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傲背后的张爱玲

 星期五文艺 2021-01-16

文:土豆
编辑:Mr.Friday
图片:网络

星期五言:提到张爱玲,很多人总用“孤傲”来形容她。说她睥睨人间冷暖,说她不近人情,说她孤芳自赏,说她如水中月,只能远看不能亲近…但这些或许只是世人对她的一种“意淫式”的想象,也或许是沉浸在了张氏的小说里,觉得那些刻薄的言语便是作者的内心映射,其实看了很多张爱玲的资料才懂得了她的情非得已,懂得她在人情世故上的单纯以及宽容慈悲。

走进一位作家,需要从她的成长经历中去挖掘,或许某些经历潜移默化得影响着她的人生选择。鲁迅如此,胡适如此,张爱玲也是如此。

一、看似绝情却无限深情

对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来说,血缘关系并不代表亲近,真正的亲近是思想上的相通和灵魂上的共鸣。这个观点放在张爱玲身上再合适不过。她一方面对家族亲人冷漠,另一方面对朋友掏心掏肺,形成鲜明对照。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认为张爱玲是抛那种却家庭的冷漠之人,对于她来说,原生家庭的不幸正是她看似冷漠的源头。

张爱玲出身于贵族,祖父张佩纶是光绪朝廷“清流派”的代表人物。祖母李菊藕则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女儿,也就是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张爱玲的父亲张廷众是典型的遗少人物。她的母亲黄逸梵则是当时的新派女性。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有着外人羡慕的传奇,更有着自己不能言说的心酸。

▲ 张爱玲的父亲和母亲以及姑母,在自家院子里

一个满清遗老,一个新派女性两者结合的家庭可想而知,好在他们还有钱,可以各自欢喜,但是作为这个家庭的孩子则要背负童年的阴影。

张爱玲曾在《流言·童言无忌》中写到:

“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回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

1928年,她的母亲和姑姑留学回来。母亲教她弹钢琴、绘画、英语,读报纸,及所有有关一个“欧式淑女”应有的言行举止。家里也因母亲回来而多了西气洋派的客人,多了生气和活泼。在母亲的坚持下她被送到新式小学,名字正式改为张爱玲。

▲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那时候的张爱玲对母亲是渴望的,可是我们在《小团圆》故事中看到九莉与蕊秋关于争家产的那段谈话,张爱玲借“九莉”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母亲不喜欢自己。

张爱玲对待母亲是矛盾的心理,爱母却得不到母爱。在她成长过程中,母亲曾让她进行人生道路的选择,一个是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成为贵妇。一个是读书成为独立女性。但是第二条路需要花钱。张家是一个大家族,对待钱财看似大手大脚,其实各有各的小算盘。

张爱玲选择了第二条,母亲为她花了不少钱,长大后的张爱玲凭借自己的写作天赋赚取了很多金钱,她将母亲的付出折算成了钱,全部如数奉还,母亲看到这些钱后是崩溃的——即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她,在这样的场景下也难掩女儿做出如此举动的痛心。

1956年张爱玲在美国和大自己30岁的男人结婚了,她的婚姻再一次成为谈资。但是黄逸梵(张爱玲的母亲)在和朋友信中写道:

“说爱玲的话,我是很喜欢她结了婚……又免了我一件事。如果说希望她负责我的生活,不要说她一时无力,就是将来我也不要,你要知道现在是20世纪,做父母只有责任,没有别的。”

她作为新式父母,从不多干涉子女,甚至是理解子女的。可是她在某些时候,却对张爱玲刻薄和尖酸,甚至拿走了张爱玲的奖学金。

1957年,母亲黄逸梵在英国病逝,那时的张爱玲在美国。她母亲临终前希望最后见一面张爱玲,可是张爱玲没去。难道张爱玲对母亲没有一点感情吗?不见得。黄逸梵喜欢孔雀蓝,张爱玲第一本小说集《传奇》面世,这本书做了母亲喜欢的颜色。

▲ 《传奇》封面

一对以奇怪模式相处的母女,让张爱玲表面冷漠,甚至极力掩藏自己的感情。她一直以为母亲不喜欢自己,即便是她极力讨好,也得不到母爱,索性就冷漠对待。

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张爱玲的两段婚姻都为外人所侧目。第一段是嫁给大他14岁的胡兰成,第二段是大他30岁的赖雅。个人认为,她之所以总是选择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人结婚,在于她童年对父亲的依恋,但这种依赖又没有能弥补那些来自母爱的缺失,在继母进入家庭之后,一切都戛然而止了。

张爱玲的父亲是满清遗少,被时代所抛弃,被妻子所抛弃。只能在烟雾缭绕的鸦片中度日。张爱玲曾说:

