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消失的职业

 街心舞苑 2021-01-16

有些记忆总是莫名地牵动历经者的灵魂,在时尚的间隙里,投射出它们独特的光辉。当物质的繁多迫使其生存周期缩短时,新潮事物对过往物品构成的遮蔽,使人们在班驳陆离的光线中,目睹倾情以久的历史,正在冉冉离去。在这些街区中,有真正的美,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纯粹的美。

作者介绍

宋小雨出生于上海,热爱绘画与珠宝设计。曾荣获上海新锐首饰设计大赛三等奖。钻石文化节首饰设计大赛二等奖。经常带着速写本画下旅途中的美景。现为李守白的绘画弟子,在李守白老师的精心栽培下将海派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卖栀子花,白兰花

“栀子花,白兰花……”过去上海街巷里弄常响起柔婉悦耳的卖花声,伴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弥漫了整座城市。如今很难看到亲切的阿婆提着篮子蹲坐在路口卖白兰花的场景了。小时候妈妈总会给我买一只白兰花,小心翼翼得别在胸前的纽扣上。阿拉妈妈港:“个咪道老适意额。”

修鞋匠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勤俭节约的传统也似乎正被悄然遗忘,鞋子坏掉再买一双,伞破了再买一把,以前弄堂口的修阳伞皮鞋摊也渐渐绝迹。那天,我走在圆明园路的拐弯角,看见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轻屡烟丝,微皱眉头,修理着手中的皮拖鞋。而我静静地坐在对面画下,仿佛周边的一切都安静了。

铲刀、磨剪子

在老街深巷,“嚓,嚓,嚓……”的声音总是此起彼伏,听到“磨剪子嘞...锵菜刀...'的吆喝声,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奇怪的是,现在的刀还是会钝,磨剪刀师傅却不太常见。怀念被他们打磨过的菜刀、剪子,总能焕发“新生”。

剃头师傅

那年我去崇明走亲戚,无意发现竖河镇上的一家老式理发店。这是我近几年见过最质朴的理发店。老伯从文革时期一直坚守,这么一间几平方的小屋留下的是感动与敬佩!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画下了当时的场景。老伯戴着那副仿佛随时将要滑落的眼镜,(上海人形容戴眼镜的人为“噶亮”)认真淡定的为客人刮胡子。这位皮肤黝黑的客人,正是当地辛勤的农民伯伯。如果我有胡子,我也想尝试下老伯的手艺。

正在消失的行业还有许多,比如“爆米花咯……”只要小贩一喊,无论大人小孩都得乖乖地捂上耳朵,以免被“惊”到,那就是“爆米花”的魅力所在。和现在超市影院动辄50块的“哈力克”相比,我还是会不舍和怀念被“爆”出来的美好滋味。

'老虎灶'为卖熟水的小商店,因为它一只煮水的灶头形状有些像虎,故名“老虎灶”。他们的水价, 从前因房价廉、煤价低,故很便宜,一个大钱就可购买一杓沸滚的熟水。如今老虎灶虽已早早退出历史舞台,但那接地气又汇聚人气的老上海市井,却不会从上海人的记忆里抹去。

跟着守白艺术一同寻找上海记忆。无论你出生在哪个城市,总有这座城市的故事深深印在脑海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