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县城变迁两千年

 曹锦军围炉 2021-01-13


寻访黄梅县城址之二千年

    曹锦军围炉

吴头楚尾的湖北黄梅历史悠久,早在1~4万年前,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栖息。在这历史的长河里, 我们生活的黄梅县城是不是一直都在如今的黄梅镇?还是经过了数千年的若干次搬迁?如果是,那么在黄梅大地上,究竟有几个曾经是古县城?蔡山?濯港?城关?还是大河?!

【一】昔日九江城今安在

       五年前,在蔡山镇聂福俊村梅城上墩采访的时候,村书记指着一大片种满庄稼的田地告诉我,那就是九江城的遗址,黄梅县最早的县城啊。


黄梅春秋战国时属吴, 二千多年前的秦末,楚国大将英布率军驻扎到蔡山,在此筑九江城,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元和郡县志》记载,“九江故城在今黄梅县西南七十里,汉九江王英布所筑”。 汉置寻阳县(县冶在今黄梅蔡山镇聂福俊村梅城上墩),这就是我们黄梅县历史上最早的县城城址。

东晋咸和中,寻阳迁江南(今江西九江),此县城废。据《中国人口·湖北分册》载:寻阳县面积为7938平方公里,包括今黄梅县全部,广济县绝大部分,宿松县湖区以南至望江县华阳沿江一带,九江县大部分,湖口、彭泽两县北部沿江一带(即古之柴桑、彭泽二县之间自长江至庐山一带)。

蔡山一带应该是有灵气的,它开启了黄梅建县的历史,千年来,蔡山人文资源丰富,蔡山有东晋支遁大师亲手栽培的梅树,称“晋梅”,每逢严冬腊月,大雪纷飞,晋梅傲雪二度盛开,又称“二度梅”。唐朝诗仙李白夜宿江心寺,写下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千古名篇。唐贞观八年尉迟恭在此督修过江心古寺。黄梅挑花,黄梅采茶戏都和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此地可以说是黄梅最具人文特色的地域之一。

     【二】黄梅得名已千年

2006年上半年,我在濯港郭家咀,也就是濯港老卫生院附近看见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唐长吉旧冶”几个字,我就很好奇,这个地方居然也是个县城旧址?去年下半年在在大河义丰村拍农民做豆粑,当地镇干部告诉我,可别小瞧这个村,在唐朝时还是个县城呢!果不其然,后来我在翻阅《黄梅县志》发现,唐武德八年,当时黄梅这地方是同时有长吉、义丰和塘阳、新蔡四个县的。

公元486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四年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设立永兴县,县城在黄梅县西十五里的大河白花畈。隋开皇初(581),改永兴县为新蔡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新蔡县为黄梅,隶蕲州。因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唐武德四年(621),析黄梅为义丰、长吉、塘阳、新蔡四县,置南晋州领之。武德八年废州并县复黄梅,隶蕲州。县城依旧在黄梅县西十五里的大河白花畈。《黄梅旧志》“新蔡旧冶在今县西白花畈,遗址今皆犁为 畛”“长吉旧冶在今濯港郭家咀。”“义丰旧冶在大河铺西半里许,遗址今尚存。”“塘阳旧冶在县南十五里”。

 南宋理宗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黄梅兵乱,县冶曾迁到中州(广济),元初又迁回白花畈。


  如今我们生活的县城是在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在鲍参军故址上新建的,并在此建县衙。明万历年间,当时的县城周约三里,径一里许,有七门。东为仁育门,北为拱辰门,西为正义门,南为文明门,西南之间为化龙门,东南之间为便民门,就是小南门,西南角还有利道门。





近年来,黄梅县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新不厌旧”,连续多年改造老城区,并积极建设滨河新区,通过引水入城、橡胶坝蓄水,打造山水相依、清水绕城、环境宜人的生态景观带。届时滨河新区将成为黄梅县城新的城市发展带、生态景观带和生活休闲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