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大会考岑参边塞名作,外国选手轻松答对,百人团却有46人答错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1-01-12

喜欢古诗词的朋友,应该对诗词大会这个舞台并不陌生。这个舞台上的选手都是经过选拔之后才踏上舞台,即便是百人团的选手也个个都是对于诗词了解颇多的“高手”。但即便如此,节目组出的一些题还是难倒了很多选手。

这些题目中有一些是本身确实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字句理解的题目,因为古今词义的变化以及对于诗词本身背景的不了解,很容易便回答错误。就像诗词大会曾考过:成语“出水芙蓉”最早是用来形容什么?

当时现场百人团有近一半选手答错,选择了“美女”。其实选择这个答案也可以理解,毕竟所谓芙蓉就是荷花,在课本中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在其中他就将“荷花”形容为刚出浴的美人,以人喻花,那么反其道而行之“以花喻人”便也顺理成章了。

但诗词大会考这道题问的是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什么的,我们就是不能按照我们的日常经验去解读它,而是首先应该找到它的出处。这个成语其实是出自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的前两句是“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所以这里的“清水芙蓉”其实说的应该是诗歌。

像这样的题目答错其实情有可原,毕竟有些选手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了解。但诗词大会上有一些题目,其实题干中便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但是依旧有很多选手答错,这就让人很难理解了。笔者最近在回顾诗词大会时,便看到这样一道题目:

岑参名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描写的可能是哪种自然现象?

A.泥石流 B.暴风 C.地震

这道题目中考的诗句是出自唐代边塞诗代表人物岑参的经典之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当时站在舞台上回答这道题的选手是一位外国人,他选择了B暴风,轻松答对了这道题。现场嘉宾蒙曼老师还开玩笑说,这道题出得“太善良”了,在题干中“随风满地石乱走”就能找到相关。但当主持人董卿揭晓百人团答题结果时,却出乎大家的意料,现场百人团足足有46位选手答错了这道题,当这一结果公布时主持人董卿都有点不敢相信。

那为什么这道题国外选手轻松就能答对,百人团选手错误率却达到了46%呢?其实在我看来,这里面有很大不部分原因不是因为这道题太难,而是因为它“太简单”了。就像蒙曼老师说的,这道题“很善良”,在题干中出现的诗句就和答案有关系,所以想要答对并不难。但或许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答错的选手才觉得正确答案不应该是这个。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曾经在考场上遇到一些特别简单的题目,一眼就能看出答案,但恰恰是这种题目会让很多人心中忐忑,就会想:考试怎么会考这么简单的题目?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我忽略的弯弯绕绕?这就会让很多人将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到了最后将自己也绕进去,一个简单的题目最终却让很多人折戟。

而诗词大会上,这道题出现这么多人答错,在我看来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国外选手因为对诗词的了解不是那么深入,所以他在答题的时候选择答案就是更为直接,不会有太多的纠结。相反那些对诗词了解更深入的选手,他们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心中不免就会想:诗词大会这样的舞台,怎么会考这么简单的问题?这里面一定设置了什么我不知道的“陷阱”,所以越是看似正确的答案越是不可信。到了最后他们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本来能够答对的题目最后也就答错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仅在诗词大会上,在生活的很多场合我们都遇到过。但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倘若是心中了然,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管自信选择自己确定对的答案即可,又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纠结和“不敢相信”

对于诗词大会舞台上,46位百人团选手答错这道题,外国选手却轻松答对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