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作家•散文】杨再义/家乡的黄豆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1-01-12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家 乡 的 黄 豆

文/杨再义重庆秀山

  我对家乡的黄豆有着深刻的印象。读小学的语文里《一粒豆瓣的旅行》,讲的就是黄豆生长的全部过程:土壤,水分;发芽,生长,开花……

  我们武陵山区这一帯盛产黄豆。黄豆金黄的,圆圆的,就像一颗颗金灿灿的珠宝。许许多多黄豆堆积在一起,就像一座金山。

  黄豆是绿色食物。把一粒黄豆种播种土地里,几天后就会生长出两片叶芽。之后慢慢长成绿色的植株。再后来,就会开花,结出绿色的豆角。豆角一天天长饱满,渐渐整株黄豆成熟,呈现黄色。

  秋天,一株株黄豆挺立在土地里,她们已经完全成熟了。这时候,大家就要忙着把黄豆连株带枝一起收回来,放在坝子晒,晒干后用连盖打,把豆子打出来。去掉豆稿,豆壳等杂质,用簸箕获风车搞掉灰尘,黄豆就可以装仓了。

  我对家乡的黄豆的深刻印象是打火豆。每当生产队收黄豆的时候,大家都要围在一起烧毛豆吃,称之为打火豆。大家把扯好的豆株堆在一起,然后点上火,这时候,豆子在火堆里噼噼啪啪的爆响,火燃完了,豆子也烧熟了。大家拨开火灰。捡烧香了的黄豆子吃,那香味真叫霸道。

  吃火烧豆子时,大家要相互抹花猫。那就是正吃得起劲的时候,某个兄弟会乘机往某个嫂子的脸上抹一把,让嫂子瞬间变成了花猫;有时候,某个嫂子先向某个兄弟下手,让兄弟变成花脸猫,这是打火豆最开心时刻。

  有一次,我趁身边的嫂子没有注意,给她抹了一个花猫。这嫂子立马还手一个报复,我没能躲过,灌了一嘴巴的灰,眼睛里也进了一点,我好狼狈。好久都睁不开眼睛,嫂子也急了,赶忙过来给我吹灰,费了好大的劲,我眼睛才勉强得以睁开。这之后,我再也不敢与嫂子们玩这个了。

  除了打火豆外,还可以煮毛豆角。把扯回来的毛豆稿,选嫩一点的洗干净,再把它放在锅里煮。煮熟后的毛豆角,也可以算得上美味佳肴了。

  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黄豆可以做成许多种美味的菜:把黄豆磨成豆浆,在豆浆里加菜一煮,就成了可口的渣豆腐;把豆浆过滤,就有了白豆腐。白豆腐是我们这里酒席上的一道主菜:白豆腐来了,标志着酒席所有的菜都上完了。有时候,黄豆还可以应急,家里突然来客人了,时间紧没有菜,抓一把黄豆往锅里炒几下,炒豆子这下酒的菜就有了。

  家乡那黄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的一件事。小时我体质单薄,几乎天天夜晚都尿床。那时尿床,说起来怪有意思的,每每梦中玩得起劲的时候,偏偏这时候尿胀了,恰巧前面有一个撒尿的地方,于是就撒尿。尿全部撒在了被窝里,自己全然不知道。每天夜里,父母都要喊醒我几次,提醒下床撒尿。

  母亲到处打听访问,得知猪尿包里灌黄豆子蒸熟了吃,可以治好小孩子尿床病。这一年腊月,母亲用一个大大的猪尿包灌满了黄豆,煮熟了给我吃,我当然吃了,而且很好吃。我吃了这个黄豆猪尿包后,从此在也没有尿床了。

  曹植写有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这首诗,救了曹植的性命。鲁迅先生的笔下,也有豆腐西施的文章。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可以说,家乡的黄豆是个宝,它不仅是美味佳肴,吃了还可以美容,美如西施;而且还可以可以治病,比如我小时候的尿床病。在历史上,黄豆救了诗人曹植的性命;在现时生活中,一杯豆浆,我们的心里可以香甜上半天。

  每当我漫步家乡小道,看见地里的黄豆,我的心就会生出特别的情感。

   

    

    

                                        

  

作家简介:

  杨再义,重庆市秀山县作家协会会员,秀山县诗词学会会员,秀山县楹联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楹联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边城散记》,杂文集《边城言说》,诗集《边城诗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