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基于目标的研究还是基于问题的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我们先看两名教师撰写的课题中期报告(节选):

案例1:
课题《提升初中生几何证明题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中学生审题时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有效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起从已知到未知的逻辑顺序,提升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提高中学数学教师审题教学的指导能力,助力专业成长
……

(二)课题前期阶段性研究成果
针对课题研究的四个目标,我们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落实每一个研究目标。
针对目标1:通过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审题失败主要原因是①审题时,对题意大致理解后就不再细看了。②对题目中的条件我不能准确判断它们的用处和重要性。③审题时候爱丢掉一些范围、条件等一些细节,自己还并没发觉。④经常会犯粗心大意的毛病。⑤审题过程中,没有习惯时刻回顾反思。针对这些小毛病,我们一方面在班级中强调认真读题审题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在每天作业午训中必须圈关键词,利用圈关键词督促学生审清楚每一个考题已知条件。最后在每周周测中把一周以来作业中出错率最高的几个题目,单独选出来改变数据,再次考察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能力。
搜集整理的主要材料:学生平时作业,每周易错题周测卷。

针对目标2: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中学生审题时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不仅教师注重总结,同时要求学生及时总结见过的基本模型,读到已知条件发散联想与之有关的相关结论,还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把书本有关几何定义定理几何语言的准确使用整理成卷,务求人人过关。
搜集整理的主要材料:学生归纳整理几何模型,几何语言准确使用检测卷。
针对目标3:通过有效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建立起从已知到未知的逻辑顺序,提升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不少学生很怵几何证明题,总有一种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的感觉,长期实践中老师认为初中几何证明题一般用正推、逆推、正逆结合,在审题教学时老师应该有规律的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结合当代中学生思维水平,我们教研组整理出一套针对几何证明题审题思路九步走审题法,有意识的在审题教学中督促学生先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审题的训练。同时结合我校特有的数学午训,整理出每天一套审题训练午训小测卷,用时大概20分钟,结合当天所学知识,设置基础和拔高两种类型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再次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逻辑思考水平。
搜集整理的主要材料:每天审题能力训练午训卷,九步审题法,个案的音频辅导。
……

案例2:课题《幼儿园“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
问题1:幼儿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弱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孩子一出生就在父母和祖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在家长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运动少缺乏体育锻炼。因此这类孩子进入集体活动中就容易出现:易生病,体质差,动作协调性弱等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针对本园大班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思,梳理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幼儿体能,大班开展“特色体育锻炼---跳绳比赛”的长期活动。
策略:《跳绳比赛、跃动精彩》——提升幼儿的体能
“跳绳”是全身性运动,在跳绳过程中,幼儿手、足、脑并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能增强幼儿的协调性。于是在大班组教师的共同探讨下,决定在大班组开展“跳绳比赛”的活动,各班推选10名幼儿参加。
跳绳比赛开始前:首先各班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引导幼儿每天在家中练习跳绳,至少达到双脚连续跳10个以上。除此之外,在班级里设计了跳绳记录表,每一阶段记录幼儿跳绳的数量,对孩子跳绳水平进行检测,我们从记录表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幼儿自己的点滴进步。对于成绩好的幼儿进行鼓励,对于一些需要继续提升的幼儿及时和父母沟通,在家中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幼儿练习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还开展“花样跳绳比赛”,在比赛中鼓励孩子大胆思维创造出不同的跳绳方法,如:双脚交替跳绳;单脚跳;挽花跳;跑跳;两人合作跳;三人合作跳等各种各样的跳法。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跳绳的趣味性。
跳绳比赛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由各班初选出10名幼儿,进入大班组跳绳比赛的决赛。比赛规则为计时跳:两分钟内跳绳次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名,邀请小中班的教师当评委,进行一对一的点数,每次上场8名幼儿,在40名幼儿中分别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
随着哨声吹响,跳绳比赛正式开始了!顷刻间,绳子飞舞,小选手们使出浑身解数,飞快地甩动着绳子,奋力拼搏,不甘落后。挥动的彩绳如蛇飞舞,跳动的孩子如彩蝶纷飞,现场气氛无比激情与欢腾。挥舞的长绳,悦动的精灵,各班的“啦啦队”更是大声为伙伴们加油呐喊,把比赛活动推向了高潮。
……

上述的两个案例,是我们一线教师撰写的课题中期报告。我们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两个中期报告的表述有所不同。案例1中,是基于目标的研究,即课题组成员围绕目标开展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案例2中,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即针对每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实施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再进一步比较发现:案例1中,基于目标的研究,实施策略显得比较简单,不具体、不明白;案例2中,基于问题的研究,实施策略就比较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当然,目前课题研究工作只是进展到中期阶段,可能部分课题相对进展缓慢,策略可能相对比较简单一点。

那么,这两种表述方式,哪一种比较适合于我们中小学教师呢?也就是说,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基于问题的研究还是基于目标的研究?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课题的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之间的关系。课题的问题即研究背景,是课题组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惑。课题研究内容是对研究背景中问题的概括和提炼,使问题更加聚焦、更加明确。显然,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是一致性的。课题研究目标是指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效果,即问题解决的结果,这是和研究内容一致的。因此,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三者应具有一致性。其中,研究背景即课题的问题是最核心的和最原始的要素。也就是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了。

由此可见,课题问题和研究目标的关系是:1.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即问题是因,目标是果。2.问题是课题研究工作的起点和原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那么也就谈不上目标了。

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就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即基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过程。显然,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了。

经常有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题有研究价值?我们认为,其最核心的判断标准就是该课题要有真实的、具体的问题,否则就没有研究价值。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工作其实很简单,问题解决了,那么一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也就结束了。当然,问题的解决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可能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因此,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持续性、反复性地实践和探索过程。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