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曾祺:人间值得,好好生活

 难忘黑土情 2021-01-11
生活究竟有多令人丧气呢?
每次排队,自己这条永远走得最慢;刚买的鱼缸,下一秒被自己不小心打碎;和暗恋的学长打电话,发现电量只剩1%……
我们忍不住抱怨自己诸事不顺,生活太苦,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活在这世上简直是“实在抱歉”。
但在许多个不经意间,我们却获得了生活额外赠与的一点甜——摸到小狗软乎乎的脑袋,闻见风中幽微的草木香,手伸到口袋里时摸出了一张红色钞票,晾衣服时抬头看天空,发现星星就在窗前……
这些细微的、令人心生欢喜的事情正一点一滴地填满我们“真是好苦啊”的人生,在一段艰难的日子里显得尤为珍贵。
就像一个可爱的老头说的那样:“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所以哪怕他遍体鳞伤,却依旧能在“粗制滥造”的生活里寻得生活的意义。
这个老头就是汪曾祺,人们称他是“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 ,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一提起他,总是能联想到他温和淡定的处世态度,一句“生活是很好玩的”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作家凹凸曾说:“我爱读汪曾祺到了这般情形:长官不待见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见不待见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时候,读两页汪曾祺,便心地释然,任性由她。”
这个老头悠然地爱着草木岁月,爱着寻常时光。
他把生活中的平和、美好、冲淡、诗意的东西写下来,以一支传神的笔描绘芸芸众生,记录了世人凡间小事。
他享受生活,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感受到这个世界扑面而来的善意。
哪怕是在战争时期,饥荒年代,汪曾祺都一如既往的淡然与洒脱。
他就读于西南联大时,学校每天都有被轰炸的危险,只要“警报”一响,他就摸出一包点心,往松林里跑,常常能捡到松子吃。听来虽令人担心却是忍俊不禁,哪有这样好玩的人!他说:“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可这梦一般的生活也曾是一把利刃。毕竟在这个“生”与“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遇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汪曾祺也不例外,他在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刻,甚至起过自杀的念头。况且,他并非从来就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前半生过得颇为艰难。
他3岁丧母,对母亲全无印象;19岁去昆明考试,却不幸得了一场恶性疟疾,高烧至四十多度;24岁时大学还没能毕业;26岁时找不到工作,屡屡碰钉子,落魄街头,一度崩溃;38岁被错划成右派,下放近4年之久,可谓是正值盛年却遇世事不安。
那时人人都摇头,怕是过不去了!可没想到汪曾祺笑道:“过得去便好,过不去,能怎么着呢?既如此,何不想开些?毕竟生活,是很好玩的。”你看,活着虽苦,他却懂得给日子加层糖衣。
也许你会想问,人活一世,到底值得什么?
汪老的答案就四个字——值得“好好生活”。人生很短暂,一睁眼一闭眼就过了一生。只有用心投入,好好生活,才不算对生命的辜负,才不枉我们来这人间一趟。
汪曾祺在艰难困苦的人间活了七十七年,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终保持了一种悠远温和的文人气质,并且以他独有的腔调开创了一条诗意的文学大路。
他对大家说:“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他吃了生活那么多苦,却仍然对生活报以期望。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但终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所以他相信,人间值得。
这个老头说:“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永不消沉沮丧,永远守护心中热情和生机,少俗虑,兴致盎然,这就是好好生活。
就拿汪曾祺来说,跑跑菜市场,侍弄花草瓜果,空闲时画画,下厨做菜,写写文章,是他每日必不可少的“活动”。他说:“生活是第一位的。”他一直用心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哪怕历经坎坷,也不再动摇他的内心世界。
大概就是这种从骨子里沉淀出来的气质从生活延伸到了文字上,使得汪曾祺在1980年声名鹊起,风靡文坛。
他写的一篇充盈着生活清透淳朴气息的短篇小说当时让文坛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们惊叹: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这篇小说就是《受戒》,现收录于短篇小说集《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而《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也将同样能体现美好生活,传达“人间值得”这种观念的短篇一并收录,集结成册。
毕飞宇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研究分析《受戒》,他说:“什么东西吓了读者一大跳?是汪曾祺身上的包浆,汪氏语言所特有的包浆。这个包浆就是士大夫气,就是文人气。它悠远、淡定、优雅、暧昧。那是时光的积淀,这太迷人了。”
怎么会不迷人呢?
汪曾祺在《受戒》里描绘了一幅乱世之中的“天上人间”。
无论是世俗人家生活的安逸、富足、祥和,还是少男少女间情窦初开的朦胧、清纯、美好,都在他极富文人气息的腔调下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只有真正原谅了生活、拥抱了生活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语言。也许他曾像我们一样丧失过勇气和信心,但他却从未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假若你愿与生活温暖相拥,心里还保留着那一丝不知从何而来的期盼,不妨从《受戒》开始,来这“珍贵的人间”看一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大师,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唯一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散文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