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唯才是举这点事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三国时期,提及考选制度,多多少少都会涉及曹操,源于举贤三令。

写在前面,汉代考选制度中察举制时常被人提及,但察举制只是整个选官体系的一环。要说最普遍的其实还是功次制度,其余还有计吏、太学、任子、辟除等途径,前一阵的文章曾稍稍提及。

察举制,即察廉、举孝,选拔的是为官廉洁者,或是孝顺父母兄弟者。这也是在汉代这一特定背景下产生的制度,时人强调德行,名重天下如三君者,均是因为德行出众,才被世人称道。

察举制恰恰是唯德是举的注解,如刘备的临终遗言,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仅嘱咐刘禅要多读书,还希望他重视德行,若能德才并举那就更好了。但对曹操来说,察举制选拔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他的需要。

早在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就颁布过一条《论吏士行能令》,这时就已经提及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看重功能,重视事功,或者说个人才能,不过相较于后来的求贤三令,这条军令被提到的频率更低。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下《求贤令》要求唯才是举,这与察举制是有冲突的,太平盛世可以但求无过,乱世争雄就需要各类人才闪光了。而这条政令的背景,南郡失守,曹操兴建铜雀台,以《让县自明本志令》向天下人表明心迹。

建安十九年,曹操下《敕有司取士毌废偏短令》,希望有才之士尽在掌握。这条政令的背景,曹操前一年进魏公,建魏国初置百官群卿,与刘协结为姻亲,这一年亲耕籍田,这是天子才能有的操作。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下《举贤勿拘品行令》,哪怕不仁不孝者,只要能治国、用兵就可以举荐。这条政令的背景,曹操进位魏王,孙权请降,又享受了一系列天子才有的待遇,如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冠有十二旒。

可以说曹操提倡的唯才是举也是在为日后汉魏嬗代做铺垫,先要弱化士人们对于德行的看重,减小嬗代过程的阻力。但察举制没有消失,以德行举荐人才的途径依然存在。东曹掾是负责人才典选的,看看崔琰、毛玠、何夔的作为吧。

崔琰、毛玠在举荐、选用人才时,首先考量的还是德行,名望高但品行不佳者是过不了他们这关的,当然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他们都被曹操收拾了,也许因为参与立嗣之争,也许因为人才选用理念有冲突。到了何夔这,也是向曹操建议按照德才来选用人才,曹操称善,就没有下文了。

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於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三国志·毛玠传》

案《资治通鉴》,德才兼备为圣人,无德无才为愚人,德胜于才为君子,才胜于德为小人。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个观点,人才典选还是以德行为重。

唯才是举,终究少数。

曹操:曹操:本是地方豪族,何必法家寒族?

曹操:曹操:,没错,我是个喜欢亲征的人

曹操:曹操:还记得我有多少子嗣吗?

曹操:曹操:我为什么不选择称帝?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