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北京润铭 2021-01-21

少师曰:请问肾水之义。岐伯曰:肾属水,先天真水(1)也。水生于金,故肺金为肾母。然而肺不能竟生肾水也,必得睥土之气薰蒸,肺始有生化之源(2),少师曰:土克水者也,何以生水?
岐伯曰:土贪生金,全忘克水矣。,少师曰;金生水而水养于金,何也?
岐伯曰:肾水非肺金不生,肺金非肾水不润。盖肺居上焦,诸脏腑之火,咸来相逼,苟非肾水灌注,则肺金立化矣。所以二经子母最为关切。无时不交相生,亦无时不交相养也(3)。是以补肾者必须益肺,补肺者必须润肾,始既济(4)而成功也。
少师曰:肾得肺之生即得肺之损,又何以养各脏腑乎?
岐伯曰:肾交肺而肺益生肾,则肾有生化之源。山下(5)出泉涓涓正不竭也。肾既优渥(6),乃分其水以生肝。肝木之中本自藏火,有水则木且生心,无水则火且焚木,木得水之济,则木能自养矣。木养于水,木有和平之气,自不克土。而脾胃得遂其升发之性,则心火何至躁动乎。自然水不畏火之炎,乃上润而济心矣。
少师曰:水润心固是水火之既济,但恐火炎而水不来济也。
岐伯曰:水不润心,故木无水养也。木无水养肝必干燥,火发木焚,烁尽脾胃之液,肺金救土之不能,何暇生肾中之水。水涸而肝益加燥,肾无沥以养肝,安得余波以灌心乎!肝木愈横,心火愈炎,肾水畏焚,因不上济于心,此肾衰之故,非所谓肾旺之时也。少师曰:肾衰不能济心,独心受其损乎?
岐伯曰:心无水养,则心君不安,乃迁其怒于肺金,遂移其.火以逼肺矣。肺金最畏火炎,随移其热于肾,而肾因水竭,水中之火正无所依,得心火之相会,翕然升木变出龙雷(7),由下焦而腾中焦,由中焦而腾上焦,有不可止遏之机矣。是五脏七腑均受其害,宁独心受损乎!
少师曰:何火祸之酷乎?
岐伯曰:非火多为害,乃水少为炎也。五脏有脏火,七腑有腑火,火到之所,同气相亲(8),故其势易旺,所异者,水以济之也。而水止肾脏之独有,且水中又有火也。水之不足,安敌火之有余。此肾脏所以有补无泻也(9)。
少师曰;各脏腑皆取资于水,宜爱水而畏火矣。何以多助火以增焰乎?
岐伯曰:水少火多,一见火发,惟恐火之耗水,竟来顾水,谁知反害水乎。此祸生于爱,非恶水而爱火也。
少师曰:火多水少,泻南方之火,非即补北方之水乎?
岐伯曰:水火又相根也。无水则火烈,无火则水寒,火烈则阴亏也,水寒则阳消也。阴阳两平,必水火既济矣。
少师曰:火水既济独不畏土之侵犯乎?
岐伯曰:土能克水,而土亦能生水也。水得土以相生,则土中出水,始足以养肝木而润各脏腑也。第不宜过于生之,则水势汪洋亦能冲决堤岸,水无土制,变成洪水之逆流,故水不畏土之克也。少师曰:善。
注 解:
(1)先天真水:人在母腹内由受精卵和来自宇宙中的生命密码结合成胚胎之时,在胞胎中孕育成胎,先生两肾府命门,后渐生双瞳,元神养成,精神合一,才成胎婴。所以称未成胎婴之时的肾中元精为先天真水。
(2)生化之源:先有先天肾元,后生后天脾土,一方水土,孕化后天万象。太阴肺经为后天诸经之首,却是从脾土化出,才知这一点后土才是生化的源头。
(3)亦无时不交相养也:肾中先天真水化生后天肺金,才有肺金生肾水,原为先天后天之分,因此虽称肺为肾之母,却是指后天,先天水生金,金生后天水,两者互为子母,交相养也。
(4)既济:《周易》六十四卦象之一,是上坎下离,水火既济之卦。这是的水火是心肾两脏。若肾水上滋心火,心火能降,就是水火既济。
(5)山下:山指肺,内修术语叫“雪山背后”。修炼之初,欲取已亏竭之肾水,必须凝元神之性光,光照雪山背后,必得化雪流泉涓涓。位置在夹脊以下,脐后肾上。
(6)肾既优渥:优,优厚;渥(wo)沾润,濡泽。这里说由于金水相生,肾府得到先后天水液的浸濡,润泽而显得水气充盈。
(7)变出龙雷:古称肝木为青龙,从震卦起,为东方龙雷。
(8)同气相亲:亲,亲近,相通。这里是说五脏七腑的火气因为是同类而互相感到亲近相通。
(9)肾脏所以有补无泻:肾为人先天之本,不但在后天临床医疗上有补无泻,并且在先天大道的修行上也是蓄精积气,不能清泻。
探 微:
这一章借肾水篇写了修炼的最终目的——水火既济。修炼就是修真,修的是肾中天一先天真水,修的是阴平阳秘,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后天返还先天。这里岐伯天师再三强调了先天肾水的作用,水是万物生化的源头,天地一气生成所化生的第一物质便是水,没有水就没有万物化生的条件。
肾水与肺金互通互感,金水相生,子母连心,金自海底土所凝而出,生后天津水,返还先天又为真金。肾水流而起龙雷,生初阳之胆肝木荣。木华茂盛,发而为南方真火,水火相感,阴阳通气;火尽凝而为土,土得水气滋润,长木生金,金又生水,水不厌多,有补无泻。因为无论何物,无不在耗用水源,就是心灯之火也靠燃烧肾中元精,以油助火,无此真水元气,则火无源头之力。
修真之第一要务,便是返还肾水,蓄而不漏,借后天金母呼吸之风,助燃心君之火以生脾胃后天之土,借土气凝生金液,收金液还化先天真一之命水,才能得聚生命精华,炼气还丹,长生不老,永存不坏。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先天真一之水是一切后天之物的生化源头,但却默默无闻地深藏在身体的最下层,悄悄地滋润着五脏七腑皮毛骨髓,直到消耗殆尽。修真者,断除后天一切嗜欲,立返先天,补亏堵漏,添油续命,固精全神,长生可期。
诗云:
涓涓一炁化峥嵘,万物皆从此物生。
养得大鲲超北海,鹏飞万里起云程。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这一个穴位,称它为天下第一穴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用这一个穴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治疗,但是如果按摩或针灸的方法错误是会大打折扣的。

