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市“觉海寺”北宋高僧——“若愚”法师的故事

 张明儿 2021-01-20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人们总是不会忘记,自己家乡历史上带来福泽与荣誉的人,人们把他们的名字记载在史册上,铭刻在石碑上,采编在民间故事与歌谣中,让他们千秋万代地传诵下去。北宋时期,新市“觉海寺”高僧“若愚”法师就是一位被人们传颂的伟人,他给新市百姓带来巨大的文化财富,迄今还在被我们所幸运地享用。

若愚法师(1055年—1126年),终年七十二岁,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创造奇迹的一生。这位法师的俗名叫“马谷老”,出生于浙江海盐,自小出家到了新市觉海寺,通过他一生的努力,换来了新市觉海寺佛法大名的声誉远播。千里传扬,千秋垂史。自此以后,新市历史上许多名人来新市游赏的有关诗篇,都与他有关。

被史家尊为最权威的官方学者著作《铁定四库全书》,其中就收录了“若愚”法师的简介:

若愚,觉海寺僧,与参寥、辩才同时,有诗名。

这里记载了若愚法师,是一名“觉海寺”的僧人,他是与著名北宋的僧人“参寥子”法师、“辩才”法师,是同年代的人。若愚法师的诗也非常有名。关于他的诗,《全宋诗》内有收录,大诗人苏东坡看到若愚法师的诗篇,连连道赞,真是了不得。

南宋嘉泰年间官方编修的《嘉泰吴兴志》中,有一段专门介绍大诗人苏东坡是如何赞美若愚法师的:

宋朝僧若愚,字谷老,姓马,少于觉海寺出家,后从参寥、从龙井辩才传教,俱有诗名,东坡见师诗,许之曰:“他日当能振辩才家风”,惟嫉恶,尝与妖僧讼于朝,妖僧竟抵罪,有诗文一集,号《余尘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若愚法师的师父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杭州智果寺高僧参寥子、杭州龙井寺高僧辩才两位大师,他也是一位名气很大的诗人。当年,大诗人苏轼看到若愚法师的诗篇,非常惊叹:“若愚法师才华出众,辩才法师未来的弘法大业,必定会在若愚法师的身上,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若愚法师一身正气,嫉恶如仇,曾经与一位品行不端的僧人打了一场官司,最后那僧人受到官府的应有惩罚。若愚法师写过一本书,叫《余尘集》。关于这本书,可惜后来没有传世。

若愚法师一生中,一直喜欢与社会名流、文化大家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像苏东坡、秦少游、黄庭坚、张敏叔、葛书思等,保持友好的诗书往来。他一生为新市的文化发展,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建造了“墨妙亭”,二是建造了“无量寿佛阁”,这两件事都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墨妙亭”是一件新市历史文化大事,他让新市的文化展现出无比璀璨的一面,并闻名于世。“无量寿佛阁”是弘扬佛法载誉千年的“觉海寺”院功德大事,此事以多个版本传世于《佛祖统纪》与《新续高僧传》等著名书籍之中。

关于“墨妙亭”一事,明朝《仙潭志》载:

墨妙亭,在觉海寺中,宋僧若愚建,当时名贤之游新市者……皆藏其中。

若愚法师是一位有心之人,他自己也是一位书法迷,收藏癖,“墨妙亭”,藏品丰富,品位高古,誉满书法界。像《大唐兴善寺碑》《法鉴讲师塔铭》《仙潭杂咏诗刻碑》、黄庭坚、张敏叔、葛书思等一大批名人墨迹与碑铭印刻,都藏于“墨妙亭”。他这一做法也是受了苏轼《墨妙亭记》的影响而作出的重大决定。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吴兴太守孙莘老在湖州建了“墨妙亭”,苏轼为此作了《墨妙亭记》,亭内收藏湖州境内自汉以来的古文遗刻。由此推算,新市觉海寺的“墨妙亭”建造,应该大致是在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1094年)。

从史料上看,若愚法师是一位非常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当年,他与德行高洁的人,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有密切的来往。他兴趣爱好广泛,与当年文化界名流进行诗艺切蹉,与业界和民间的佛法推广弘扬,更是不遗余力。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来访的学者、名人特别多,收藏墨宝也非常丰富,这一“墨妙亭”文化奇葩,对新市觉海寺的声名宣传,势必有了“风助火势”的巨大影响作用,日后南宋的宋高宗走访新市一说,更多的理由应该源于此。

关于“无量寿佛阁”,在宋本《佛祖统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若愚,姓马,海盐人。学教于辩才元净法师。居龙井久之。后于湖之仙潭,营室,接待僧众。建无量寿佛阁,劝道俗念佛,来者尝数百人。三十年中,预会诸贤,临没时,多有瑞应。或奏愚道行,赐号:“法鉴”。

……时靖康元年九月也,年七十二。阇维,得舍利数百粒。

这里说了若愚法师高深的佛法修为,有他的由来经历。他是北宋杭州高僧辩才——元净法师的高徒,长期在杭州龙井寺听道学法,后来就在新市觉海寺建造了一座“无量寿佛阁”,这相当于建立了一处弘扬佛法的专业场所。若愚法师亲自开坛讲法,让普通老百姓前来觉海寺“无量寿佛阁”听法,劝导他们念佛读经,若愚法师每场讲座,听法的人总有好几百人的盛大规模。

这样坚持了三十多年,四方天下,闻名而往,新市觉海寺一下子成为当年佛法弘扬的江南重要寺院。据传,一直到他生命结束而关闭讲座之前,众多听法的名流贤士,经常会遇到一些吉祥报应。这事让当朝皇帝了解之后,便为若愚法师赐了一个法号:“法鉴”。若愚法师是在七十二岁那一年,溘然长逝,这一年,也正好是北宋朝政最后的一年。他的尸体火化后,竟然有舍利子好几百粒,他真是一位佛行高深、修成正果的僧人。

据史料记载,若愚法师临终前写了两首诗,至今仍被诗家与佛家奉为至宝:

诗一

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

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

诗二

空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

踏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

这两首诗写得意蕴深远,佛法辽旷。把人生的感怀,把一生的追求,把自己求佛的执念,把自己尘世的痛苦,都坦然于此,彻悟于吟。新市古镇因为有了这位北宋高僧之后,文化声誉与名望更大了,巨大的文化与名人效应,更是给新市古镇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在今天,我们将深深缅怀这位北宋的高僧,感谢他一生的无私奉献。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