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lvlin6000 2019-09-24

易经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呢?易经由《经》 和《传》两大部分组成。西汉以前《经》和《传》在文本编撰上是分开的,到了魏晋时期,易经大师王弼(终年24岁),为便于后人解读易经,对《经》和《传》的顺序重新进行编排整理,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周易》通行本。

《传》是打开易经殿堂的金钥匙,是对《经》的部分的解释,是孔子学习易经的心得报告,它教给我们如何学习易经的一系列方法。学习易经要先学《易传》。易经总体框架的第一部分是《经》;第二部分是《传》,也叫《十翼》;第三部分是“图”,包括河图、洛书、太极图、八卦生成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用四个字概括易经的内容就是“卦、辞、传、图”。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一)哪些是《经》的部分

《经》包括卦名、卦序、卦象、卦辞,爻名、爻象和爻辞。

经的部分很短,比如《四书·五经》中有一部经叫《春秋》,《春秋》很短,但是解释《春秋》的书很多,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丘明注释的春秋叫《春秋左传》,公羊高注释的春秋叫《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注释的春秋叫《春秋谷梁传》。

易经也是如此,《经》的部分内容很少,是伏羲、文王、周公所作。《传》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

八卦的基本符号是伏羲创造的,文王把这八个符号进行演绎,相互重叠形成了六十四卦,并且对每一卦注上了卦辞;文王之子周公在他父亲的基础上对每一爻注上了爻辞,用来解释每一爻的意义;这些部分统称为《经》。

卦名,卦序,卦象,卦辞,爻名,爻象;爻辞综合一起是《经》的部分

例一:

乾卦第一(卦名、卦序)

乾下乾上(卦象)

乾:元,亨,利,贞。(卦辞)

初九:潜龙勿用。(爻辞)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爻辞)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爻辞)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爻辞)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爻辞)

上九:亢龙有悔。(爻辞)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爻辞)

由上可知,乾卦的卦名,卦序,卦象,卦辞,爻名,爻象;爻辞为:

卦名是“乾”; 卦序是“一”;

卦象是“”,乾下乾上;

卦辞是“乾:元,亨,利,贞”;

爻名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爻象是初九至上九都是阳爻;

爻辞是对应初九至上九的文字,即: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以上是乾卦《经》的部分。

例二:观卦第二十(卦名、卦序):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观”就是卦名,“二十”是卦序;坤下巽上就是观卦的卦象。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观卦从下往上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九五、上九”,这叫“爻名”。

初爻至四爻是阴爻,五爻和上爻是阳爻,这就是“爻象”;

对整个卦的解释叫做卦辞;对每一爻的解释叫做爻辞。以上这些内容称为《经》。大家一定要把《经》和《传》正确区分开,这样才能正确掌握易经的框架结构。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二)哪些是传的内容

《传》就是《十翼》包括:彖辞传(上下)、象辞传(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十翼”为孔子所作,孔子的部分弟子对其进行了完善。

翼是翅膀,孔子为易经插上了十个翅膀,这十个部分统称为“传”。

汉代以前彖辞、象辞是排列在《经》后边的,王弼把彖辞、象辞和乾坤两卦的文言一一附在了每一卦的下边,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

“彖”是断的意思,“彖”是一种动物,它的牙齿特别锋利,能斩钉截铁。

彖辞是对一个卦的评断之语,解释卦名、卦义、卦辞,阐述全卦真谛,其文辞甚远,哲理极强。

彖辞分为上传和下传,因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上经的彖辞叫彖辞上传,下经的彖辞叫彖辞下传。

象辞分为大象辞和小象辞。

大象辞是对整个卦象的阐释,叙述全卦的大意。

小象辞是对每一爻的爻象和爻辞的解释。

每卦的大象辞与小象辞合在一起统称象辞,按照上经三十卦和下经三十四卦将象辞分为象辞上传和象辞下传。

系辞也叫系辞传或系辞大传,是孔子学习易经的心得报告,在系辞中孔子对易经大加赞叹,通篇论述了易经的大义、起源、原理、功用、筮法等,指出了学习易经的方法、意义和目的。系辞分为系辞上传和系辞下传。

文言主要阐述“乾坤二卦”精义,详细解释乾坤两卦的卦辞和爻辞。因为乾坤二卦是易经的门户,所以只有乾坤二卦才有文言的部分。

说卦传是讲述八卦的形成、性能以及卦象和卦义,叙说八卦的姓名和作用。

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原因和意义的综述。

杂卦传是打破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最简练的文字对每一卦的卦名加以精要解释。

《易传》共有以上十个部分的内容,后人把这十个部分叫做“十翼”

《彖辞上传》,《彖辞下传》,

《象辞上传》,《象辞下传》,

《系辞上传》,《系辞下传》,

《乾坤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十翼”,就是我们现在所学易经中所有《传》的文字。在古本易经中,“十翼”全部排列在《经》的后边,统称为《易传》。

魏晋时期的王弼将彖辞、大象辞、小象辞分别揉入了所对应的每一个卦和每一爻中,将文言放在了乾坤两卦的后边,而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这四部分仍放在后边,称为“易经四传”,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易经通行本(王本)。

下边,以魏晋王弼的“易经通行本”来看《经》《传》的排列顺序(即王弼通行本易经中的排列顺序)。

(三)《经》和“传”的排列模式

1、乾卦的排列模式

乾卦的排列与其它卦不一样,它是把《经》的部分全部放在了前边,而把“传”全部放在了《经》的后边。

这里所讲的每一卦中的“传”,主要是指彖辞,小象辞和大象辞以及乾坤两卦中的文言。每一卦中的“传”是《传》的一部分,通常所说的《传》即孔子所作的所有“传文”,即《易传》也叫“十翼”,而每一卦中的“传”文,主要指的是彖辞与象辞,不包括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

乾卦的具体排列模式如下: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2、坤卦的排列模式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通行本中,乾、坤两卦,除了比其它六十二卦多出用九、用六和文言内容之外,乾卦的排列模式是《经》的部分在前,“传”的部分在后,坤卦和其它的六十二卦的《经》“传”排列都是一个模式,只是多了一个用六和“文言”。

3、通常排列模式

①卦序,②卦名,③卦象,④卦辞,⑤彖辞,⑥大象辞,⑦爻辞,⑧小象辞。除乾坤两卦之外,其余六十二卦都是这样的排列格式。

以屯卦为例(见下图):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易经通行本,六十四卦的后边是易经“四传”:《系辞大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四传”主要阐释易经的道理和学习易经的方法。易经就包括以上《经》和《传》两大部分内容。

特别提示的是乾坤两卦,因为这两卦是易经的门户,除乾卦《经》《传》排列分成了两部分外,还对乾坤两卦分别加上了《文言》和用九、用六,其它六十二卦均没有《文言》和用爻。《文言》是对乾坤两卦的综合评判和论述,“乾坤其易之门邪?”孔子对这两卦进行详细阐述,就是要求我们学习易经必须从乾坤开始,学习易经首先要学好乾坤两卦。

有不少学习易经的人,包括易经研究会的一些人,因没有老师的指点,学了多年都不知道易经的框架脉络。学习经典要把握住经典的脉络,比如佛经的构成框架,大部分都是由“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内容组成。不知道易经的基本框架,学习易经就会感到吃力,就会糊涂,就理不出其中的头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