这个穴位就是

位置:在食指后面的掌骨(第2掌骨)中点垂直线上,离第二掌骨约1.5公分处(在虎口后)肌肉丰厚处。

按摩方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以左手拇指按压右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侧(如图),以旋转揉压方式至酸胀30次,休息后再一循环,两手交替共3循环。早中晚各3次。多按效果更佳。或是以木制或牛角制按摩棒按摩效果亦佳。亦是一个重要的养生大穴位。

禁忌:怀孕忌按此穴,以防子宫强力收缩流产。

合谷穴的6大功效

1、止 痛 大 穴

合谷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们身体上的“止痛片”,几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来解决,贴敷或者用大拇指掐按这个穴位来止痛。

牙 痛

合谷穴治牙痛更为拿手!在施治的时候应该使用交叉治法,就是您右边牙痛,就贴敷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侧牙痛,就贴敷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

贴敷的时候,最好再加一个牙痛点,那效果就太神奇了。通常80%的牙痛,都会在一两分钟内止住。怎么寻找这个牙痛点呢?牙痛时,去捏耳垂贴近面颊的这个部分,一定会有一个地方很敏感,这就是牙痛点。

如果患牙龈炎引起牙龈肿痛,并且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头 痛

神经性头痛、失眠性头痛、颈后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经性头痛是常见病。患病后一日发作数次,同时出现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办事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痛苦不堪。采取合谷穴的按摩疗法,可获良好效果。

由于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大肠经从食指经过手、臂、肩、颈,一直到头面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因此这些部位的疼痛不适都可以通过合谷穴来缓解。用大蒜泥贴敷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等等。

大肠经又为多血多气之经,所以按摩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还可以行气活血,有效治疗行经疼痛,有痛经烦恼的女士不妨试试。

