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巷的“杨顺兴”牛肉锅贴,很有味道的镇江老字号小吃,排队人好多!

 镇江风情 2021-01-07

拆迁后的山巷造了马路建了广场,记忆中的山巷则成为人们永久而美好的记忆。但还有一家“杨顺兴”牛肉锅贴,味道好,一直在坚守。

三两锅贴三碗小馄饨,是镇江老城区下午茶的标配。大热天的我路过,一看,“嚯嚯”—— 这就是真爱啊,排队人超多。

做锅贴的是个微胖光头年轻人,锅贴好了,他喊一声,然后排队客人自己端到桌子上。香醋就放在桌子上,需要的话就自己去倒。

这样的小店,那种朴实、生动,那种只有民间才有的风情,完整地呈现在山巷的黄昏里。

排队的街坊聊着天,讲讲这个锅贴子要什么样的火候,翻腾需要什么时间。一边聊天,一边老街区的温暖,这在住在楼房里的邻居之间不多见。

老城区巷子里面的馆子,可能一般上不了大雅之堂,但它对市井人间了如指掌,对街巷客人了如指掌。

它熟悉客人吃饱后舒适的目光,它目睹了许多客人从咿呀学语吃到白发苍苍。在时光深处,我们都被馄饨、锅贴、片儿汤的香气招来,并被她深深塑造,最后,一起走进街巷,走进俗世。

而现在,城市改造很快就要推进到这一带,高楼大厦一造,街市固然整洁和现代,但这种市井风情,怕是永远也不会出现了。

那时,我们只会踱进高楼里,回想起曾经的馄饨,曾经的锅贴,曾经的片儿汤,在无尽的回想中,一声叹息。

做的师傅不断在翻腾,让火力均匀。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在转一下大锅。

这位大大已经排的汗流浃背了,室外温度37哦

包馄饨的阿姨。

阿姨们速度很快,一下子就一大堆。

看看火候到不到。

过去,山巷两边大都是一扇扇木板门的门面房,墙上、门上或门楣上都涂有或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字号。

这里店店相连,有米店、面店、煤炭店、理发店、炒货店、香烛店;铺铺相接,有猪肉铺、牛肉铺、裁缝铺、糕点铺、烟酒糖果杂货铺、烧饼馒头包子铺;更有大饼油条摊、鞋子修理摊、瓜果蔬菜摊;酱园作坊、豆腐作坊、造酒作坊;牙医、诊所、老虎灶……真正是一应俱全。

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买全。  

拆迁后的山巷,如今造了马路,记忆中的山巷则成为人们永久而美好的记忆, 现在仅剩的 “杨顺兴”牛肉锅贴,味道好老字号,不知道还能坚守多久。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