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症诊疗指南规定了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与疗效评定。 定义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是指慢性劳损,颈部肌力失衡,导致颈椎椎体旋转倾斜、椎曲异常、椎间孔变窄,刺激到颈神经、相邻的交感神经以及椎动脉,出现的系列症候群。 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以往称“颈椎失稳症”,属中医“颈肩痛”、“颈项痹”或“眩晕”等范畴。 诊断 诊断要点
椎动脉型临床可见随头颈部体位改变而引起眩晕,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退、耳鸣、听力下降,可有猝倒发作。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颈部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最大特点。
椎动脉型检查时可见头部后仰和旋转时,眩晕等症状发作或加重。
1 X线检查 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反弓或增大,呈Ⅱ—V级改变,椎间孔变窄。 2 CT检查 可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及脊神经根受压情况。 3 MRI检查 可以从颈椎的矢状面、横断面及冠状面观察椎管内结构的改变,对脊髓、椎间盘组织显示清晰。 4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颈肋综合征 多因第七颈椎横突过长或有颈肋的机械压迫,前斜角肌痉挛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而产生。主要表现为手指发凉、发紫或苍白,高举患肢时症状减轻,Adson试验阳性。X线摄片示第七颈椎横突过长或横突外端有游离小肋骨。 颈肌筋膜炎 ![]() 颈部剧痛广泛,但无明显放射痛。少有麻痛,若有麻木区不按脊神经节段分布,无腱反射异常。X线摄片多未见异常。抗炎药物有效。 肩周炎 ![]() 多见于50岁左右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一般不向前臂放射。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短头、喙突附着处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 胸廓出口综合征 ![]() 本病疼痛多呈针刺样或烧灼样,可出现典型的臂丛神经痛。疼痛受压点多向患侧颈部、腋下、前臂内侧及手部放射。患侧手高举而不耸时,锁骨动脉受压,出现手部皮肤变冷、苍白,甚至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 肘管综合征 ![]() 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背尺侧、小鱼际、小指及环指尺侧半感觉异常,通常为麻木或刺痛。检查可见手部小鱼际、骨间肌萎缩,环、小指呈爪状畸形,夹纸试验阳性,尺神经沟处Tinel征阳性。电生理检查发现肘下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小鱼际及骨间肌肌电图异常。 腕管综合征 ![]() 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导致手指麻木、疼痛和雷诺现象。与手腕过度背伸有关。突出症状是麻木,一般限于桡侧3个手指,几乎所有患者在夜间发作或加剧,影响睡眠。腕管韧带加压试验与腕关节背屈试验阳性,但颈神经根牵拉和压顶试验阴性。 梅尼埃综合征 ![]() 为内耳膜迷路积水,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其特点是耳鸣加重后眩晕发作,眩晕发作后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耳喉鼻科可协助诊断。 脑动脉硬化 ![]() 有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症状,如头晕、记忆减退,与颈椎活动无关。多伴有眼底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硬化的症状。血压特点是舒张压高,收缩压低,即脉压差减少。血清总胆固醇量增高,总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增高,β-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增高等。 颅内肿瘤 ![]() 第四脑室或颅后凹肿瘤可直接压迫前庭神经及其中枢,患者转头时可突发眩晕。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头颅CT检查可发现肿瘤病灶。 神经根型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急性斜颈、钩椎关节紊乱症、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 风寒痹阻证 ![]() 颈项强硬,活动不利,疼痛由颈项窜至肩或上肢,遇寒痛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经络虚寒证 ![]() 上肢麻木、疼痛,以麻木为主,兼四肢欠温,疲倦乏力,怕冷。舌肥大,苔薄白,脉沉细。 肝阳上亢证 ![]() 头晕目眩,耳鸣多梦,肢体麻木,情绪激动时易诱发。舌红少津,脉细弦。 气血亏虚证 ![]() 头昏眼花,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质淡,脉细无力。 痰湿中阻证 ![]() 头晕头痛,四肢沉重乏力,神倦懒言,呕恶痰涎,纳差腹胀。苔厚腻,脉弦细。 治疗 治疗原则 ![]() 以理筋、调曲、练功为原则。 治疗方法 ![]()
正脊骨法:基本手法有“牵颈折顶法”、“颈椎旋提法”。“牵颈折顶法”每天1次,10天一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第二疗程。“颈椎旋提法”据病情选用。 牵引调曲法:行卧位颈椎布兜牵引法,每天1-2次,10天一个疗程,休息1天再行第二疗程。 药物疗法 分证论治 ![]()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主方:葛根汤(《伤寒论》)加减。
治法:益气温经,和营通痹。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痉。 主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治法:益气养血,提升清阳 主方: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加减。
治法:化痰利湿,舒筋通络。 主方: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
选用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或补益肝肾作用的中成药,如“颈舒颗粒”或“颈舒康颗粒”,也可局部敷贴活血止痛类膏药如“消痛贴膏”。 练功疗法 ![]() 练功疗法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重要手段。可选用“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一式至第七式和第十八式之一进行康复训练。(图示见本《指南》附录C,以下各病同)(推荐级别:强推荐) 注意事项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青壮年颈曲恢复到Ⅰ-Ⅱ级者,中老年颈曲改善2级以上者。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青壮年颈椎曲较治疗前改善2级以上,中老年颈曲有改善或改善1级者。 未愈:症状、体征和椎曲无改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16 [2]韦以宗.中国整脊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18. [3]孙永章,韦以宗等.颈椎病病因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18-120. [4]韦以宗,陈剑俊,王秀光,等. 颈胸枢纽调曲法治疗椎曲紊乱类颈椎劳损病596例[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01:61-62.(证据分级:Ⅴ级,MINORS条目评分:6分). [5]王拥军,施杞,彭宝淦.颈椎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6):14-18. (证据分级:Ⅴ级,MINORS条目评分:18分) [6]苏友新,林善流,刘献祥.用枕及睡姿习惯与颈椎病关系的探讨[J].中医正骨, 1998,4(3):62-63. [7]郑福增,杨豪,程少丹,等. 颈椎病颈曲异常的x线征象及临床资料分析[J].中医正骨,2004,16(8):21-22. [8]常蜀英,常有进,王积昌,等.不同年龄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临床表现与X线特征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2,22(7):418-419. [9]]独世刚. 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分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4,08:41-42.(证据分级:Ⅱ级,MINORS条目评分:17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