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水账8月28日| 日常

 老朱煮酒 2021-01-11

昨晚酒多,虽然睡得晚,但早上4点不到就醒了。强迫自己闭眼眯着,5点多又醒了。

看微博上小山发了个东西,是有个问答,关于“2020年会缺粮食吗?”

一个据说是上海人的人回答说:“虽然饥饿面前人人平等,就算全国饿死国家也应该会保证我们上海能吃饱……

小山觉得回答的用户太过自信了。但是,我说不要怀疑他说的,他说的是真的。历史就这样上演过。并不远……

“遗失的世界”,读到马锐拉深度详解,想起当年X跟我说她微信号被灭后要抑郁,我突然能理解了。我们已被绑架,逃无可逃。

社交媒体重发了疫期读米奇尼克文章他谈到的托马斯·一个受路德和歌德熏陶的无助的 德国最伟大的作家,德国贵族的典范,在纳粹上台后,先知般像粗汉一样开骂,诅咒纳粹和并希望自己的祖国失败。他选择了流亡,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叛国者。 正是托马斯·曼,这位最德国的作家,把人类休戚相关的价值,置于民族主义教条之下的种族法则之上。

用手机在头条和微博发了流酒账之《一壶烈酒慰风尘》,在公号天下酒徒准备了流酒账之《情谊都在酒中》情谊就在酒中| 酒局 

微博网友张平特拉维夫谈到了种族主义问题,值得注意:

托马斯·索维尔2013年在《国民评论》上发表的《谁是种族主义者》(who is racist)很值得看。按照Rasmussen民调,有31%的黑人认为大部分黑人是种族主义者,24%认为大部分白人是种族主义者。在白人中这个比例是38%10%。按照我的观察,中东的情况其实类似,大部分犹太人不是种族主义者,而大部分阿拉伯人不但是种族主义者,甚至是极端种族主义者(不仅歧视,而且要消灭)。种族主义的新现实是:强势族群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政治正确影响较大,种族主义的话语空间受到极度压缩;反而是很多所谓的弱势族群言必称种族,而且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种族优先,种族主义大行其道

托马斯·索维尔有本书《知识分子与社会》前些年被翻译成了中文,值得一读。

是的,又如何?......

吃早饭,跟同行的朋友聊天。吃完的时候,鑫雨霏霏来了,她是参加头条组织的美食博主寻访团的活动,天下还是很小。去年头条找我和苏芩合作,做美食,刚做了一期,就被禁言了。如果不是封号,我可能也成功转型美食博主了。哈哈。

上午是座谈会。汾酒常建伟总介绍了汾酒这几年改革发展的情况;搜狐晏成介绍了搜狐的想法,以及对汾酒之行的看法;赵海泓导演分享了他的一点心得;工信部创新研究院的张院长,做了充分准备,提了很多不错的建议,当然,某些我也未必认同,见仁见智嘛。

我在会上则完全从个人角度,谈了我对汾酒及酒文化的看法。

作为一个酒徒,我对中国头部酒企大企业名企业生产的酒的质量都有着充分的信任。毕竟如今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与过去不同了。

我个人认为汾酒是好酒,不是拍,而是切身体会。就像昨晚喝了4壶半,啥事也没有,去年一龙问我时,我还向他推荐过。

但是,汾酒的价值是被低估的,有着成长的空间。我借个人的经历确立了两个指标:一是目前我的饭局请喝汾酒的都是北方人,尤其以山西人为主;二是我的流水账里记录的消耗的汾酒的量。前者如果有其他地区的人请客时用汾酒,后者如果我的流水账记录里汾酒的消耗量能进入前五,说明汾酒市场就有了突破了。这虽然是个人化判断指标,但很有观察意义。

关于汾酒的文化,我从昨天参观博物馆谈起。全国酒企博物馆大致类似,更多喜欢谈领导人和本企业的关系,这种传播没有错,但我觉得缺了两块,一块是企业界知识界与酒和酒企的关系,以后可能这块市场会更重要;二是除了创始时代的本企业的人物,如今在发展的关键点上的那些员工,也没有,一款酒的好坏,与人和原料关系最密切,所谓好酒好人,那些对提升酒质做出过贡献的人,博物馆也应该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另外看的专题片,都是大词空镜头,没有人,对品牌传播没啥帮助。

酒企都喜欢谈历史传统,汾酒在历史传统上有两个别人不可复制的优势,一是牧童遥指杏花村,一是巴拿马获奖事。所以,汾酒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酒质充满了自信,这是优势,自然要讲。但是,历史文化有时也可能成为包袱。

就像今天的汾酒用的高粱水和当年的不同,今天汾酒的工艺水平也非当年可比,就像常总谈到的汾酒的不断改革,比如引入资本方,等等,说明汾酒也在变,谈文化谈传播自然也要改变,这才是与时俱进应时而变。

汾酒把自己定位为清香、文化、绿色,当然没问题,讲自己的故事应该围绕这三方面来讲。首先是要讲清清香的标准和优势,标准意味着质量的稳定性和做大清香型酒业的基础,有了标准,才能鼓励中小酒企去打市场,而不是砸市场,蛋糕做大了,作为清香酒企的龙头标准的制定者,自然获益最多。

