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中医体质辨证!(含不同体质改善方法)

 leo953 2021-01-14

转自:道医知识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养生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详解中医体质辨证!(含不同体质改善方法)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

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最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养生,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详解中医体质辨证!(含不同体质改善方法)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北靠浙江,西接江西,南连广东。依山傍海,海岸曲折,多港湾海岛,全省有1400个鸟屿,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多山地丘陵,可分为闽西山区、闽中山区和沿海平原,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戴云山等。闽江是境内最主要的河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这样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福建文化所产生影响,我个人认为总的来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山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另一个方面是濒海多港湾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

(一)内陆文化的特征。福建的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自古就有“东南山国”之称。西北有武夷山山脉、东北有太姥山脉、西南有博平山山脉、中部有鹫峰、戴云两山脉。在古代外省入闽主要通过仙霞关、杉关、崇安分水关、福鼎分水关、诏安分水关,这五个关口入闽,而这些地方地势非常的险要,要入闽实属不易,史书记载“闽道更比蜀道难”。再者,从福建人口的聚集地来看,盆地是居民密集的聚集地,例如浦城、武夷山、建瓯、邵武、顺昌、尤溪、三明、永安、长汀、上杭、漳平、德化、华安、古田和屏南等都是人口聚集的盆地。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代福建交通的闭塞,不同区域的人们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这样对文化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①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约中晚唐之前)福建文化落后于北方。福建地处东南在古代是属于蛮荒之地,落后的交通使得中原的文化要传到福建变的非常的困难,而土著的闽越人自身文化又相对的落后。同时福建相对的隔绝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不同的方言,而不同的方言却不利于人们口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②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的特征。福建是一个移民的省份,在两晋南北朝、唐前期、唐末五代、两宋之交、明清时期北方大量的移民涌入福建,由于移民的时间;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的程度不同,再加上省内、省外交通不便等原因形成了福建不同的方言区,如闽东方言区、兴化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客方言区。而在不同的方言区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例如,闽东方言区信仰监水夫人和五帝;兴化方言区信仰妈祖;闽北方言区信仰扣冰辟支古佛;闽客方言区信仰定光古佛。不同的民间信仰又促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例如,有莆仙戏、高甲戏、芗剧等。福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山,适合蚊虫的生长,蛇类众多,古代先民对蛇既害怕又崇拜,从而形成了蛇的图腾。在古代使用干栏式的建筑也与这样的气候有关。如果按河流的分布来看福建的文化可以分为闽江流域、木兰溪流域、晋江流域的三大文化圈。所以,福建文化本身有很强的小地域色彩。2.许多中原古文化在福建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①福建的方言中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词。一些古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在普通话中已不用或少用了,但是在福建的方言中却被保存了下来并还在使用,仍然有它的生命力。例如古汉语的“鼎”,也就是现代汉语的锅,在福建的方言中还清晰可辨,再如古汉语的“面”,也就是现代汉语的脸,也一样非常容易辨别出来。②在福建的许多乡村中保存着聚族而居的传统。聚族而居的传统原本起源于北方,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样的传统在北方现在已经逐渐消失。在南方的福建却保存了下来。原因主要有这些,北方的移民利用宗族克服南迁途中的种种的困难;利用宗族同当地的土著进行抵抗;不同时期的移民利用宗族争夺生存的空间和政治利益;多山的地理环境容易形成聚族而居的村落。③形成完整的理学体系。理学的来源之一是儒学,而儒学在汉代以后随着移民南迁传入福建,到了宋代,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流派对释、道、儒加以改造,构筑了完整的理学体系。④在民俗中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两晋南北朝以后,中原民俗传入福建,由于交通不便和聚族而居等原因,保留的相当的完整。例如,现在福建的端午节、重阳节、寒食节等很多都是从北方传入的。

(二)海洋文化的特征。福建海岸属于基岩海岸,海岸线漫长而曲折,长达3051.02公里,仅次于山东省,居全国第二位,岸线曲折率为1:5.7,居全国第一位。山丘向海延伸,形成曲折的海岸和众多的港湾。全省有大小港湾125个,其中较大和较重要的港湾自北而南有沙埕港、福宁湾、三沙湾、罗源湾、福州港、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港、金门湾和东山湾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港是福建省六大深水港湾。福建的港湾一般深度较大,两侧有半岛和岬角环抱,形成“口小腹大”的形势,风小浪弱,不冻,少淤,港域广阔,掩护条件好。天然良港的优越地理环境,再加上“八山一水一分田”不适合耕作的内陆环境,使得沿海的居民把眼光放到了海上。西晋:闽江和晋江流域的海运已有相当规模,造船业发达,出现了“八槽舰”的水密舱技术。隋唐:海运北至日本、高丽,南至南洋各国。宋元:泉州成为“东方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漳州月港日趋繁盛。这些海外贸易的发展反映在文化上则是福建带有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

