳中毒、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甲状腺肿大等疾病,妊娠期间服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等。新生儿早产、体重低于1500g,患有细菌性脑膜炎、颅脑畸形、黄疸等疾病。


青中年期

这一时期的听力障碍主要与用耳卫生、药物和外伤等因素相关。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是这一时期保护听力的重要举措。

滥用抗生素

在30种耳毒性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了绝大部分,临床上滥用抗生素是导致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长期暴露噪音环境

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音乐的时间超过1小时,习惯在乘车、行走和入睡时听音乐,经常去迪厅等嘈杂场所等,都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外伤

暴力掏挖耳朵、耳部遭受重击或擤鼻涕时用力过猛等都容易造成耳膜受损伤。

老年期

老年期的听力退化多与机体自然退化有关。另外,心血管病患者由于耳部供血不足,也会引起听力损伤。

人体主要听觉感觉细胞是位于耳蜗内的毛细胞,人在出生时大概有4万个毛细胞,此后随着用耳损耗和机体自然退化等,毛细胞会逐渐减少,听力也就逐渐减弱。毛细胞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一旦死亡对听力造成的损伤是永久性的。


用耳过度人群应注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等现象时,要警惕听力损伤。放松心情、饮食注意补锌、注意用耳卫生、慎用耳毒性药物等,有助于维护听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