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 天突—中脘

 滚滚车轮y 2021-01-18

【单穴功用】

天突,又名玉户、天瞿。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为任脉之经穴,任脉与督脉之交会穴。人之胸腔喻天,腹腔喻地,本穴位居胸腔之上,穴处之脉气突起于天部,故名天突。穴居至高,其气以通为顺,尚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用于治疗哮喘、咳嗽、咳逆上气、喉中水鸣声、暴喑不能言、咽肿、喉中生疮不得下食、呕吐、噎膈、黄疸、瘿瘤(甲状腺肿大)、肺痈。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 天突—中脘

中脘,又名胃脘、太仓、上纪、中管、胃募。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为任脉经穴,又为任脉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和胃气、理中焦、化湿滞、祛痰饮之功。用于治疗胃脘痛(类似急、慢性胃炎,菱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呕吐、吞酸、食欲缺乏、腹胀、肠鸣、腹痛、便秘、腹泻、痢疾、失眠等症。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止咳平喘类 天突—中脘

【伍用功能】

天突为任脉腧穴,阴维脉、任脉之会穴。穴属喉结下,通于天气,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

中脘为任脉腧穴,又为任脉与小肠、三焦、胃经之交会穴,胃的募穴、腑之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有调升降、理中焦、和脾胃、化湿滞、除痰饮之效。

二穴伍用,调理上、中焦之气机,以收下气平喘,化痰除饮之力。

【主治】

1.咳嗽、哮喘,证属痰饮为患者。

2.高血压病,证属痰湿为患者。

3.噎膈为患,症见饥欲得食,但噎塞于咽与胸膈之间,或未曾入胃即有痰涎夹食还出。多因忧思气结生痰,痰气交阻胸膈所致。

【操作法】

天突:先直刺进入皮下0.3~0.5寸,将针身、针柄转为与胸骨平行,再将针缓慢沿胸骨柄后缘、气管的前方向下刺1~1.5寸,若患者有窒息感时即可停止进针。

中脘:直刺1~1.2寸;灸5~10分钟。

【经验】

天突—中脘伍用,为吕老之经验。原为治疗咳嗽痰喘而设。亦可治疗梅核气、噎膈诸症。针刺时,务必守上法操作,天突的针刺深度,可达2寸左右,其效才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