2、五 官 科 圣 药

中医针灸《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所谓“面口合谷收”,即是说凡是头部、面部的疾病,像头痛、牙痛、发热、口干、流鼻血、颈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疾病。治疗面瘫,合谷更是必取之穴。平常鼻子过敏者也可以常常按压 合谷穴,以缓解症状。总之,合谷穴就是对付五官科疾病的圣药。

合谷穴应用于颜面五官的损美性病变中。如治疗面瘫、面肌痉挛、黄褐斑 、痤疮 、酒糟鼻 、皮肤过敏 等疾病,都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治疗雀斑和脸部皮肤问题上,也可每天按摩两手合谷穴各30--50次,以产生的酸胀感传达到上肢为度,日久就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明显功效。

3、肠 胃 神 药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又因为它们是同名经,二者“同气相求”,因此刺激合谷穴能调经气,对于治疗胃腑和胃肠道方面的疾病有显著疗效。

例如胃痛、呕吐、便秘、呃逆、腹泻等。合谷穴就是你手边的肠胃神药!

如果你经常恶心、呕吐,你就刺激合谷穴吧,它能宽中理气,引浊气下行,全方位调理您的肠胃 。

如果您饮食不规律,常常腹泻,腹痛,腹胀,您就按揉合谷穴吧,它能止痛镇静,宣通人体气血。

如果你经常食欲不振,不消化,你也可以贴敷或者按揉合谷穴,它能通肠化气,清理肠内垃圾,排除肠内毒素,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增强肠动力。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4、退 烧 强 肺 圣 药

贴敷合谷穴,能贯通气血,促使阳气升发,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我们知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属卫,外和皮毛,贴敷或者点按合谷穴能开发腠理,宣通毛窍,清泻气、分之热,从而加强解表发汗的清热作用,故可在感冒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

人体上有几个退热的特效穴位:大椎、曲池 、合谷、外关,退热效果立竿见影。

我们可以称它们是人们身体上的“安乃近”。当你开始有感冒症状的时候,可以按摩合谷穴,左右各按压100次。按压力度要稍重,使其有酸麻感。按摩后喝一杯温开水,使身体微微出汗,感冒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不少小孩和中老年人,经常会感到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经常出虚汗,睡觉时也出很多汗,还特别容易感冒,往往是高烧,或者外热内寒,或者上热下寒,这些症状都是肺受到亏损的表现。请关注公众号针灸刮痧拔罐刺血 ,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要彻底使肺健康起来,还要去根,那就要坚持贴敷合谷穴。

5、预防中风、高血压

中风的发生与肝的关系十分密切,从五行的角度看,肺和大肠属金,金克木,而肝属木,当肺和大肠的功能失调的时候,肝失去约束,进而产生与肝相关的病症,如中风、抽搐、口眼歪斜、头晕、眩晕等。如果经常用贴敷或者按摩合谷穴,使肺和大肠的气机保持顺畅,一旦因情志或饮食等原因产生肝火,顺畅的肺和大肠的气机就会使肝火平复下来。

中国著名经络专家祝总骧曾说:如果你每天做合谷穴的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你这一辈子就得不了脑中风,不会得脑梗、也不会得脑出血什么的。

贴敷或者按摩合谷穴也可以防治高血压。

6、急 救 大 穴

我们用脑一段时间后,大脑疲劳,头昏脑胀,需要提神解乏,这时可按合谷穴。当出现神昏,晕厥,癫痫发作,需要醒脑开窍时,也可按摩合谷穴。如果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续两三分钟,患者便可苏醒过来。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捏患者的人中穴,醒脑回苏的效果则更好。

春困时,你身处课堂或会议室,此时,只要你用手指,或随手拿起会议桌上或上课时使用的圆珠笔等物品来刺激合谷穴,只要进行一会儿就会让人眼睛一亮,神清气爽。如果可能的话,再刺激一下颈后风池穴,更能使头部血液畅通,一扫睡意。

在实际取穴时,我们常用两个简便的方法:

(1)拇指、食指合拢,虎口上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2)把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祛痰第一穴——丰隆

丰隆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别走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具有疏经活络、化痰定喘、清热通腑、健脾和胃的作用,是治疗痰疾之要穴,无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均可治之,故有“祛痰第一穴”之称。临床以泻法最为常用。

