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允:天子近臣,一心匡主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在各个体系中出头的人能力都不会差,放在各个时期也是如此,比如汉末的州牧、太守们,这位置可都是有数的。本篇要聊的是董允,字休昭。

董允是董和之子,之前的文章已经单独介绍过董和了,他们祖上本来是益州巴郡人,后来迁徙到荆州南郡,汉末战乱一起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益州。当年董和也是能与诸葛亮并掌左将军府的角色,董允作为蜀二代,他的起点也比较高,只是董和也是“家无余财”名单中的一员,没能留给董允多少家财。

“先主定蜀,徵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三国志·董和传

董允年轻时和费祎、许叔龙齐名,许叔龙是汝南人,可能和许靖有些关系。许靖之子许钦早逝,而董允和费祎的关系很好,他们就打算一起去吊丧。董允找父亲董和借车,而董和一贯清廉只同意董允借用鹿车,与其他人光鲜的车驾相比鹿车很不起眼,董允坐在车上就觉得挺羞耻的,而费祎神色自若,事后董和也认为费祎比董允更优秀。

刘备立刘禅为太子后,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后来迁任太子洗马,担任太子舍人、太子洗马这两个官职的都是太子身边的近臣,也算是为刘禅准备的班底。刘禅即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依然是天子身边的近臣。

舍人,二百石,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洗马,比六百石,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在前导威仪。”——《后汉百官志》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还特意提及了董允,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这一时期刘禅已经20多岁了,正是年轻人知慕少艾的时期,诸葛亮为了防止刘禅被迷花了眼,特地让董允去处理宫内事务。随后董允被任用为侍中依然是天子近臣,同时还兼任虎贲中郎将,负责统领宫中宿卫,连兵权都有可见董允有多受诸葛亮信任。

“丞相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於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三国志·董允传》

另一个侍中郭攸之性情温和,不怎么管事就是拿来凑数的,宫中之事主要还是董允掌管。董允也确实发挥了作用,刘禅想纳妃时就被董允怼回去了,董允表示天子的后妃数量不能超过12人,不管刘禅有多渴望但就是过不了董允这一关。

当初陈震评价李严“腹有鳞甲”一语成谶chèn,诸葛亮还特地写信告诉了董允、蒋琬。蒋琬还曾上书刘禅意图为董允请功,但是董允拒绝了封赏。董允是一心辅佐刘禅,但刘禅对于董允有些抗拒的,他更偏爱宦官黄皓,不过在董允多次斥责黄皓,在他的压制下黄皓也不敢胡作非为。

一直到陈祗zhī担任尚书令黄皓才开始放飞自我,等黄皓开始操弄权柄时,蜀中百姓都开始怀念董允在的日子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四人也并称“四相”。有一次董恢前来拜访,正好碰上董允拉上费祎、胡济准备出去玩,董恢就很犹豫要不要改天再来,董允特地放弃了游玩机会,拉着董恢一起长谈,这也算是提携同郡后辈了。

“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三国志·董允传》注引《华阳国志》

匡主辅臣,义形于色。

阎行:阎行:良禽择木,聚散无常

胡轸:胡轸:性情急躁,吕布坑我

黑山军:浅论东汉末年黑山军的兴起与覆灭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