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策略的行动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策略的行动研究

1.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而乌克兰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思想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经历,“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以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数学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力,这些对于他们的成长极为重要。提到阅读,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很少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可见,数学阅读是一个被忽视了的课题。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但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概念化的描述和理性化的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弱,主要体现:一是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和提取较差;二是学生对判定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等错误较多;三是缺少有效的阅读方法等等。因此,本课题重在通过小学数学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丰富学生智力生活,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该课题将在具体掌握数学课外阅读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和数学综合素养。

 2.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数学阅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阅读学原理》也指出:阅读是读者从写的或印刷的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和情感信息的过程。

1991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五卷中,顾明远认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材料(文字、符号、公式、图表)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阅读是读者通过视觉器官(眼睛)将书面的信息(文字、符号、图形)转化为心理表征的过程。阅读是读者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

国内一些学者对数学阅读概念的认识进行过如下探讨:

邵光华认为:数学中的阅读是指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或指向问题解决来说是最必要的、而且是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

喻平教授把数学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内化、理解、推理和反省四个层次,他认为对数学材料的阅读,要经过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过程,即先对局部的信息进行内化,然后找出各信息之间的联系,对信息进行整体的加工。阅读过程是个推理过程,反省贯彻整个阅读过程。只有不断的反省,才可能对材料深入理解。

郭刘龙曾在《数学阅读能力探析》一文中指出:数学阅读是读者从数学书面语言中提取意义的心理过程,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对数学阅读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阅读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而是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包括思维、想象、运算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内的综合能力。

由于目前对数学阅读的理论研究不是很深入,对数学阅读的定义也不是很明确,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数学阅读的研究,笔者针对数学阅读的特点,借助于对一般阅读内涵的理解,尝试对数学阅读的定义作如下界定: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阅读经验为基础,以数学知识为媒介,使用数学语言感知和认读数学阅读材料,并对材料加以理解和应用、推理和想象、反思和总结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3.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1)总结、提炼出适合学生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

(2)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究内容:

(1)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研究

(2)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实施策略研究

(3)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的评价策略研究

4.主要研究方法

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2)个案研究法。

 ①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

②对于一个典型的案例,进行个案分析。

3.调查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学生交流、访谈和问卷,为课题研究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撑。

5.研究详细计划

1.准备阶段 (2015年5月-2015年6月)

(1)成立课题研究组,申报课题。

(2)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3)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开题。



2.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6年3月)

(1)课题负责人与教师对课题研究达成共识,开始尝试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实验。

(2)教师初步形成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识,对研究课题的收获乐于与同伴交流,乐于与同伴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坚持不断总结经验。

(3)依据课题研究计划,考虑本班学生实际,每学期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例研讨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有质的提高。

(4)在总研究课题之下,实验教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并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5)伴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将产生教师教学随笔、教学课例、经验总结等有形成果。

3.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

(1)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

(2)进行成果展示,并进行结题鉴定。

作者系金水区实验小学,中原名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