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臂丛的毗邻及其病变综合征

 疼痛康复研究 2021-01-17

郑大解剖学 腾康学院

臂丛麻痹多因邻近结构压迫或直接外伤等因素所致。由于臂丛的锁骨上部位于锁骨下动脉上方,与动脉伴行通过斜角肌间隙,因而当前斜角肌过度肥大时,即可压迫在斜角肌间隙内的臂丛和动脉,产生相应症状,此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又由于臂丛经过锁骨的后下方,因而当某些因素使第一肋过度上提,使臂丛和锁骨下动脉被挤压于第一肋与锁骨之间时,产生神经和动脉受压症状,此为“肋锁综合征”

有时,由于颈部可有额外的肋骨存在,并常与第七颈椎横突相连,此为颈肋。

颈肋一般无症状,但少数也可压迫其上方横过的臂丛及其前方经过的锁骨下动脉。

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可因上肢过度外展牵拉而受挤压,最常见于产伤,即在接产时,过猛地牵拉头部或躯干造成上肢过度外展所致。

臂丛麻痹可因损伤部位不同而分为臂丛上干型麻痹、臂丛下干型麻痹、臂丛中干型麻痹和臂丛全麻痹四型。

臂丛上干型麻痹

臂丛上干型麻痹为臂丛麻痹中最常见的一型,多因产伤引起(在头位或臀位产时,头或臀向一侧猛拉所致),其损伤部位在臂丛的上干,此处是臂丛的最高点,在上肢过度外展牵拉时,所受的拉力最大,损伤的机会也最多。

臂丛上干由第5、6颈神经前支合成,主要形成肌皮神经、腋神经和桡神经的一部分,因而臂丛上干型麻痹时,受上述神经支配的有关肌肉,如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三角肌、小圆肌、肱桡肌和旋后肌瘫痪。

由于上干还直接或间接发出一些短小的神经,如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下肌)、肩胛下神经(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和胸前神经外侧支(支配部分胸大肌),所以上干型麻痹时,还可有相应肌肉的瘫痪或不全瘫痪。

由此可见,上干型麻痹时,肌肉瘫痪主要集中在上肢近侧段的肌肉,即肩带肌、臂肌和少数前臂肌。

臂部的运动障碍最重,特别是臂部不能外展(冈上肌和三角肌瘫痪)和旋外(冈下肌和小圆肌瘫痪),屈臂无力(肱三头肌、喙肱肌、三角肌和部分胸大肌瘫痪),以至于臂部的后伸、内收和旋内也有不等程度的影响;前臂不能旋后(旋后肌和肱二头肌瘫痪),屈肘无力(肱二头肌和肱肌瘫痪),但伸肘和手部的运动功能健全。

由于瘫痪肌肉萎缩,因此肩部和臂前部平坦。

此外,肱二头肌腱反射和桡骨膜反射消失。感觉障碍区域在臂和前臂外侧面。

臂丛下干型麻痹

臂丛下干型麻痹也多见于产伤(在臂先露过度外展上臂),受伤部位在臂丛下干,下干则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组成,由下干形成的神经主要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瘫痪的肌肉集中在上肢的远侧段,即全部手肌和前臂尺侧部分屈肌瘫痪,因而手部和指部运动功能丧失,唯伸掌指关节的功能健全。

感觉障碍的部位在上肢内侧面皮肤。由于至颈部的交感神经纤维经过第一胸神经,所以下干型麻痹可有Horner征。

臂丛中干型麻痹

臂丛中干型麻痹单独出现者少见,多与上述二型合并存在,其损伤部位在中干。

中干由第七颈神经前支直接延续而来,主要组成桡神经的大部分和正中神经的一部分。

中干损伤时,肱桡肌和旋后肌以外的全部受桡神经支配的肌肉以及部分桡侧部的前臂屈肌瘫痪,因而伸臂、伸肘、伸腕和伸指障碍无力,不能向桡侧屈腕和前臂旋前。感觉障碍轻微,仅在手的桡侧部。

臂丛完全麻痹

臂丛完全麻痹使整个上肢发生下运动单位瘫痪,各关节主动运动丧失,但被动运动无阻碍,由于斜方肌运动尚存,所以尚可耸肩,其他运动则丧失。

臂上部内侧有部分区域受第二肋间神经的分支支配,故此处感觉存在,上肢其余部分的皮肤感觉丧失。

上肢腱反射消失。

由于自主神经纤维同时受损,局部温度降低,末梢水肿显著。

初期为刺激症状,表现为剧烈肢痛。肢痛消失后出现肌肉萎缩,过2~3周即可见到麻痹的上肢消瘦严重。

晚期病例因关节周围结构强直,被动运动受限。

第一胸神经的交感神经纤维损伤,出现Horner综合征。

【每日一讲】天天有进步

感谢29万次的认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