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九----五帝晚期

 yadongxiao 2021-01-09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九----五帝晚期(公元前2300—前2000年)

1、尧舜禹

颛顼时代,太行山一位女子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滴鲜血洒在那块石头上,一会儿,整座山岭全变成了红色。后来人们将这座山岭叫丹岭(顺平县城西10公里伊祁山),文人都将它写成丹陵。那滴鲜血,竟孕育成一个婴儿。婴儿第一声啼哭,正巧来采药的陈锋氏(原居宝鸡,后来主要一支迁移到河南淮阳,次要一支迁移到河北保定)女听到,陈锋氏抱回家中抚养,取名庆都。庆都十三岁时养母陈氏病故,就一人在丹陵山上的小茅屋生活。山下伊祁长孺夫妇可怜她收为义女。帝喾母也姓陈锋氏,命帝喾纳庆都为第三妃,封伊祁长襦为伊祁侯。庆都怀孕后,回娘家生下尧。尧受封陶唐(河北唐县),后迁北唐(今太原)。登上天子位后,定都平阳(山西临汾)。

尧荣登正史的时间比黄帝还早,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就是从尧开始。

颛顼帝的大儿子穷蝉(又名虞幕,图腾为蝉,穷与穹通,表示以穹卢为居)无能,被分封到东夷的一个小地方姚墟(山东鄄城舜王城, 靠近颛顼帝抚育成长处)。穷蝉以后历代子孙也大都无能,沦落为平民。穷蝉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桥牛、桥牛子瞽叟,瞽叟的儿子重华就是虞舜。

舜生母握登死后,瞽叟续妻,并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舜在历山(今鄄城东南)耕过田,在雷泽(鄄城、菏泽间)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清丰县西南)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濮阳县东南)跑过买卖。舜很恭顺的侍奉一家人。舜20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30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推荐了虞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两女遵守妇道,从不以自己身份高贵而傲视舜的亲戚,对公婆孝敬、对小叔谦让。尧了解了舜,才试用舜去理顺五伦道德和参与百官,都干得很好。于是,尧给了舜一个独立的封国---虞。后来尧年纪大了,便让50岁的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诸部落开始争夺天子之位,舜的对手有:驩兜、共工、鲧、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舜首先将驩兜、共工、鲧、三苗这四个部落的首领除去,然后将这四个部落赶往四方的边远地区。与丹朱的斗争则艰苦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

丹朱作为炎黄大部族的正统代表,势力强大。舜便作出姿态,表示愿让天子位给丹朱,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只好作罢。他便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为了笼络人心,舜精心组织了他的权利机构。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四岳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龙为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并且舜、契二人虽然东夷化了,但血统却是黄帝族。这种权利安排,从心理上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系之争,有力地分化了对手。舜终于击败丹朱的势力,并迫使丹朱陶唐氏臣服。到此时,舜已81岁,于是正式登临天子之位。

舜将首都从尧时的平阳迁移到自己的封国虞,又称蒲坂(山西永济县东虞乡)。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又有历山、妫水,这些地名都是从濮州菏泽一带移植过来的。因蒲坂在妫水(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南)之旁,舜的子孙遂以地名妫为姓。

舜任命伯夷为司空,辅佐自己办事,以光大帝尧的事业。任用禹负责平治水土,任用稷负责农业,任用契为司徒对百官施行五伦教育,任用皋陶yáo担任司法官。 舜又任命垂为工师,统领各种工匠。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并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任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舜又任命龙为纲言官,传达旨命,报告下情。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

舜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湖南宁远县南)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娥皇﹑女英奔向苍梧,泪洒湘江边的竹子上。娥皇﹑女英因遇大风大浪,没于湘江,今天洞庭湖边有二妃墓。

娥皇没有生育,女英生有一子,取名商均,因为他没有治国才能,舜就将天子位禅让给禹。17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但各部落都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禹将尧子丹朱继续封在唐地刘邑,舜子商均离开父亲封地虞地蒲坂(该重地被夏后氏占领)、移封今河南虞城,分别奉祀自己的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禹,禹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中原龙山文化继续发展为青铜文化的夏文化(晋南、豫西、豫中)、先商文化(豫北、冀南)、先周文化(关中)。

炎帝族共工女嫁与颛顼儿子骆明(黄帝系),生鲧(姓姒),鲧被封汶山石纽(今四川省北川县),娶有莘氏之女修己为妻,修己'见流星贯昂,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生下禹。 楚简《子羔》则载,大禹无父而生,不是鲧的后代,和黄帝也没关系。

禹幼年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鲧被帝尧封于崇(嵩山),后因治水失败被杀。

大禹接着治水。大禹在历史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比黄帝和尧舜都早,西周初年金文上就记载大禹治水的事迹:'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大禹治水期间,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其甲壳上有奇异图像,被称为'洛书'。

