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上的梅核气,西医上的反流性咽喉炎,这个方子统统搞定

 中医陈孝和 2021-08-26

梅核气这个病名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嗓子里有异味感,通俗来说就跟嗓子里有鸡毛一样,咽不下去也咳不出来,但也达不到影响进食的程度。

很多人会把它当成慢性咽炎来对待,以为是上火了,然后开头孢、阿莫西林和降火的中成药,结果也不起效。导致病情缠绵日久,越来越重。

之前西医上对这种病症认识并不清楚,一般去检查也会归为慢性咽炎之类,现在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发现该病与传统意义上的咽炎根本不是一回事,命名为反流性咽喉炎

该病的主要病机是饮食失宜导致的脾胃损伤气机紊乱,胃失和降

临床上来看,此病有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平躺之后嗓子异物感会加重,多数还会伴有反酸、烧心、呃逆等症状。如果有咽炎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恰好有此症状,千万不要再当成咽炎来治疗了。

传统意义上的慢性咽炎多是由于虚火上炎,肺阴亏虚造成的,用玄麦甘桔汤加减即可有效治疗,这个明天咱们再细讲一下。

今天主要讲一下中医上的梅核气和西医上的反流性咽喉炎。

临床上个人多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梅核气"。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一般认为这是关于论治 “梅核气"的最早记载。

但早在《内经》中即有类似症状的记载,如《素问·咳论》说:“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其强调的是咳嗽时伴有咽喉梗塞感,是“心咳"的伴随症状之一;

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胆病者,善太息,一“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吩蚧然,数唾",则是指“胆病"伴有咽喉梗塞感的症状。

在《医宗金鉴·》中注解为:“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

而《千金要方》说:“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再来具体看一下半夏厚朴汤这个方子的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这里的一升跟今天的一升概念是不一样的,具体换算成现在是130克,方中的一两换算成今天大约是15克。

这个方子里半夏用到130克,现在的中医师是万万不敢照原方开的,多囿于半夏有毒,岂不知这个方子里生姜五两,足以制半夏之毒,所谓的半夏之毒就是会有失音的情况。况且现在用的半夏多少姜制过的,毒性大大降低了,但是药效也可想而知。今天下午一位腹胀纳差的患者,我开的方子里生半夏40克,结果药房都不抓,建议药剂师也多看看伤寒了。

先来看看古代医家对梅核气与半夏厚朴汤的点评。

《医宗金鉴》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金匮方歌括》曰:“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凝痰结气,阻塞咽嗌之间。

《千金》所谓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吞不下,吐不出是也。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痰气;紫苏芳香,人肺以宣其气也。"

《古今医鉴·梅核气》中说:“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始因喜怒太过,积热蕴隆,乃成厉痰郁结,致斯疾耳。"

因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成为半夏厚朴汤的典型方证。

个人认为,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皆人胃经,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苏叶、半夏、厚朴,另一组是茯苓、生姜、厚朴,其中厚朴出现在两个组中。从药性看,苏叶偏升,且有“启脾火"之功,半夏、厚朴偏降;从药量来看,苏叶二两,半夏一升,厚朴三两,升少降多,以降为主。

二组药中,生姜虽有降逆止呕的作用,似乎偏于降下,但实际上生姜味辛温,其性偏上,功于温胃;厚朴虽苦温下气除满,但有辛味,同样有发散之功;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上三味合用养胃健脾,但以降下为主,隐含升意。

因此,半夏厚朴汤整方都是以调理脾胃,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为要,达到“胃气以降为顺"的目标,至于何种病机,并无大碍,但须脾胃升降得复,气机得复,则“炙脔" 自消。

从半夏厚朴汤的药量而言,主降的半夏、厚朴用量较大,而升散的苏叶仅有二两,体现了张仲景整方调理气机,升降并用,以达降胃气、恢复胃气之用的目的。

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综观半夏厚朴汤,其用药皆为温性,而半夏厚朴汤所治之病皆为脾胃损伤,脾胃虚弱导致,因此可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临床上个人的基础用量是半夏15克 厚朴15克 茯苓20克 生姜25克 苏叶10克 随症加减

再谈一下半夏厚朴汤的煎服: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具体来说就是加水1400ml,煮取800ml,白天服三次,夜里再服一次。

这个方子最好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以先服用七天为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