要给消费者讲清清香酒的优势,为什么值得信赖,值得喝?中国白酒香型很多,你要告诉消费者自己的独特性独特优势——这才是什么是汾酒的具体化。

当然谈这些时,不要去谈别人是非。历史故事也是,只谈自己的,不涉别人,这是格局。

酒企都喜欢谈陶渊明李白苏东坡喝酒,那是中国文化中国酒文化,不是哪个酒企独有的,更不是今天的白酒企业的,这种酒文化,其实不是自己独特的传播点——如前所说,汾酒有些独特的点。更多要着眼于自己的独特性,讲属于自己的那块。

第三就是绿色,绿色就是安全性。这主要要谈工艺技术的改进,原料的改进,水质的保障,强调品质的安全可靠。当然,反哺社会,维护生态也是酒企的社会责任,也关乎持续发展。

至于品牌传播方面,要注重口碑传播,除了利用山西本地的政商关系外,还要借助社会上喜欢汾酒甚至喜欢喝酒的人,尤其是企业知识界的名人,不只是山西籍的,这样才能突破地域限制。

怎么找到?酒企都办有社交媒体,许多人也会上社交媒体,搜索,发现,互动,增加联系,增进感情,这是最便捷的方式。毕竟,企业和产品的品牌,要靠社会评价。

当然,酒企的每一个人都要自觉成为品牌传播者,你们最能讲清楚汾酒的优势。

事件营销很重要。就像汾酒走出去搞的活动,其实泸州老窖的诗歌节茅台的茅粉节都值得借鉴学习。

有意识的线下引导传播,除了走出去,还要引进来,比如像搜狐这样的寻香活动。

座谈会时,坐我对面的汾酒的李晓琦先生,给我发了一条微博私信,他是我网友,他没想到我来汾酒了。也算粉丝见面。中午我们吃饭时,他特意跑过来,给我送来了他的诗集《失语者》,并敬每一个客人酒,好酒量。

中午原本就想简单地意思一下,结果也喝了4两汾酒。临走,汾酒还送了精美的伴手礼,四款汾酒的不同产品,以及一套酒具。谢谢汾酒朋友的热情。

坐车回太原搭高铁,一路酣睡。今天时间有些紧,进站就检票了。

路上读书。

当人性和文明的存在受到暴力、破坏和死亡力量肆虐的威胁之时,艺术家要么放下画笔拿起枪,要么走出人类的世界加入魔鬼的队伍……我不能放下画笔,只是因为我找不到枪来反抗成群的法西斯。我找不到枪是因为,你知道的,英国统治者为我们管理一切,不顾我们的热切愿望,无视我们无可置疑的照顾自己的能力……

殖民主义、全面战争和经济毁灭的背景下,艺术是孟加拉艺术家奇塔普罗萨德拥有的唯一堡垒。我被环境所迫,把画笔变成尽可能锋利的武器

这段话,在我读来别有深意。


新闻说,日本任期最长的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因健康原因辞职,离职演讲罗列了一堆未完成的工作。

到北京西站,文贤去帮取了票,他们要报账,然后跟晏成等告辞,坐9号线换6号线去后海。今天见面股东吃散伙饭——房子到期被征用不再续租了——后来邦松说“再见面”饭,挺好。

跟太座汇报晚上行踪,跟姑娘道歉,她明天开学,本应该和她聊聊的,给她发了个安慰红包。

我到时,孟雷,邦松,史斌已经到了。好久不见,聊了会。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中堂带了他做的浮笙酒,我和孟雷此前拿着空酒瓶就拍了照,要帮他推广。过去他曾支持过我做书评。年荒之时,中堂毅然创业,做一款茅台镇酱酒,浮笙,化自沈复《浮生六记》。浮笙几何,对酒当歌。兄弟创业,做哥哥的自当支持。

中堂来得晚,说车没油了。我们等不及,先开了瓶邦松带来的酒喝起来,他来了后喝的浮笙,比原来的大白瓶改进了很多,不错。

周滔、王涛他们,还有一位第一次见的姑娘小美,最后到的是老买,他也是出差赶回来的,二代股东和董事有两位因故未到,后来还有宗品和他的朋友。

今天李姐和小赵忙完也喝酒了。见面这5年,除了围住了一群朋友,有开心伤心吃喝的地方,还成全了一对美好姻缘,也是功德。

我因为连续作战,中午还喝了四两汾酒,说晚上只喝两壶半,结果因为战局拖得长,都是老朋友,怎么也挡不住,快7两了。只好告罪带着李姐整理好的我留在那的酒提前逃席,要不逃,还得喝。我明天还有推不掉的酒局呢。感谢王涛给我叫的神州专车。一路酣睡到家。

到家已过12点,一看手机,太座又打了好几个电话。原来吩咐我一早送些东西过去,是佩佩的。

匆匆洗漱,躺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