禹治水成功,被舜选为继承人,居阳城(今登封县),后徙阳翟(今禹州市)。昆吾氏受封为帝伯,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启在帝丘铸九鼎,被视为国宝。

禹生前曾举东夷族的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前2000年,儿子启发兵攻杀伯益自立,同姓有扈氏(陕西户县)不服,被杀,从此禅让制为世袭制所代。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汾、浍流域),建都安邑(山西夏县西)。后来由于印欧人游牧青铜文化对汾河平原的大规模侵扰,加上与东夷的斗争,又迁回到其祖居的嵩山和伊洛平原。

仰韶文化和海岱文化(大汶口文化)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夏人是从炎帝-共工集团(黄河中下游)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东夷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夏朝人创造了二里头文化,又可分为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和山西夏县东下冯两个类型。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夏后氏(启)以伊洛为中心,有扈氏在今陕西户县,褒氏在今陕西勉县,斟寻氏在偃师,辛氏/有莘氏在旧陈留县东,杞氏在今河南杞县,斟戈氏今河南范县北观城镇,缯氏在今河南方城县北,有鬲氏在今山东德州东南,有男氏、彤城氏、费氏、冥氏。 大禹封伏羲之后于任(济宁市),为'有仍氏'之国(任、仍相通)。大禹重孙 帝相娶有仍国君之女缗为妻。寒浞杀帝相,缗带孕逃奔仍国,生子少康。商灭夏,封有仍国君为任国君。周灭商后,任国为附庸国,没有爵位。

五帝晚期,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走向全盛,取得对长江流域的领先,并在以后数千年中保持对南方的优势,成为华夏文明的起源地。

陕西龙山文化(长安县客省庄二期文化)承袭庙底沟二期(仰韶文化的延续)发展而来,分布在关中,为前2300~前2000年。

河南龙山文化更是庙底沟二期文化(仰韶文化的延续)的嫡传,以河南为中心,也包括晋南和冀南的部分地区,为前2600~前2000年,又细分为四个类型:①洛阳王湾三期类型分布于洛阳、郑州地区及豫西和晋陕豫三省交界地区,是先夏文化,后发展为二里头文化,王湾三期类型还包括三里桥类型和煤山类型。②安阳后岗二期(河北龙山文化)类型分布于豫北的淇河、卫河和冀南的漳河、滏阳河上游平原及鲁西南地区,是先商文化的渊源。③永城县王油坊(造律台)类型分布在豫东和皖西北一带,是帝舜有虞氏的文化,该类型最初与山东龙山文化之间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与王湾三期关系也很密切,并且越到后期受王湾三期影响越大。④襄汾陶寺类型分布于晋南汾河下游及其支流浍河流域,是帝尧陶唐氏的文化。

中原龙山时期出现了大量城址和特大型聚落,诸如山西襄汾的陶寺、登封的王城岗、淮阳平粮台、禹县瓦店等。

陶寺就是尧都平阳,早期(公元前4300—前4100年)平阳小城面积56万平米,到了公元前2100年 陶寺中期,小城外围又修了面积270万平的外城,并在外城东南角修筑了一个10万平的小城,使得平阳城面积达280万平。平阳城城墙宽4.2米,由夯土版筑而成,城内街道宽敞平整,两旁挖有排水沟渠,人口有1.4万,平民房屋为半地穴建筑,贵族房屋为地面建筑,并设有地下仓库和水井。城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宫殿区,宫殿北部的出口有通向宫外的木板桥,桥墩由夯土筑成。 平阳的贵族墓中发现有精美的玉器、漆器、彩陶、铸造的红铜制品。居民汲水用的陶器扁壶上有两个文字符号:文、尧。 目前对贵族墓葬遗体DNA检测,Y染色体单倍群是O3-M122,证明他们是华夏族。

陕北神木县的石峁古城,与南方的水城和中原的土城不同,是用坚固的石头堆砌而成的石城,由中央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皇城台是一座有着四面石墙的台城,贵族居住,有玉器、壁画等;内城是平民居住;外城用于防御。整个城市的面积高达425万平,比良渚(300多万平)和陶寺(280万平)和当时世界上所有城市都要大,是地理中国最大的史前古城。

从公元前2300年起,原先生产力比黄河流域发达的长江流域,古城先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良渚、宝墩、石家河等各大城市相继废弃,一夜之间退化回到部落形态,原本制作精美的玉器、象牙工艺品、漆器也都消失了。长江流域人口锐减3/4,几乎成为一片死地。

