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①根性痛 ②外周神经痛 ③扳机点 ④压痛点 ⑤筋膜致密点 ⑥内脏躯体反射痛 ⑦关节微错位痛 根性痛 *疼痛区域与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的区域对应 *对应区域的感觉紊乱 *对应区域的肌肉有时会出现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 *腱反射减弱 外周神经痛 *疼痛有外周神经受到激惹,引起放射到特定的皮肤区域,比如:腰大肌挛缩导致股神经受压,从而引起腹股沟痛 压痛点 *压痛点是指运动系统的特定区域的压力敏感点,当运动系统受到牵拉,伸展或压力时会出现 内脏躯体反射 *躯体器官功能障碍产生冲动传入脊髓后角与中间神经元交换冲动,这些冲动被运动纤维和交感纤维传入到肌肉,皮肤和血管。这些异常的刺激将导致皮肤敏感性增加,血管收缩或出汗增加,同时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的肌肉出现张力增高。 *一般在器官出现症状前,这些内脏躯体反射已经存在。皮肤改变或出汗改变以及椎旁肌张力增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这一病理过程演变成慢性时,组织可发生结构性改变,如皮肤感觉麻木或肌肉纤维化。 筋膜致密点 *由于筋膜层透明质酸大量堆积或其状态的改变,导致胶原纤维层之间的摩擦增加限制其滑动能力,引起筋膜层之间的异常张力从而刺激游离神经末梢和机械性刺激感受器造成疼痛 扳机点 *扳机点是只出现于肌肉组织内可触及的对按压敏感部位,触诊扳机点时的疼痛能放射到可预测的区域 *通常扳机点存在于易紧张肌肉的肌纤维中,情绪的巨大波动也会引起扳机点的产生。 关节微错位痛 *由于关节间产生影像学不可见的错位,关节附属运动紊乱 从而产生错误的运动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