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汗之

 直尾昂述 2021-01-14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

何为津

歧伯日:

腠理发泄

汗出溱溱

是谓津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

以天地之雨名之 

歧伯日:

谷人气满

淖泽注骨

骨属曲伸

泄泽

补益脑髓

皮肤润泽

是谓液

何谓气?

岐伯曰:

上焦开发

宣五谷昧

熏肤

充身泽毛

雾露之溉

是谓气  

黄帝曰:

余闻人有

精、气、津、

液、血、脉

余意以为

一气耳  

心主血

汗者血之余  

五藏者

如一家之上人

各藏其

神,魂、意、

魄、志、

为神明之藏

运用于上

传注于下

劳其心者

府如一家之奴卑

块然无知

承接上令

各司乃职

溲便糟粕

传运启闭

劳其力者

唯心肾二家更劳

犹如一家之上人

心为主父

肾为主母

坎离互为其配

水火互为其根

神明之用,无方无体

医者可不加意于心肾二  

火上水下经合

纬合

肝木左

肺金右

土居中央

为物运化

无方无体

 人之所以灵于物者

以其秉五行之秀

此灵秀之气

非空无所寄

实则

藏于五脏之中

是为五脏之神

人死则,神脱离五脏

人病则五脏之神不安

知五神之所司

知五病之情况

心藏神      

人所以有知觉

神之主也

神是何物

浑言之,则两精相搏,谓之神

空言之,则变化不测,谓之神

放言高论

未能实指

吾且为之实指说

神乃生于肾中之精气

上归于心

合为离卦

中含坎水之象

惟其阴精,内含阳精,外护心脏之火

光明朗润,而能灼物,盖神即心火

得肾阴济,心中湛然,神明出焉

故曰心藏神

心血不足

则神烦心火不足

则神怯

风痰入心。则神昏也

西医知心为生血(走回)之脏

而谓心不主知觉

主知觉者是脑神经(髓)

又言脑后筋主运动

脑前筋,主知觉

又言脑筋,有通于心

彼不知髓,实心所用

非髓能知觉

髓为水之精

得心火照之而光见

故生知觉矣

古文,思字从囟

从心:

以心火

照脑髓

髓如月魄

心如月光

相照为明

此神之所以为用

肝藏魂        

魂者,阳之精气之灵也

人身之气为阳

血为阴

阳无阴不附

气无血不留

肝主血而

内含阳气

是之谓魂

究魂之根源,则生于坎水之一阳

推魂之功用,则发为乾金之元气

不藏于肺而藏于肝,阳潜于阴也

不藏于肾而藏于肝,阴出之阳也

书则,魂游于目而为视

夜则,魂归于肝而为寐

魂不安则,梦多魂不强

虚怯

西医不知

魂为何物

故不言及于梦

然西人知觉

与华人同

试问彼

夜寐恍惚

若有所见

是何事物

因何缘故

彼将哑然

魂非剖割

所能谈取

梦非器具

所能测量

故彼不知

肺藏魄 

人身血肉块然

阴之质

有是质

即有宰

是质者

秉阴精之至灵

此之为魄

肝主血

本阴也

藏阳魂

肺主气

本阳也

藏阴魄

阴生于阳

实指物

即肺中清华润泽之气

所谓肺中

只有膜沫

惟其有沫

散为膏液

降为精血

阴质是而成矣

魂主动而魄主静

百合病恍惚不宁

魄受摄也

魔魇中恶

魄气所掩

人死为鬼

魄气所变

魂魄,皆无形有象,变化莫测

西医,剖割而不见,遂置弗道

谈医不及魂魄

安知生死之说

脾藏意      

旧注心之所,(忄意)谓之意

心火生脾土,故意藏于脾

按脾主守中,能记(忄意)

又主运用

能思虑也

脾之藏意如此

脾阳不足,则思虑短少

脾阴不足,则记(忄意)多忘

肾藏志      

旧注心之所之为之志

神生于精

志生于心

心肾交济

按志者

专意而不移

志本心作用

志藏肾中

阳藏阴中

肾生精为

五脏之本

精生髓

百骸之主

精髓充足

技巧出焉

志之用也

又按志

古(言志)字记

事物所以不能忘

赖此记性在何处

则在肾经

肾生精

化为髓

藏于脑

凡事物

经目入脑

经耳如脑

经心入脑

脑中之髓

即将事物

印记不脱

久之

要思事物

心一思之

立现脑中

心火阳光,如照相之镜

脑髓阴汁,如留影之药

光照于阳,而形附于阴

心神一照

事记髓中

同意

西学留影妙矣

西医不知

人身自有妙质:

照影留声记事

剖割千万人

能得此理否

古代思字

从囟从心

囟者脑前

心神注心

则得事物

五脏七神说

脾藏意与志

肾藏精与气

与此不同

志须属肾

精气血三者,非神也

另挑详注

不在此例

故从五神之说为是

心下指

腹部以上

剑突以下 

桂枝古本

——

发汗过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

一七八、脉按之来缓

时一止得来者,名曰结

脉动中止

更来小数

中有还者反动

名曰结阴

脉动中止

不能自还

因而复动

名曰代阴

得此脉

必难治

——

伤寒

脉结促

心动悸者

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

先煮八味,取三升

去滓,纳胶烊消尽

温服一升,日三服

——

咳而唾涎沫不止,咽燥,口渴

其脉浮细而数者,此为肺痿

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地黄一斤 

阿胶二两 

人参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

水八升,先煮八味

取三升

去滓

纳胶消尽

温服一升

日三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