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坡刘村的小微企业

 古陵憨子 2021-01-21

坡刘村的小微企业

一、第二产业

1.运输专业

提起坡刘村的运输专业户,必须上溯到清末到民国初年,村上有一位叫刘璇的人,他带领着四个儿子,使用硬轮大车给人家运送货物。当年他们西走兰州、北到铜川,还曾为陕北红区拉送物资,又将陕北的土产拉回西安咸阳。以后数代以此为业,所以其家族被人称为“车户家”。

70年代集体化时,第一生产队、第四生产队两挂大车组成运输队,为火车站拉货搞运输。后来三队、五队也有大车参加进来。

1980年前后,坡刘四队用两台手扶拖拉机到“国营砖厂”拉砖搞副业,一年之内创收两千余元。此事迹上了“陕西日报”的板面。

改革开放初期,刘忠民承包了石桥公社一辆汽车搞运输,勤劳致富,成了坡刘村里第一个“万元户”。李国政买下了生产队的“上海丰收35型”大拖拉机搞运输。在他们的带动下,又有刘建元、康继承、刘正文、刘正武、屈昌合、屈昌林、刘卫生、何全新、刘宗汉、刘科、刘新强、刘社义、韦小社、何景玉、刘祥斌、刘互助、刘争利、刘彦明等人,使用胶轮马车给客户拉楼板和其他货物,最终脱贫致富。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坡刘村同时办起了四个砖厂,产品需要外运销售,最初村中只有几辆手扶拖拉机,根本不够运输所求,人们纷纷买回各种不同型号拖拉机从事运输工作。最早有刘西祥、刘三后、刘堪柱和刘小柱弟兄四人买回35型拖拉机拉砖搞运输,后来有:刘增战、刘建良、吴社娃、吴靠社、刘万义、刘克强、张继武、王仁昌等人购回35型拖拉机拉砖兼种地。之后,又有不少人购回35拖拉机、15型拖拉机(小四轮)、蹦蹦车、180型拖拉机、25型拖拉机、上海50大拖拉机、55型拖拉机等各种型号车辆拉砖。最多的时候,村中运输专业户有一百多户,大小车辆有将近200辆,他们为咸阳和西安的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尤其是汶川大地震那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坡刘村所有大小车辆齐出动,车头上挂着“赈灾”的牌子,把砖拉到火车站,转运到四川灾区,为国家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最近十几年,村中的运输专业户都改用了汽车,多年坚持下来搞运输的有:刘昆锋、王静、刘建宁、张延锋、卫国、刘大干、刘二干、于宝剑、刘干利、刘建行、舒备战、刘更申、刘虎、刘江、刘红涛、康柱、刘涛、刘孟娃、刘强强、刘红兵、李敏等二十几家。

还有开出租车的南邦荣、刘更午、刘端、刘小燕、王芹、焦阿丽,开大巴车的王锋、开油罐车的刘小计等人。

2.铁器、木材、副食加工专业

集体化时期,坡刘一、二队曾办粉坊。生产队解散以后,许严通继承了父业,办起了铁匠铺;李公社、刘彦玉原来打过铁,后来也办起了铁匠铺。刘彦玉还走村串户为居民修理锅、壶等金属厨具。刘德强、刘小帅、刘苗有副食加工技术,在家里办起了家庭副食厂;后来刘测量、刘柱粮弟兄俩人也合办了家庭副食厂。刘西宝、邓茂功、魏大民等人办的豆腐坊。木匠吴永利和刘改选、还有许军汉,专门建起了木材加工厂,生意红红火火。

3.家具、门窗加工专业

坡刘村里最初由许军汉和吴永利分别在村里开办了家俱作坊,曾经在周边市镇开店销售,刘志强在家里办起了席梦思床垫作坊。后来有刘三六在咸阳市开办了家俱生产销售店;刘海利在家办起了床垫加工厂;黄小安在家办起了沙发包装厂,并先后在底张街道和渭城街道开有家俱销售门面;刘洪涛先在建材市场开的是木门销售店,后来在家中建起了木门加工厂。还有王峰、刘春建在村里办起了铝合金门窗加工作坊,并承包安装工程。

4.屠宰专业

早年从事屠宰工作的许青山、贾志云、舒江海,改革开放以后也成了屠宰专业户,平时除了杀猪出售外,也免费为村上过红白喜事的人家做上门杀猪服务。

5.粮食、饲料加工专业

由于坡刘村村子大、人口众多,村里家家户户都饲养家猪和家鸡。改革开放后,还有人扩大了饲养规模,养牛、养羊等,周围村庄也与坡刘村相类似。由此催生了粮食饲料加工业。坡刘村先后在家开办了粮食饲料加工作坊的有:刘运会、刘长发、方小车、刘林超、王仁林、李公社、刘飞、刘海利、刘双来等。

6.建材加工专业

改革开放以后,刘玉民和刘万义看到了打墙盖房需要石灰,就运用传统工艺分别在村西和村东的崖畔边办起了石灰窑。刘同义在村北建起了水泥楼板加工厂,许文斌在窑店镇附近开办了水泥楼板加工厂,满足当时大家的需求。后来有刘教会在村北建起了石灰加工场。

7.服装、缝纫专业

集体化时,杜玉贵就在家里边绣花,加工服装。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地,坡刘村的妇女们也不甘落后。先有张彩云在家办起了缝纫培训班,教会大家做衣服;杜玉贵则招收了一二十名女工,办起了服装加工厂,省电视台还曾对杜玉贵的服装厂进行报道。在她们的带头示范下,先后有好几家妇女办起了家庭服装加工作坊,有:刘凤莲、郭绣梅、董绣莲等人。后来,杜玉贵另辟蹊径,做起了窗帘加工生意,把生意做到了西安三桥街道,成为了坡刘村的一代“女强人”。