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的三苗人被尧舜禹反复南征,最后被大禹彻底摧毁。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被龙山文化永城县造律台人(虞舜部族)摧毁,造律台人在良渚原址的太湖地区建立殖民点-----广富林文化。

2、埃及第一中间期

在中国即将步入大一统的夏朝的同时,统一多年的埃及却陷入混乱,第六王朝第四位国王麦然拉即位不久便去世,年仅16岁。6岁的佩皮二世即位,和麦然拉英年早逝相反,佩皮二世出奇的长寿,活了100岁,在位长达94年。埃及的历史规律是,每遇到一个长寿国王,其晚年就是动乱的开始。佩皮二世死后,儿子麦然拉二世继位一年就被权贵谋杀,麦然拉二世的同父妹妹兼妻子尼托克丽丝继位,她是人类历史上首位女王。尼托克丽丝设计杀了这些权贵,报了仇,她本人也悄然隐遁,第六王朝结束。同时,埃及历史上第一段黄金盛世(古王国时代)也就此谢幕。

从此,埃及进入了混乱无序的'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270—前2060年)。第七王朝,70天换了70个王;第八王朝由27个王组成。国王的实力仅限于首都孟菲斯周边,各州纷纷独立割据,互相混战。

比战乱割据更可怕的是,又发生了天灾。公元前2180—前2150年,因天气干旱,尼罗河水位下降,粮食减产,从而爆发了埃及历史上最严重的大饥荒,并且饥荒流行年代持续到公元前2000年。

忍无可忍的贫民发动了埃及历史上第一次大起义,国王和贵族都受到很大冲击,只有太阳神殿因人们的崇拜而依然保留雄厚的经济实力。公元前2160年,第八王朝的贵族麦利布拉-阿赫伊托以残暴手段夺得王位,并将首都从孟菲斯迁移到太阳神的崇拜中心赫利奥波利斯(今开罗),建立第九王朝。

3、苏美尔复兴、第一个统一王朝

埃及古王国崩溃时,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阿卡德王国也走向末路。埃兰人、库提人乘机入侵两河流域,苏美尔各邦也摆脱了阿卡德的宗主权,获得独立,乌鲁克称霸南部苏美尔,建立乌鲁克第四王朝。阿卡德王国只剩下阿卡德城周边地区。公元前2191年,扎格罗斯山脉来的库提人(吐火罗人)攻占阿卡德城,将之夷为平地,阿卡德王国灭亡。随后,库提人又击败乌鲁克第四王朝,占领尼普尔,建立库提王朝,成为两河流域的临时主人。

库提人统治南部两河流域一共91年,他们远比阿卡德人更野蛮,不懂得法律和宗教,不过他们对苏美尔人的统治也比较松散。公元前2164年,拉格什在乌尔巴巴率领下走向兴盛。前2144年,乌尔巴巴死,女婿古地亚继位。古地亚通过贿赂从库提王朝获得独立的自治权,拉格什成为两河流域的经济政治中心,从北部的尼普尔到南部的乌尔和埃利都都承认拉格什的宗主权,史称拉格什第二王朝。不过,古地亚始终未能推翻蛮族库提人的统治,在拉格什城邦内驻有库提总督,定期都要向拉格什索贡。

公元前2120年,乌鲁克的一名渔夫乌图赫加尔起兵自立为乌鲁克王,掀起了苏美尔人从库提统治下独立的浪潮。乌图赫加尔先占领乌尔,令弟弟乌尔纳姆为乌尔总督。公元前2116年,乌图赫加尔将库提逐出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再次成为两河霸主,史称乌鲁克第五王朝。

公元前2112年,乌图赫加尔死,弟弟乌尔纳姆建立乌尔第三王朝。乌尔纳姆继续征服各邦,前2110年,打败最大的对手、拉格什第二王朝的末代国王马哈尼,之后,各邦望风而降,自此,乌尔纳姆继萨尔贡之后,重新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即巴比伦尼亚),建立了第一个苏美尔人自己的民族统一国家。乌尔纳姆因此被称为苏美尔人的复兴者,乌尔第三王朝又被成为'苏美尔复兴'。

乌尔纳姆禁止恢复苏美尔人的城邦政治,效仿阿卡得人建立起专制王权。两河流域崇尚法治,乌尔纳姆制定了法典。苏美尔社会经济出现了历史上最繁荣的局面。作为苏美尔民族统一后的第一个首都,乌尔人口达6.5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青铜含锡量很重要,低于5%会太软,高于15%又太脆,5—15%之间就是锡青铜。乌尔第三王朝时,青铜锡含量已经达到完美的水平,并发展出青铜淬火和回火技术,从而使青铜工具进一步普及,出现大量青铜制造的兵器、农具、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苏美尔人的寓言故事,很多都是后来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的原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