1、重利的价值观。在古代的中国长期以来重本抑末,“以末致之,以本守之”,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而福建由于海外贸易和商业的繁荣,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宋代刘克庄就指出当时的泉州是一个“只博黄金不博诗”的典型商业社会。明以后则进一步加强,李贽感叹道:“天下尽市井之道也。”商业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2、敢于冒险的性格。古代的航海和海外贸易几乎是一种生命的赌博,非常的危险。航海要面临惊涛骇浪,船只随时有可能被大海所吞没的危险。因此,航海的人常常不得不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能够面对各种艰难的挑战,敢于去冒险。如泉南人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特别晋江、石狮一带商人,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输人不输阵,输阵番薯面”,“争气不争财”,“三分本事七分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冒险的性格到了明清时期发展成为积极进取的开拓的精神,在开发台湾省和东南亚地区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漠视礼教。沿海的家庭由于男子多出外经商谋生,妇女渐渐冲破礼教的束缚走出家门。在中国传统的礼教以俭朴为美德,由于商业经济的发达,耻贫夸富却成为泉州地区的风尚。在衣着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泉州惠安解放前的服饰被叫作“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就很能说明问题。

4、开放融合的特性。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宋元时期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泉州,宋元时期泉州地区除了传统的道、佛、自然崇拜、祖先、鬼神,还有从外国传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天主教方济格派、婆罗门教、印度教。泉州成了“宗教的博物馆”,这与其融合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5、爱国主义的精神。福建人强悍好斗的性格与原有的宗族意识有紧密的联系,在福建的闽南地区明清时期常常发生村落间的械斗。发生械斗的原因我们暂且不去追究,但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正是这种不甘受欺压的性格,在近代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能够奋起反击,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已的国家。例如闽南文化区中,明戚家军抗击倭寇,清郑成功收复台湾,近现代陈嘉庚、黄变住、韩希琦、李光前等数十位华侨捐资家乡。再如闽北文化区受朱子思想影响,闽北的学人注重节义,在民族存亡关头,提倡名节忠义,反对议和。而福州文化区在近现代则涌现出一批志士仁人和著名学者,如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质,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篇章。

总之,福建以其靠山、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具有鲜明的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双重色彩。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

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详解中医体质辨证!(含不同体质改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盛、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胁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详解中医体质辨证!(含不同体质改善方法)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养生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养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选用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中药配伍章节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早饭前服用)

特效经络: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的小腿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制,请参照第十讲经络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养生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办公室白领朋友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此类朋友需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不以量取胜,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不建议继续戴眼镜。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选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每晚睡前服1丸)

特效经络: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养生建议

宜静坐,每天至少2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黄、何首乌。(此二药味皆甜,可以各10g,炖肉、煮汤时加入)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每晚睡前服1丸)

特效经络: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养生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食冷饮,忌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度辛辣。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肉桂、干姜。(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选用上药,炖肉、煮汤时加入)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中药配伍章节内容,选用上药,早饭前服用)

特效经络: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的小腿部分。

详解中医体质辨证!(含不同体质改善方法)

5

寒性体质养生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阳长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选用上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同阳虚体质。

特效经络:足阳明经、足少阳经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6

热性体质养生建议

宜大幅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3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1丸)

特效经络:足阳明经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7

湿盛体质养生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易伤阳气生湿),慎冷饮、冷食(易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选用上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湿热体质宜二妙丸,余项皆同)

特效经络: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8

气滞体质养生建议

宜调整心态,调节情绪,扩大交际,避免独处。(疏肝为理气第一要义)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宜佛手。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或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特效经络腧穴:足厥阴的太冲穴、手厥阴的内关穴。(各按揉3~5分钟)

9

瘀血体质养生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而瘀血得化)。

忌冷饮、冷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特效经络: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少阴经的小腿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无疾不再一一列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