8.建筑工程队

坡刘村最早的建筑队是刘文远、刘正中、刘玉春、刘东展等组建的石桥公社建筑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坡刘村的农民建筑队应运而生 。先后有:卢臣信、刘经华、李新义、王刚、刘文新、刘志科、刘德兴、刘小车、王政、李贾民、刘江望、刘选选、李刚勇、刘选文等人。后来刘选文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们或者砌砖盖房,或者承包工程,为老百姓住房和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9.工程机械车辆专业

目前,村中有大型铲车,车主有:刘撑凡、刘凡、刘星、刘康、刘松、刘展、刘盘龙、屈东。经营汽车吊车的有:张军、李鹏、贾群战、刘建良、刘红涛、王锋、王选;还有经营建筑施工电梯的刘四宝;经营挖掘机的有张朋、谢孟、刘展、刘军、王小江、李小红、薛卫军、刘黑龙;刘亚盟办搅拌站并出租工程车辆等。

二、服务业

1.丧葬用品销售、出租专业

人生在世,免不了生老病死。坡刘村人刘长发、刘生发弟兄,许关称、贾志云、刘测量等人,常年从事殡葬服务工作。从纸扎花圈、唢呐乐队、秦腔歌舞、棺罩殡车、灵堂冰棺,到厨师服务员,实行一条龙完整服务。

2.房屋电路、水暖、室内外装修专业

年青人有文化,学习能力强,学会了室内粉刷、贴砖、电器走线、水暖安装、室内外装修和修理技术,到城市里和乡村里上门服务。村民冷风英(冷雪)顺应时代发展,2003年在长陵路创办“昊升厨电卫浴热水器及装修工程”公司,从事太阳能卫浴等装修工程,带动了村里的部分年轻人参加进来。坡刘村先后多年从事这项工作的还有:屈胜利、刘君、方社、方永社、刘令选、刘庆、阮亚斌、任涛、王林、刘建涛、许晨、刘永刚、刘信、韦宾、刘亚盟、刘永、刘静、刘武、刘立、刘江维、李小刚、王贵同、杨建设、刘军、薛卫军、戴富元等人。至2019年,冷风英、刘信  韦宾  方永社 刘军等人还在从事这一行业,并对外承揽工程。

3.皮鞋制作专业

人民公社时期,刘高玉、屈运幸等人在公社开办的制鞋厂学会了皮鞋制作技术,后来自己在家为人修理和定做皮鞋。再后来,刘高玉在渭城大街上开办了制修鞋店,顾客盈门。

4.耕种收割机专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买回拖拉机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是专搞耕种,有一部分人是专搞运输,还有一部分人是耕种兼运输。这里把用拖拉机专搞耕种的人称作“耕种专业户”,先后有:刘文战、刘万义、刘小牛、贾吉祥、刘三后、张应铁、刘会义、刘东展、刘大牛、刘永强、刘测量、刘刚锋、刘牛娃、刘劲团、李贾民、刘改选、刘联营等人。2010年后,由于很少有人种地了,从事耕种的专业户减少,目前仅存刘向应、刘永强、贾吉祥三家。

一九九二年,坡刘村刘西祥家首先引进了上海产的“向明”牌联合收割机,开启了坡刘村小麦机械化收割脱粒的序幕,随后由张文轩家引进了第二台,刘建良引进第三台。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村中的专业小麦收割机相继登上坡刘村农业机械化的大舞台。先后买专业收割机从事收割工作的有:刘西祥、刘六六、刘同义、刘晓、刘定量、吴社娃、刘建、刘勇、刘红卫、刘春桥、刘联营、刘广仁、刘艳军、刘改过、张继武、刘锋斌、刘爱军、刘亚盟、刘八稳等。他们东出河南、西到嘉峪关,南抵湖北、北达内蒙古,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到2019年还有刘联营和刘艳军两户收割机专业户。

5.旅游、餐饮专业

近些年来,旅游业呈现火爆趋势,人们喜欢到国内外走走看看,刘伟、刘兴等人办起了小型旅行社,多次组织村里人到省内外休闲观光,丰富了村民生活。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先后有数家人家在村里办过各种餐馆,后来村里刘黑龙办起了“糖宝酒店”,刘建办起了“爱见面餐馆”,刘征开办了“刘家牛羊肉泡馍馆”。刘光耀、李敏、刘永利也办起了早餐店,还有外卖业务,给民工送饭。刘立、刘大伟和魏卫三人合作办设了大型流动餐车,主要经办周边村子群众的红白喜事用餐,做到服务到家,而且在村子东头路口又办起了烧烤店。王龙在北上昭办起了驴汤坊。其他经营各种小型烧烤餐饮车的人不计其数。

2014年,由刘昆锋、刘四锋弟兄俩人建了一座洗衣房,专为咸阳、西安周边地区的宾馆饭店洗床单、桌布等。

6.汽车驾校专业

2010左右,坡刘村民李小红流转了坡刘四组50多亩土地,建起了小汽车驾驶训练场,教练员刘联选。

7.其他服务业:

此外,还有开美容养生减肥馆的刘颖、拜倩、董娜等人,开理发店的刘升、杨庆、朱翠玲、席俊梅等人。

三、 出外打工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工作的人数众多,他们不管脏活累活,任劳任怨地辛勤工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坡刘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除了从事前面所述的工作以外,几乎全部都外出打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另外,在坡刘村人刘海利的介绍带动下,村里先后有二十多人,远赴国外,坐着飞机到非洲的苏丹为中国公司打工,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上。还有妇女刘潇等人到日本、韩国打工,收入也不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