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脉学名家许跃远:切脉的5个要领

 谷山居士 2021-01-18

小编导读

许跃远教授是现代知名的脉学专家,通过切脉能够获得患者的诸多身体信息。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大量的实践联系,而正确的切脉姿势则是基础。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听许跃远老师讲讲,临床切脉的动作要领和候脉五法。

许跃远教授是现代知名的脉学专家,通过切脉能够获得患者的诸多身体信息。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大量的实践联系,而正确的切脉姿势则是基础。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听许跃远老师讲讲,临床切脉的动作要领和候脉五法。

来源:《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

紧接着中指诊关脉,无名指候尺脉。医者三指的指端应平齐,同在一个水平面上。布指的密度应根据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手指的间距,病人高大则疏布指,病人矮小应密布指。笔者的习惯是将食指与中指夹住高骨,是有意避免脉道的不平,避免中指放在高骨使关脉高的弊端,将大拇指触及手腕更为稳定不移。

来源:《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

拇指应自然放于病人手腕的背侧,感知脉位时不是用三指直接下按,而是食、中、无名指与拇指的对指,这种按法较直接下按为准确,特别是感应脉张力非常重要,因为脉枕是柔软的,容易造成误诊。

来源:《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

三指与拇指同时对指称总按。三指分别与拇指对指为单按。总按、单按各有意义:总按可感应人体气血的总体状态,可感应出寸、关、尺三部的脉力,脉位之差,还能感应脉的节律、紧张度、均匀度、脉位、脉率、脉力、节律、宽度,并可行三部的比较。单按可独视人体各脏器并比较、推断疾病脏器之所在。单按是对总按的进一步求证,单按更适用于脉晕点脉法。

候脉五法:举、按、寻、推、抠。

举、按、寻是前人的教诲,是元代医学家滑寿的主张。为轻循之法或轻按而后抬指,借以感应脉管对手指的浮力,举也可称轻取。按:重手下按,亦称重取。不轻不重而取之为,亦称中取。举、按、寻基本可候出脉的各大脉素,即脉势、节律、脉率、脉位、粗细、脉紧张度、脉的长短、脉流利度和血液的成分改变、脉晕点及双手脉的异同等。当然上述脉法只是脉的顺向脉感。脉道横向诊脉可通过抠、推二法得之,如果是边脉更应掌握抠、推二法。推:即医生用手指把脉管前推,以感应脉的外越力量及脉管的纵向抗力。抠:是用手指把脉管向医生方拉回,也可感应脉管的外越力。推、抠手法对诊断弦脉、芤脉、紧脉、边脉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边脉及芤脉的感应更需要此二法。

若重点体会某部的脉感,可用一指单按某部,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指下,其他二指不用抬起,但在注意力上要淡忘其他2指。例如双寸脉与关脉的感应。若尺脉沉,可同时将寸脉、关脉按下,然后无名指才下按。临床上候脉时需要各指的相互配合,总按、单按、总寻、单寻、总举、单举、总抠、单抠、总推、单推,各法相互切换,灵活使用。若诊小儿寸口脉,可一指总揽三关,不必赘分。有时小儿的脉象也同成人一样丰富多彩,三分脉体,极有临床意义。

候脉应坚持一定的时间,一般1~3分钟,古人称50动。要求医生心中一定要数脉搏50次,最好60次以上。诊脉时间过短可导致许多脉象的漏诊,例如代、结、促脉及十怪脉常因候脉时间短而漏诊。候脉时间略长也可免去草率从事之嫌。

脉诊重磅好书

本文作者许跃远教授是将中西医融会贯通的临床名家,科班西医,中医世家。他中西汇通40年,潜心研究经脉,提出摸“脉人”的诊脉思想。认为“脉气”是人体的体质学,而“脉形”则是疾病学内涵。

《许跃远现代脉学精华(一)——传统脉诊在现代医学诊断中的实践与求索》

点进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以探讨“脉中形”和“脉中气”为主思路,揭示了脉诊知病证的秘密所在;确定了边脉、风脉、浊脉、潮脉等脉象,规范兼脉的命名方式,绘制出精准定位的脉象图。按书学习可以掌握作者的诊脉思维及其临床实操技法,做到病、症兼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