本穴首见于《灵枢·经脉》。“丰”,即丰满,丰大之意;“隆”,指隆起。足阳明多气多血,气血于本穴会聚而隆起,内渐丰满,故名“丰隆”。

【穴性】

疏经活络,化痰定喘,清热通腑,健脾和胃(根据其穴性,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病)。

【定位】

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 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 寸。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取穴方法】

(1)正坐屈膝,外膝眼(犊鼻)穴与外踝前缘平外踝尖处连线的中点,距
胫骨前嵴约二横指处取穴。


(2)在犊鼻下8 寸,条口穴外侧1 寸处,约当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中点处
取穴。

【主治】

(1)各种痰证:痰多,咳嗽,气喘,头痛,眩晕,癫狂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梅核气。
(2)胃肠病:呕吐,呃逆,便秘,胃痛。
(3)下肢疾患:下肢痿痹,关节炎。

【操作方法】

直刺1~2 寸。多施以泻法为用,可灸。

【经验总结】

(1)丰隆是祛痰的要穴。本穴可用于治疗各种由痰而引起的病症,无论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丰隆皆治之有效,因此有“祛痰第一穴”之称。丰
隆乃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属胃络脾,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而成痰。

《肘后歌》言“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刺入三分深”。

《玉龙歌》言“痰多宜向丰隆寻”。痰湿阻滞心阳,则见胸闷、心悸,或癫狂痫、失眠、健忘等;若流窜于经络之中,在上则易致头痛、眩晕,在下则见痿痹不仁。可见痰瘀则致百病,以上诸症皆可用本穴而收其功.可见,凡于痰疾,丰隆皆是首选穴。

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肾水篇》

(2)丰隆有健脾和胃之功效。本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因此有联络脾胃两经的作用,故对脾胃两经同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用于胃痛、胃胀、呕吐、呃逆、肠鸣、便秘(通便疗效满意)、消化不良等病的治疗。

(3)丰隆是治疗高脂血症之主穴。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的痰瘀阻滞,因痰阻络致气血运行失常。脾胃为生痰之源,丰隆为胃之络穴,络于脾,刺之则能调理脾胃而防止痰浊内生,故可治疗本病。治疗时,既可以在此处找瘀络点刺放血,又可以毫针针刺。

这里摘录一病案供大家参考:患者李某,女,53 岁。头痛、眩晕3 年,近半年病情加重,头痛且胀,尤以后项部明显,每遇精神刺激易诱发。查体:形体肥胖,反应迟钝,倦怠懒言。查血脂结果,胆固醇6.55mmol/L,脂蛋白2.43mmol/L,三酰甘油2.02mmo/L。诊断为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操作:取28~32 号2 寸毫针,将针尖与皮肤呈90 度角迅速刺入穴位,针深1~1.5 寸,待针下有沉、涩、紧等得气感觉后,施以徐而重的手法,使针感下传至第2、3足趾部,针感随时间的延长而呈持续性加重,直至出针为止。每日1 次,10 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 天再行另一个疗程,二个疗程后复查血脂情况。按此法治
疗17 次,血脂已明显下降,胆固醇5.05mmol/L,三酰甘油1.12mmo/L,脂蛋白
2.28mmol/L,诸症悉除,痊愈。用本法共治疗47 例,疗效显著。[王玉堂.针刺丰隆穴降血脂47 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0,(3):2]


(4)丰隆可治疗下肢疾病。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及局部穴位治疗病变局部的原理,还常用于下肢痿痹、关节炎等。


(5)丰隆在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本穴主治作用广泛,在临床中还常用于水肿、梅核气、面瘫、三叉神经痛、失眠、高血压、颈椎病、肩周炎、中风、瘿瘤等多种病症。

【常用配穴】

(1)丰隆配三阴交、中脘治疗高脂血症。

(2)丰隆配太冲治疗梅核气。
(3)丰隆配曲池治疗高血压。
(4)丰隆配合谷治疗面肌痉挛。
(5)丰隆配肺俞、膻中、尺泽、天突治疗支气管哮喘。
(6)丰隆配百会、风池治疗头痛、眩晕。
(7)丰隆配阴陵泉、水分治疗水肿。
(8)丰隆配百会、神门、中脘治疗癫痫。
(9)丰隆配神门、太冲、冲阳、人中治疗狂症。

