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520”,办公室恋情动了谁的“奶酪”?

 HRoot 2021-01-09

又是一年“520”。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秀恩爱”之时,处于办公室恋情中的情侣们可能会对“秀恩爱”的行为慎之又慎。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办公室恋情持否定态度的有之,持支持态度的亦有之。

“520”之际,我们不妨仔细分析讨论一下:办公室恋情碍着谁了吗?

撰文 | 于翰婷

要想做出比较有逻辑的回答,首先就必须直面这两个问题:

  • 企业管理的边界在哪里?

  • 个人又是否能区分开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

管理能力决定“边界”可能的范围

有这么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一家美国高档餐厅,因为带小孩用餐的顾客越来越多,并且时常有“熊孩子”破坏餐厅私密、优雅的用餐环境,造成老顾客不断流失。餐厅老板终于忍无可忍,直接作出规定:不接待五岁以下的孩子。

这样的规定在网上引发了大量评论。有网友认为,这是公然的歧视,和歧视有色人种、歧视老年人的行为无异;也有支持者表示,在高雅的餐厅碰到“熊孩子”确实让人很不舒服。

为什么即便餐厅老板知道将产生很大争议,却终于还是做出决定,把五岁以下的孩子都拒之门外?

很简单,因为他没有办法处理“熊孩子”造成的混乱场面,所以只能做出一刀切的抉择:接待还是不接待。

类比到企业对待办公室恋情的态度上也是如此,企业的管理能力决定了管理边界的最大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有能力管理好的行为有多少,决定了企业的“手”最长可以伸到哪里。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蜘蛛侠》中广为流传的一句经典台词。责任越大同时也意味着能够为之负责的对象越多,能够管理的事物越多——这些都以“有能力”为前提。

从企业层面,反对办公室恋情的理由大概有这么几个:影响工作效率、导致工作氛围不和谐、造成利益纠葛等。

客观来看,这几点反对的意见都有足够的合理性。但这同时也表明,这是当前许多企业没有办法应对的问题。

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都不足以控制或解决办公室恋情可能对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然,企业也很委屈。毕竟“生活的一切都和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except sex. Sex is about power.)”

这是永恒的难题,参考此前轰轰烈烈的“Me Too”运动,也就不难理解,当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难以对此做出有效地管控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刚好喜欢上了同事,想谈一场甜甜的恋爱;但对企业来说,制度和管理上的放松可能就是潘多拉魔盒开启的前兆。

管理理念决定“边界”实际的范围

除去能力,还要有意愿。

如果蜘蛛侠根本不想拯救地球,那么他的超能力可能也就用在躺在床上不想动的时候拿一下零食饮料了。

在管理能力的范围之内,管理的理念和意愿就决定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对员工管理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也就是说,在没办法避免办公室恋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企业的管理思维决定了“一刀切”会切向哪里。

2018年11月,Facebook发布了六项办公室恋情政策:

1.如果邀请同事约会但最后没有发展成恋情就不可以再邀请;

2.员工不可以邀请从未见过面的同事约会。例如员工不应该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某人,然后发信息或者用其他方式跟联系他们、邀请他们约会,或者说他们很有魅力;

3.对于在同一团队之内发展恋情有既定规则。如果员工跟同一管理团队之内的成员谈恋爱,就必须通知人力资源部。而且在某些情况,虽然谈恋爱的两人不属于同一个管理团队,但如果其中一人有机会影响另外一人所负责的项目、工作表现反馈或评级,则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员工亦要上报人力资源部;

4.如果员工与同事谈恋爱或者结婚,一旦关系结束,员工必须在工作上保持专业;

5.如果员工与公司内另一人发展关系(不论是约会还是结婚),他们不可以为另一方提供工作表现反馈,例如PSC期间的同事反馈,亦不应该试图影响他们的薪酬、评级或晋升;

6.如果是董事级或以上的人士跟公司或其他任何公司的人发展关系,都必须通知人力资源部。

来源:https://www.

