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1-01-16

每天早上,在餐厅,我们看着早新闻,来自世界各地的头号消息集中在30分钟内有序的轮播,我们不会因为卡扎菲的子民正在经历磨难而流泪,也不会为萨达姆的国家饱受战火而惋惜,这些新闻只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与我们无关,因为战争离我们太远了,远到我们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国家在地球的那一面。

84年前的中国,正在经历外族入侵,中华民族正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英、美的绅士们每天喝着咖啡看着可能还不是头号新闻的报纸时,与我们现在的感觉一样,他们不明白这个靠卖茶叶、丝绸和瓷器挣外汇的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还会认为,日本代表着进步,而中国是落后的,落后就该挨打。

当时的中国政府将日本撤军的希望寄托于国联“李顿调查团”,国联,即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最多时,国联曾有58个会员国,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1946年4月18日,国联解散,联合国成立。

1932年4月,国民政府盼望已久的“国联调查团”来到东北,5月9日到达哈尔滨,入住马迭尔饭店。国联调查团其实是在日军监视之下工作,马占山的代表化装成商人,混入调查团驻地会晤了李顿爵士,报告了东北义勇军的抗战情况,揭露日本侵略行径。坚决反对日本的傀儡政权满州国。随后调查团派出美国和瑞士记者避开日、伪的监视,秘密会见了马占山,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东北抗日情况。

撤出哈尔滨的李杜、冯占海部也多次召开军事会议,继续坚持在哈东一带抗战,国联调查团进入东北后,马占山电邀李杜、冯占海、邢占清等将领派代表到拜泉开会,利用国联调查团在东北期间进攻哈尔滨,夺取长春,会议形成在松花江南北两岸共同反击哈尔滨的军事计划。

1932年4月20日,李杜带领的吉林抗日自卫军兵分三路向哈尔滨反攻,收复宾县。5月15日,冯占海部逼进哈尔滨东韩洼子一带。5月17日,松花江北岸的马占山部歼灭驻松浦铺日军一部,5月23日,马占山部在呼兰与日军展开血战,日军退至松花江边。

据当时参加国联调查团的中国外长顾维均回忆:“在哈尔滨的旅馆里几乎通宵可以听到清晰的枪声。半夜里从旅馆的窗口外望,可以看到日本坦克和装甲车开去和马占山、李杜率领的中国军队作战。我们一到达,中国军队就派人和我取得联系,并且告诉我,中国军队要向日本人进攻,要和日本人战斗到解放东北为止。”

这阶段,共产党员赵尚志领导的义勇军也在不停的袭击日军,1932年4月期间,中东路铁路日本运兵列车不断被炸,1932年4月16日《申报》报道,13日凌晨,一列41节载满日军的火车经过哈绥线成高子站附近被炸,16节车厢脱轨,脱轨的车厢全部坠入两丈高的路基下,前5节则迅速被汽油爆炸引起熊熊大为,大火引起装满弹药的车厢爆炸……

在义勇军不断进攻哈尔滨之际,哈尔滨各界爱国人士也想方设法接近国联调查团,表达不愿做亡国奴的心声,据当时被日本雇用从事间谍活动的意大利人万斯白回忆,国联调查团逗留哈尔滨期间,就有5个中国人和2个俄国人因为想递信给调查团而遭到逮捕和枪杀。

这些事件的效果让国联调查团认为:“满州国”不能认为是真正及自然之独立运动所产生,在当地华人心目中真是日本人之工具而已。

1933年1月8日,国联起草了一个有关“李顿报告书”的决议和说明。

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了19国委员会报告书,不承认“满州国”独立,督促日军撤军。

投反对票的是日本代表松冈洋佑气急败坏的在国联发表声明称:“关于中日纷争问题,大日本帝国与国际联盟合作的努力已经到了极限。”最后用日语说了一句:再见,退出会场。

1933年3月27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退出国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