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1)

 江山携手 2021-01-13

十一、王国维和他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他早年也曾留学日本学习哲学,归国后在多所院校任教。他在国学方面是无师自通,1922年,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5年受聘担任清华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同被称为清华大学的“五星聚奎”。

    王国维于诗、词、文诸方面无一不精。他写的《人间词话》在学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已故著名文学理论家朱光潜教授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书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当代文学评论家王攸欣教授则说“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几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学习宋词必须先学会如何鉴赏宋词,《人间词话》无疑是人们学习、鉴赏宋词的权威教材之一。下面我们就谈谈王国维先生的的《人间词话》的主要观点: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共六十四条(即六十四个自然段),第一条就开宗明义的说明他自己对于诗词鉴赏的主要标准乃是“境界”。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也是他推崇五代和北宋词的主要原因。他说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例如冯延巳的【鹊踏枝】词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的【踏沙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描写的是有我之境;而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的【颖亭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则属于无我之境。

    先生在阐述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不同特点后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就是说,境界不光指对景物的描写,也包括对人的心境描写,凡能够写出“真景物”和“真感情”的就是有境界,否则便是无境界。

    写境界是要有技巧的,他举例说: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张先【天仙子】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的“弄”字,就让境界全出来了。

    境界有大小,但却不能以大小论优劣。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诗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后出塞五首】中“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秦观【浣溪沙】词中的“宝帘闲挂小银钩”也绝不逊色于他在【踏沙行】中的名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二、“兴趣说”、“神韵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

关于鉴赏诗词的主要标准,宋代有以严羽(严沧浪)为代表的“兴趣说”、清代以王士祯(王渔阳)为代表的“神韵”说,而王国维先生则主张“境界说”。论者认为 “境界说”是王国维在吸收了西方近代艺术哲学的基础上,改造了兴趣说和神韵说而形成的研究宋词的现代文艺理论。

    南宋严羽所著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他认为唐诗的精髓是“兴趣”,他这里所说的兴趣不是指兴致趣味,兴是比兴赋的兴,趣是旨趣的趣,兴趣是严羽独创的一个术语,用以概括唐诗的审美特征。而清初的王士祯(号阮亭,别号渔阳)提出“神韵说”,认为神韵是诗的最高境界,主张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王国维不反对严羽和王士祯的说法,但他认为:“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也就是说他认为“兴趣”、“神韵”只不过说出了表象,而自己的“境界说”则是道出了本质。

    境界(意境)往往是只能意会不能言谈的东西。王国维认为境界要讲究“气象”(气势、韵味),他认为李白诗词的境界“纯以气象胜”,例如李白词【忆秦娥】中的句子“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个字,千古以来写登临的诗句无人可比!虽然后世范仲淹【渔家傲】词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和夏竦【喜迁莺令】词中的“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的句子也很大气,但与李白的八个字相比,“气象已不逮矣”。

    由于自民国初年以来词汇释义的变迁,现代人对“气象”的理解已与王国维迥然不同,所以我认为王文中的“气象”应理解为“大气浑然之象”或“气势、韵味”。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