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瑞安市传统制糖工艺

 木香草堂 2021-01-21

陈庆斌

19世纪后,外国机制白糖(俗称糖霜)销到中国,白糖的价格是红糖的两到三倍。

20世纪30年代中期,白糖几乎占领了整个市场;抗日战争期间,外国进口糖锐减,国产机制糖的产量也锐减,温州土制红糖产量抬头。

1945年下半年,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基隆至温州航线恢复,台湾机制糖大量运往温州,土制红糖大受排挤。

解放战争后期到抗美援朝期间,海峡交通被美蒋封锁,土红糖身价又上升。

“1958年,瑞安综合糖厂创建,选址瑞安岑岐,采用亚硫酸盐法制糖。当时日榨鲜蔗356吨,1979年扩建后,日榨鲜蔗1000吨,为浙江省主要制糖厂家之一,被列为轻工业部大中型企业。1958~1986年,累计创税收4200万元。1986年后,瑞安境内糖蔗基地严重萎缩(改种水稻),鲜蔗收购量骤减,生产期仅12天,设备长期闲置……1992年停产。”(引文选自《瑞安市志·工业·制糖业》)

这段引文告诉我们,1958年至1992年,瑞安创办了综合糖厂,生产机制糖。陶山等距离岑岐糖厂较远的蔗区,仍延续着传统的手工制糖,此段时期红糖的身价不如机制糖。瑞安综合糖厂停产,机制糖靠外地输入,但糖棚生命力很强,仍默默生存下来。今年的糖价,白糖每500克5元左右,而红糖却高达15-81元,是白糖的近三倍。恰恰与一百年前呈“反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