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二:建安文学1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1-10

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二:建安文学1


  建安(公元196-220 年)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文学史所指建安时期则指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 年)到魏明帝太和年间(公元233 年)。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众多,其中以"三曹" " 七子" 和蔡琰为代表。他们大多亲身经历了汉末的社会动乱,饱受忧患,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有深刻的感受。而且他们在政治上有一定抱负,具有统一天下、安定社会的理想与渴望,希望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有所作为。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壮志,具有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格特征。
  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歌创作空前活跃,普遍采用了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汉代那种铺张堆砌的大赋消沉了,具有浓厚诗意的抒情小赋方兴未艾。散文则趋于自由通脱,文学批评风气开始出现。因此,建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

  1. 曹操,曹丕
      曹操(公元155-220 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他20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他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建安元年(公元196 年)迎汉献帝都于许昌,从此" 挟天子以令诸侯" ,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进位丞相,二十一年(公元216 年)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曹操对结束汉末以来军阀长期混战的局面、促进国家的统一起过重要作用,又以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现存乐府诗20余首,较完整的散文40多篇。他御军三十余年,"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用乐府古题自创新诗,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一位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深刻眼光。
      曹操的部分诗作反映了汉末的战乱和民生的疾苦。如《苦寒行》是征讨袁绍之甥高幹时所作,诗中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在冰天雪地中山路行军的艰苦;《却东门行》写征夫怀乡;《薤露行》写董卓乱政,反映了对动乱中苦难人民的同情;其广为传诵的《蒿里行》,描写了各地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争权夺利,自相残杀,暴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反映了人民离乱死亡的真实情况:"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些诗篇苍凉凄楚,形象鲜明,都是当时战乱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曹操还有不少表现自己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的诗篇,如《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中辽阔壮观的画面,展示了诗人的雄伟气魄和广阔的胸怀,吟诵之际,使人感受到这位盖世英雄心中那一股叱咤风云的豪迈气概。
      此外,曹操的《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显示了志士不甘衰老的奋发向上的胸怀,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启迪,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又如另一名篇《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人以" 对酒当歌" 这种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和及时进取的精神,酣畅淋漓地抒写出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曲和渴慕贤士的情意,表现了诗人志欲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格调高远,慷慨悲凉。
  曹操的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语言质朴自然,风格健康明朗。他那拯世济物、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事的慷慨激情,以及壮志难酬的低沉悲凉的情调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极具慷慨悲壮之气概,体现了" 建安风骨" 的文风和特点。


  曹丕(公元187-226 年),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公元220 年)代汉帝自立,改国号为魏,史称魏文帝。在位7 年,竭力提倡文学,与当代著名文人宴饮唱和,往来密切,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曹丕生活的主要时期是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之后,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因此,他虽然也有一些作品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流露出对人民的同情,但是内容远不及父亲的深刻、丰富,也没有那种古直苍凉的气韵。现存诗歌40余首,其中比较出色的是描写男女爱情和离别愁恨的作品,以《燕歌行》第一首最为著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描写一位女子在秋夜里对丈夫的思念,把她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细腻委婉地表现出来,语言清丽,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它比张衡的《四愁诗》明显地消除了" " 字的影响,跨入七言的篇首,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此外,还有《杂诗》、《清河作》、《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等诗也较为出色。
  曹丕的散文成就较高,他著有《典论》一书,全书已不传,现存较完整的只有《自叙》和《论文》两篇。《自叙》善于叙事,其中有一些生活琐事描写。《论文》是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论,主要内容是明确文学的重要地位在于"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鼓励作家自觉地进行创作;提出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反对文人相轻,并用" 审己以度人" 的态度分别指出了建安七子在各体文章创作上的长处和短处;指出文体四科各有特点,风格也应不同:"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这就为各体文章的创作和批评找到了一个初步的客观标准。而" 诗赋欲丽" 一点,更显示了建安文学渐向词采华丽发展的新风尚;提出作者气质不同,文章应有作者自己的特色。《典论.论文》开了文学批评的风气,对于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