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漫谈】表妹结婚,舅妈挖苦我们家去的人多了,这样的亲戚还需要走动吗?

 关山听风 2021-01-18

表妹结婚,舅妈挖苦我们家去的人多了

这样的亲戚还需要走动吗?

关山听风



前几天和一位年轻朋友讨论一个问题:“农村表妹结婚,我们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她的婚礼,谁知道舅妈嫌弃我们家去的人多了,彩礼都不够我们的饭钱,让人觉得颜面扫地,请问这样势利的亲戚以后还需要走动吗?”现在我的观点记录如下。

表妹结婚,舅妈挖苦你们家去的人多了,其中肯定有你不了解的原因。很明显,你舅妈表面上嫌弃你父家的人去多了,而实际上是对礼金封少了心里不满的一种拐弯抹角的说法。

农村表妹结婚,舅妈挖苦你们家去的人多了,你舅妈有以下几点不妥之处。这里我从农村传统习俗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1、农村传统习俗上讲究“人到礼到”

过去农村习俗,家有红白喜事,带多少礼物和礼金,而是看人到了没有。以前农村封礼金情况,要少于送礼物的情况,也就是说,过去农村的红白喜事大多以送礼物为主,以封礼金为辅。而现在做人情封礼金为主,送礼物为辅。

过去农村,红白喜事,人到不到现场是主要的,礼物和礼金送多少倒是其次。作为亲戚,特别是同胞兄弟姐妹,即便你的礼物和礼金送得再多,人不到场,主人家里觉得没有面子,把他家的红白喜事当一回事,也就是把他不当一回事,会很不高兴。然而,你人到了,礼物和礼金少一些,主人会很高兴,认为你看得起他们家。

当然,现在一些人家的红白喜事则反过来了,人不到不要紧,只要红包到了就行,省了客人吃酒饭的费用,巴不得。这叫“人不到也要礼到”。不过,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大多农家还是以“人到礼到”为主,讲究的是人气,而不是礼金的多少。有一些人为了省事,人没有到红白喜事现场,而是通过手机发红包,让接到红包的人很纠结:“这样的红包收还是不收?”,犹豫不定,其实就是心里不太高兴。

2、过去农村酒席的传统讲究

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办酒席,赴宴是有人数限制的。主要是按送人情的人送来礼物和礼金的数量决定。以现在的礼金(过去红喜事一般送粮食、菜、鞭炮、嫁妆小物件和礼金等,白事也是粮食、香纸、鞭炮和礼金等)为例。

大多数农村的村庄都有一条送人情的“底线”,过去也有,现在同样有。比如说,某个村里的人情底线为50元,那么这50元就是“单人情”,赴宴吃饭的只能去一个人。如果有人送100元,那就是“双人情”,赴宴吃饭可去两个人。这种规矩是对村里人和家族中血缘关系比较疏远一点而言。  

对比较亲的家族和亲戚,一般都是全家参加酒宴。不同的农村,规定不一样,有的农村是五服内的全家参加,有的是三代以内的全家参加。而家族外的亲戚,如舅舅家、嫁出去的姐妹,包括堂姐妹,一般都是全家参加。而实际上,过去家族外的亲戚全家来参加红白喜事,很难做到,主要是家里要留人守屋。

不过,现在的农村交通方便了,有车子的人家,坐着一家人前往,不用人守屋。过去交通不便,如果路程远一些,家族外的亲戚要留宿。从这一点来讲,现在的家族外的亲戚全家参酒宴,无非就是一餐两餐而已,过去则要在有红白喜事的人家吃住两三天,甚至更久。从经济角度来说,现在红白喜事招待亲戚的开支,比过去开支要少多了。

从农村传统的习俗来看,你农村表妹结婚,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她的婚礼,是符合农村传统风俗人情的。

参加表妹的婚礼,舅妈挖苦你们家去的人多了,这种情况,我在本文开头时就说了,那是对你家礼金封少了心里不满的一种拐弯抹角的说法。这样的亲戚以后还需不需要要走动的问题,我想要就事论事,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舅妈是个小气人。在农村,一些斤斤计较,眼睛只盯着金钱,不太讲亲情的人还是有客观存在的。亲戚中如果碰到这样的人,且还是长辈,和他们打交道,心里就像吃了苍蝇一样,确实让人不舒服。

如果舅舅也是这样的人,以后走不走动,比较难说。毕竟,舅舅和母亲是同胞姐弟或兄妹,决定权在父母手里,而不是在子女手里,如果他们依然相互走动,你能拦得住他们吗?

如果只有舅妈小气,而舅舅是一个很重亲情的人,一个对你母亲、对你们兄弟姐妹不错的人。舅舅是舅舅,舅妈是舅妈,孰轻孰重,你心里肯定很清楚,这样的舅舅你家里不走动能做得到吗?按农村的说法,“不看僧面看佛面”。

二、妈妈是个小气人。农村亲戚之间的人情往来,历来就有一种对  等交往,也是一种平衡关系。打个比方说,你家有红白朝喜事时,你舅舅封的礼金是五百元,那么你舅舅家有红白喜事时,你家封的礼金就不得少于五百元。如果一次两次比你舅舅封的礼金少,舅妈就太好不计较。

但是,如果你家每次封的礼金都少于你舅舅的礼金。比如说,你家兄弟姐妹结婚时,你舅舅封了依旧是五百元,你表姐  的婚礼,你妈只封了二百元。这就怪不得舅妈挖苦你们家的人了。当你家被舅妈挖苦时,你比较气愤,有“这样的亲戚还需要走动吗?”的想法。其实要是站在你舅妈的角度来看,也许早就有了“这样的亲戚还需要走动吗?”的想法,只是亲情实在是难以割断,实在说不出口罢了。

4、给年轻人的建议

现在一些年轻人,自己对亲戚一有不满意就说“不来往”“不走动”或者“断亲”之类的话。亲戚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而复杂的,年轻人要设身处地,站在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才不至于太过于偏激。再说,有父母在,其中的很多事情,包括一些不便明言的事情,我们并不是完全了解,只有父母才了解,他们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作为晚辈,还是不要轻易说出这种伤人的话为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