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乔托开始的真实

 光盐书画 2021-01-15

乔托·迪邦多内乔托(Giotto,约1266—1337):佛罗伦萨画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欧洲绘画的最高成就之一,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作有:《哀悼基督》《犹大之吻》《逃往埃及》。



一提到文艺复兴,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文主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可真正要提,应该从乔托说起。
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界线,他是第一个勇敢探索新绘画方式的画家,解开了拜占庭保守主义的束缚,将哥特式雕刻家富有生命的形象转移到绘画中去,一个崭新的艺术时代就是从这个伟大的画家开始。

奇马布埃《宝座上的圣母

乔托《升座圣母》


对比乔托与其老师奇马布埃同一题材的作品,乔托笔下众多的人物不再僵硬的排排坐,而是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


中世纪晚期,基督教文化呈现出衰落之势,一个全新的教会:圣方济各会诞生并逐渐壮大。圣方济各会外出讲道,在旷野中默想亲近上帝,他们爱护动物,关注自然环境。这不排除是教廷为安抚民众,自立门户之举,但实际上,这给乔托的绘画之所以注入很多人文主义色彩创造了基础。乔托是圣方济各教会的忠实信徒,他一生追随自己的信仰,也将自己的毕生成就奉献与此。

在阿雷纳礼拜堂的墙壁上,乔托用湿壁画描述了整个圣经故事——像一部巨型连环画,一副挨着一副,从耶稣诞生,传道,钉十字架受死,复活升天,使人如同观影般真实地了解这位救世主的生平。历经近千年,画家已故去,而这里依然在娓娓道述他内心的无尽虔诚。

乔托的画为后来西方基督教题材绘画提供了范本,以至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圣经题材绘画,没人能绕过乔托。

Presentation in the Temple

木板坦培拉

44 × 43cm

美国·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


《犹大之吻》

木板坦培拉

185 × 200cm

意大利·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

Crucifixion

木板坦培拉

185 × 200cm

意大利·帕多瓦·斯克罗尼礼拜堂

《哀悼基督》

木板坦培拉

200x185cm

意大利·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

这是乔托的代表作之一。基督是神,但他也是人子,此前的拜占庭绘画都在极力地描绘基督的神性,肃穆却僵硬;而乔托这副画却像是在描绘一副亲人离世的场景,充满了人性和真实,如果没有人物头顶的圣光,这仿佛就是一场人间的生老病死:圣母最后一次抱住她的儿子,忧伤不已,就像一位寻常母亲;抹大拉的玛利亚手捧着基督有钉痕的脚——她曾用香膏涂抹过的脚,神情近乎悲恸;左下角穿白色圣袍的背对我们的是圣彼得,他瘫坐在地,痴痴地盯着基督遗体,尽管看不见他的脸,但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心境;构图中心的圣约翰,在绝望和绝望中向后伸展双臂;上方天使的姿态富有变化,其他圣徒神情各异,他们尽都哀伤,很难不打动人。

对乔托而言,绘画不只是文字的替代品。他改变了人物的大小,并错落有序地安排在场景的三维空间中,使其立体真实——画面的中心不在正中央,而是放得很低,借助中景的山坡延伸,所有人物的目光聚焦,停留在了基督和圣母身上,让我们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如同被带入一场正在上演的戏剧情节。

《逃亡埃及》

木板坦培拉

200 x 185 cm

意大利·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

Peruzzi Altarpiece

木板坦培拉

105.7 x 250.2 cm

美国·北卡罗来纳艺术博物馆

1309 -1315 

← 左 右 滑 动 观 看 →

The Stefaneschi Triptych (局部) 

木板坦培拉
梵蒂冈艺术博物馆

The Stefaneschi Triptych - Martyrdom of St Paul
木板坦培拉
梵蒂冈艺术博物馆

← 左 右 滑 动 观 看 →

Madonna and Child with Saints (Polyptych)

木板坦培拉

 91 × 340cm 

意大利国家画廊

乔托之后,透视法在绘画领域的运用,解剖学的深入研究,打破了自然的壁垒,创造了更写实的绘画;摄影和3D技术更是能人为创造令一个逼真的世界。反观乔托的绘画,却有透视方面的错误,但这并不影响乔托的伟大,因为他带我们进入的是思考的真实,说不上哪里最真实,但总有一处很打动

「在看」一起读诗看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