【注意事项】

丰隆主要以降逆化痰为用,治疗胃腑病和痰证,因胃腑病多实证,胃腑宜清,痰疾宜除,因此本穴宜泻不宜补,针刺时应当注意。

针刺排毒发泡疗法治疗各种肿瘤

针、罐、药是中医学战胜疾病的三大法宝,民间素有“针灸拔罐,病去一半”“拔罐治百病”的说法。针刺排毒发泡疗法是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许多经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疾病如肿瘤,痹症,哮喘、乙肝、肾炎、高血压、痛风、关节炎、肿瘤等疾病用本法治疗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唐代医学家王焘《外台秘要》一书中阐述“患殗殜(肺痨)等病,必瘦,脊骨自出。以壮大夫屈头手指及中指夹人脊骨、从大脊向下至骨极,指腹向上来去十二三回,然去中指于两畔处弹之。若是此病,应弹处起作头,多可三十余头。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如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黑岩东五患肺结核,由于缺少抗痨药,当时患病者几乎是无药可医,他找到了排毒发泡法治疗,于1943年春夏之间的两三个月时间,从未间断过在胸口的黑斑处拔罐连续吸拔出血块粘液,虽然痰与咳一时虽似有增加,但已没有过去每日清晨必咳出一杯浓痰的现象。而且日见减少,同时感到“一向冷漠的心情和困难的呼吸状况也越来越轻松”。终于在1944年底治愈出院。他没用抗痨药,依靠发泡的方法治愈了痨病并且以后一直也没复发,相对的其他病友却一个都没活下来。这在医疗史上是非药物发泡疗法治疗传染病的典范,也是治疗癌病等疑难病的启发。

一、“三法合一”的针刺排毒发泡法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这是对拔罐法应用的记载,而针灸术是中医药的国宝,从最早的《黄帝内经》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针灸麻醉术的神奇功效,令整个医学界震撼;药物发泡法即在人体穴位上或病痛点敷上药物发泡,达到水、湿、毒、热、瘀从皮毛排出体外,民间常用来治疗水肿、痈肿、肿块疗效显著,但第一次发泡后第二天就不能再发泡了,从而影响了疗效。针刺排毒发泡法以针剌、拔罐、发泡法三法为一体,疗效优于单一疗法,治疗范围广泛、见效快、愈后不易复发,是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值得广泛使用。


二、针剌排毒发泡法的操作运用
针剌排毒发泡法根据辨证选用穴位先针刺得气后手法调针补或泻,然后将针拔入罐中,留针罐30-90分钟后视病情而定以起泡为度(没病的穴位上无论留罐多久都不会出水泡),取罐、针,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水湿尽出,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即可。第二天用同样方法继续拔出水处,一直到水出尽为止。出水快,出水多病重见效快。病越重,出水的颜色越黄,尤如油一样的粘液泡沫就越多,只要水拔尽了,过一段时间再拔也不会出水泡,疾病也痊愈了。治疗以十天为一个疗程,中间不可间断。


三、针剌排毒发泡法治病机理
人体内有70%是水液,中医称为津液,具有濡养脏腑和四肢关节的功能,正常的水营养全身、周流不息。但在人体正气虚损时,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侵袭人体某一脏腑经络,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水液运行受阻某脏腑经络关节形成水湿稽留,导致气滞血瘀,肿胀疼痛,病情常缠绵难愈。但主要病因是湿邪致病,因湿属阴邪,伤阳为先,其性凝滞,不易速除。正如许叔微说“痹,湿病也”。
针剌排毒发泡法的治病原理有调整阴阳、排毒袪湿,清瘀祛风、疏导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使毒、湿、瘀、风、寒诸邪从毛窍皮肤排出,恢复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功能。

