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储备

 专精一门触类旁 2021-01-09

卦辞:乾:元、亨、利、贞。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引言:本来想认真学习《易经》内容,但开篇“乾卦”即让我摸不着北了。字基本都认识,但看不懂任何一句话。“爻辞”、“初九”、“卦辞”、卦象图示……,我感觉完全是在学习另外一种语言。我意识到,要学习《易经》,必须掌握《易经》一些基本常识,即打好基础。这几天在网上阅览部分《易经》入门讲解材料,特总结来与大家分享。由于个人才浅,也没有能力分辨所看材料的真假对错,下文可能多有错漏之处,也请各位包涵和指正。

一、“爻”[yáo]

(一)这个字是《易经》六十四卦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本义是绳结。远古时代,人们结绳记事,在绳子上分段打结,表示一定含义。

(三)爻分为阳爻和阴爻。在古代,阳表示太阳,光线直射,用“”表示;阴表示月亮,太阳光线被遮断,用“--”表示。

二、“卦”

(一)古代记事的绳子是挂起来的,每条绳子就就叫做一“挂”,后来就演变成现在的“卦”。

(二)六个“爻”组成一个“卦”,每个“爻”由“阳爻”或“阴爻”组成,则一共可以组成2^6种可能,因此《易经》有64卦。

成语“否极泰来”中的“否”和“泰”都属于《易经》中“卦”,卦象分别如下

     

三、八卦

(一)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界总结出了8种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8种现象又分别用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gèn)、兑八个卦名表示,每个卦符由三个爻来表示,具体如下。

例:韩国国旗即为“天地水火八卦图”

(二)无极: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三)太极:阴仪和阳仪组成了太极,下图为太极图,又称阴阳鱼图

(四)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五)八卦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2、先天八卦图(伏羲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文王八卦图)

(1)相传先天八卦图出自《河图》(不知道是什么书),由伏羲创造。具体卦序为: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确定天地方位,对角线上正反相对(如乾与坤相对),是对大自然的总体描述。

(2)相传后天八卦图出自《洛书》(不知道是什么书),由周文王创造。具体卦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3)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复杂,网上的通用说法是“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个人理解为先天八卦是用来描述《易经》的原则和思想,后天八卦是实际使用的工具(预测、堪舆等)。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学通《易经》后才能回答得上来。

四、六十四卦

五、《易经》

(一)古人智慧结晶

在周朝以前,占卜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祭祀、婚嫁等大小事都要通过占卜由“天意”来决定。《易经》就是一本指导人们占卜的书,它并不是人们想象那样充满封建迷信思想的书籍,而是上古时候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现象、总结事物运行规律而得出的智慧结晶,被誉为“六经之首”。

(二)“经”和“传”

易经分两部分,一为“经”,只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二是“传”,原意是为易经做注释的,称为“十翼”,为孔子及其后学的合作结果,包括《彖(tuàn)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1、“经”

由卦名、卦序、卦象、卦辞和爻辞组成

(1)卦名:某一卦的名称,如“乾”卦;

(2)卦序:某一卦的排序,如“乾”是第一卦、“师”是第七卦

(3)卦象:六根爻组成的卦象,如“乾”的卦象为“  ”

(4)卦辞:卦辞是总论,解说卦名和卦的性质。如“乾。元亨贞利”

(5)爻辞:解说每一爻的要以和判断吉凶、指示行动方式、提出建议等。如,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爻辞中经常出现“初九”、“九二”、“六二”等数字,该数字可看作是每个爻的编号。其意义如下。“九”是基数,古人认为其代表“阳”,“六”是偶数,古人认为其代表“阴”。每卦有六爻,自下而上,凡阳爻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凡阴爻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如下图的“师”卦,自下而上,爻依次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2、“传”

(1)彖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2)象传: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3)文言: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4)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5)说卦传: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6)序卦传: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7)杂卦传: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该传仅二百五十字,却被誉为“十翼”的盖顶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