这六点在实际中能起到多少作用另说,但从中透露出的重点是:不能完全禁止办公室恋情——即使政策的约束力很弱。

这是一种态度,对于普通员工个人生活尊重的态度。

就像开头餐厅的例子中,网友对于餐厅老板做法的声讨。餐厅老板有能力并且有意愿拒绝小孩子用餐,但他这样的做法合理吗?餐厅老板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尊重用餐的顾客?

企业有能力对办公室恋情说不,但这样的管理理念合适吗?应该这样做吗?

企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员工的个人生活?

不仅程度是一个大问题,怎么样的做法才算是尊重,这一点也要见仁见智。

也有不少企业宣称,希望能给员工“家”一般的氛围,视团队成员为家人;不光关心员工的工作,也要关心员工的生活,做到工作和生活的融合;工作时间之外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建设员工间关系……

看起来很好。可是员工真的希望企业关心自己的个人生活吗?员工会想做到工作与生活的融合吗?

职业角色vs.生活角色—爱情谁都没放过

大学毕业以后,一部分人进入职场,一部分人继续学业。经常会有还在读书的人这样评价他们已经进入职场的老同学:你变了,分享的全是工作的消息,天天都是上进的鸡汤。

每个人都有多种角色,接受一份工作也就意味着相应地接受了职场中的一个角色。

有的人会把职场中的角色当作自己的主要角色,有的人会把生活中的角色作为主要角色,对于主要角色的选择不同,行为也自然不尽相同。

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只是人不是机器,手机上一个按钮就可以切换静音、震动、铃声等不同模式,汽车一个手柄就能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我们不行。

把职场角色当作主要角色的人,也会在职场上被生活中的问题所困扰;把生活角色当做主要角色的人,也会因为职场上的困难影响生活。

办公室恋情的为难之处就在于,面对爱情,这个恒久的难题,没有几个人能完全抗拒本心,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角色的自如切换。

但是心动的感觉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著名招聘网站CareerBuilder在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有近40%的职场人士都曾与自己的同事约会过,其中有三分之一步入婚姻。

  • 根据德国招聘门户网站kalaydo.de的调查,约60%的职场人士承认自己曾与同事恋爱过。

  • 在日本,Randstad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职场人士在工作中找到过恋人。

  • 2019年1月,智联招聘联合珍爱网发布的《2018年职场人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超7成职场人士都选择支持办公室恋情。当事业和爱情发生冲突,32.48%的单身职场人士会选择爱情,43.43%的职场男性在两者冲突时以爱情为重,19.69%女性认为爱情比事业重要。

七成职场人士支持办公室恋情,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好奇,是大多数人都更看重生活角色,还是大多数人都高估了自己转换角色的能力?

不管是更看重职场中的角色,还是更看重生活中的角色,爱情好像谁都没放过。

责任感可能是唯一出路

借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段话:“在一个由多元组织构成的组织当中,使我们的各种组织机构负责任地、独立自治地、高绩效地运作,是自由和尊严的唯一保障。有绩效的、负责任的管理,是对抗和替代极权专制的唯一选择。”

对于办公室恋情,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果不想我们的个人生活被企业更多干涉,享有自由同时被尊重,那么责任感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情感不能控制,但是足够的责任感能够削减情感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听起来有点夸夸其谈,但生活就是这样,不论选择哪一种角色作为主要角色,你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承担相应后果。

影响工作效率、导致工作氛围不和谐、造成利益纠葛……没人能保证杜绝这些问题,但如果你是一个具备足够责任感的成年人,那么至少,它们的不利影响会降到最低。不仅对企业,对你自己更是这样。

一个被尊重的人,首先也应当是具备足够责任感,值得被尊重的人。而在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组织中,这样的责任感带来的高绩效,恰恰正是保证员工被长久尊重和享有自由的前提。

希望我们都有能力享受爱情,而不是被爱情折磨。“520”快乐!



《人力资本管理》致力于传递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最新的思想、观点、方法、技巧和资讯。

立即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