“我父亲一辈子绕室吟哦,背诵如流,滔滔不绝一气到底,末了拖长腔一唱三叹地作结。沉默着走了没一两丈远,又开始背诵另一篇。听不出是古文、时文还是奏折,但似乎没有重复的。我听着觉得心酸,因为毫无用处。……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

▲ 张爱玲与父亲、弟弟

张爱玲从小就跟父亲学写旧诗。父亲启蒙张爱玲读《红楼梦》,与这个年仅十三四岁的女儿一起讨论《红楼梦》的作者和人物。这种童年温馨的记忆,让张爱玲一生钟爱《红楼梦》,当我们打开张氏小说,那浓浓的“红楼”味道袭来,不得不说这种文学传统张爱玲很好的继承下来了。当然继承下来还有一种依恋的情感,这些情感大有可能投射到了婚恋之中。

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过,甚至还出现了各种流变的版本。我们知道胡兰成是张爱玲的粉丝。当时张爱玲的名字在上海滩是金字招牌,名噪一时,谁也没想到张爱玲见了一面这个男人,就动心了。那时候胡兰成有妻室,可是张爱玲在自己名声最盛的时候,不顾及世俗的眼光,兀自陷入了爱情里。

胡兰成终于和张爱玲结婚了,没有婚礼,只有一张结婚庚帖,上面写着八个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可是胡兰成却没有实现承诺。刚结婚不久,胡兰成就不断出轨,满城风雨的绯闻,而张爱玲还要背负一个“汉奸妻子“的罪名。她曾只身到温州去寻丈夫,只为一个答案,让他在这些女人中选择。可是胡兰成不选,张爱玲终于决定离开。大家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终点,可是在胡兰成最窘迫的时候,张爱玲挥手给他三十万,让他度过困难。谁又像她那样“慈悲”呢?

▲ 张爱玲和赖雅

在美国遇到赖雅,这个美国左翼作家,张爱玲和他结婚,本以为可以在美国安稳度日,可是赖雅中风,张爱玲不离不弃照顾多年,直到赖雅去世,所有家庭的重担都是张爱玲一人承担。这些又有谁能说她绝情呢!

张爱玲要的不多,可能就是一颗懂她的心就够了。她自己经济独立,却在感情上始终得不到那渴望的温暖。

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的挚友,也就是她的遗嘱执行人宋淇的妻子邝广美曾写道:

“在认识她以前,尽管我万分倾倒她的才华,我也曾经同一般读者一样,从报纸和杂志上得到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她是个个性怪癖的女子……后来时常往来,终于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我才知道她是多么的风趣可爱,孤傲冷傲韵味无穷。照我猜测,外间传闻说她‘孤芳自赏,行止隐秘,拒人于千里之外……’很可能是由于误解,例如她患近视颇深,又不喜欢戴眼镜,有时在马路上与相识的人迎面而过,她没有看出是谁,别人却怪她故作矜持,不理睬人。”

▲ 张爱玲与炎樱

一般人都认为张爱玲和姑姑以及炎樱关系要好,可是没有关注后期张爱玲一直的密友是邝广美。在宋以郎的手中,仅仅他手中保存的张爱玲和他父母宋淇、邝广美的书信就有600多封。

张爱玲离开香港前往美国的第一封信就是写给邝广美的。她说:

在上船那天,直到最后那一刹那我并没有觉得难过,只觉得忙乱和抱歉。直到你们一转身走了的时候,才突然好像轰然天塌下来一样,脑子里还是冷静&detached,但是喉咙堵住了,眼泪流个不停,事实是从认识你来,你的友情是我生活的核心,我绝没有那样的妄想,以为还会结交你这样的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再也没有这样的人。

▲ 宋淇、邝广美夫妇

张爱玲对这段友谊的珍视,让我们看到她的另一面,她对待人和人之间的温情是多么的眷恋,当遇到真正爱她,愿意帮助她的人,她是抱着无限的感恩和感激的。她是一个懂得爱以及渴望爱的人。

大多数人都将作品里的人物幻化成作家,有时候也被作家的一些文字所迷惑,才对他们产生误解。笔者最初也是因为读了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对她形成了刻板印象,可是在阅读很多研究者的文章后发现张爱玲“人情味”的一面,而这一面的她是让人如此怜爱。


▼▼▼ 往期相关文章,你可能会喜欢:

 张爱玲:孤傲如她,却在美食里拥有了“烟火”

 四段“床戏”读懂《色戒》背后的战争

 鲁迅 : 一个北漂中年的希望与绝望

 胡适: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名士风流陈西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民国疯人高长虹和他得《狂飙》杂志

如果你觉得与主流格格不入

如果你渴求真理

关注我们

▼▼▼

▲▲▲

所有文字均为本公众号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