医案:
林某某,女,46岁,2008年4月8日就诊,诉2006年5月在温州医院治疗,诊断为肾上腺皮质癌,手术后至2007年9月复发转移,出现腹水、胸水,腹胀呼吸困难。到上海华山医院治疗诊断为癌病转移到肝脏下腔静脉〔称为布加氏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于2008年2月转到北京大学医院治疗,行第二次手术治疗。2008年3月出院。医生告诉家属患者最多活三个月。回家月余便复发胸腹水,不能平卧、再次到县医院住院每天放水1000豪升,医生说没法治疗。经她亲友介绍就诊,用针刺排毒发泡疗法治疗,根据辩证论治按区域在后背的肝、胆、肺、三焦区行针刺用泻法行针后拔真空罐〔将针拔入罐内〕1小时后出大水泡,用三棱针刺破水泡约出水100毫升,盖上消毒药棉纱布包扎,第二天如法炮制出水约200毫升。第三天开始排水伴黄色粘液约300毫升。以后每天一次,多拔出水、粘液泡沫等毒液,第10天胸腹水开始消退,腹胀满减轻,小便增多,精神好转。患者信心大增,逐辩证加减增加中脘区、肠区,左右胆区等部位,都能拔出大量水泡粘液泡沫等毒液。二月腹水退净〔B超确定〕诸症渐消。患者一直坚持治疗至今无间断,现在健在,能从事家务劳动。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4月采访了她说真是奇迹。 该例患者说明了针刺排毒发泡疗法对肿瘤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和患者决心坚持治疗有因果关系。

2012年8月受邀到东莞治疗了几位癌瘤的患者。一患者38岁,左侧乳房外上侧与腋下,前处有一鸭蛋大状包块平日亦痛触之加剧(已经有五年多了,只是越来越大越来越痛)。广州人民医院CT检查诊为乳腺癌(六公分)准备下月手术针左侧合谷 右侧阳陵泉 双手持针 针下气至患处令患者用右手体会十五秒左右,没有原来痛了,继续催针再检查已经不痛了,癌块也消了很多。第二天继针二穴加足三里,痞根穴,按患处基本没痛了,肿块更消小了。连续冶疗十五次。服用抗癌散两个月,用手指按压也已经没有任何不适,CT复查肿块消剩二公分大。继续针药治疗6个月。复查基本治愈。

还有一女性患者50岁,左侧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头瘙痒、糜烂。双侧乳房有增生已经有肿块触之痛苦不堪,(东莞医院诊为乳癌)针左侧合谷透劳宫行针约30秒,再令患者全方位触摸按压告知疼痛消失。予针抗癌灵总穴加三号穴17次。抗癌散服用三月 诸症消失(CT复查肿块消失)。

“抗癌灵针法、大排毒针法”“针刺排毒发泡疗法”是一种特殊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属外治法之一。用此法治病无异于内治,吴师机理论骈文“切于皮肤,彻于内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此法治病具有简、便、廉、验、见效快、治愈后不易复发的优越性,值得推行使用。

体会:治疗肿瘤病,有以下肤浅体会,总括起来是三个字,即“泻、化、补”。泻,指的是用大泻针法、针刺排毒发泡疗法,直接或间接在病灶部位所在经络大泻,使病毒通过肌肤和经络外溢。我曾治疗几例肝癌危重患者,一次用针百余针,针毕,排小便1000豪升,患者说“太舒服了,这一会我同没病一样,全身轻松。”肿瘤病如同洪水,如无法控制它,就会四处泛滥,造成极大危害,如能及时疏泄,洪水就能逐步消退。化,指的是化解消化。肿瘤病是气滞血淤,毒热内结而成。根据事物变化规律,瘀结和消化是同时存在于事物之中的,能瘀结就能化解。针灸以独自的优势通过疏通经络来消化肿瘤,通则不瘀,通则能化。经络通,瘤自消。经络通,病无踪。补,指的是“扶正袪邪”调理和补充正气。肿瘤病患者普遍存在正气不足的现象,只泻不补会造成重虚,尤其肿瘤病患者在恢复期,患者正气大虚,如不及时补充正气,仍可导致衰竭而死。通过大补气血。才能获得重生,或延长生存期。有不少肿瘤病患者是手术后而亡的,这不是因为手术不成功,而是正虚太过,无力维持生命而终。补充正气,一是为了患者体能的恢复,二是为了防止患者病情复发。肿瘤病的复发率很高,长期正气大虚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会更大。“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治疗的各个阶段必须及时补充正气。以上是治疗肿瘤病患者的三种方法,可单一试用,可合并使用,或三管齐下。如何运用视病情而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