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合纵攻秦最后的希望:他若掌权,秦国统一至少要推迟五年

 梦想童年594 2021-01-22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四人除春申君之外其余三人都是王室成员,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门下食客众多。不过无论从人格魅力还是能力来看,战国四公子的领军人物非信陵君魏无忌莫属,他也是六国合纵攻秦最后的希望:他若掌权,秦国统一至少要推迟五年。

信陵君是当之无愧的战国四公子之首,这个不仅仅指的是他礼贤下士和急公好义,比如长平之战后秦军围攻邯郸城,赵国危在旦夕,真正挺身而出的只有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在挽救了赵国的同时却受到魏王猜忌,有国回不到,只能滞留赵国十几年。

除此之外,信陵君真正让人信服的是他的军事才能,在秦国大举进攻魏国之时,信陵君放下和魏王的恩怨出任魏国上将军,率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在河外之战也就是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中大败秦军,并一路追击至函谷关,秦国慑于信陵君联军兵锋闭关不敢出,自白起横空出世打得六国胆战心惊以来,这是六国第一次面对秦国如此扬眉吐气!

战国历史上联军曾五次合纵攻秦,真正取得胜利的是第二次和第四次,其中第二次合纵攻秦归功于孟尝君,第四次合纵攻秦归功于信陵君,其实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第二次合纵攻秦时联军整体实力在秦军之上,而且当时秦军主力在南方和楚国大战无力回援;而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时秦国实力一枝独秀,战前秦军主将蒙骜横扫三晋正是兵威正盛之时,信陵君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大败秦军尤为难得!

可惜的是秦国的离间计屡试不爽,十几年前的长平之战秦国以离间之计成功地使得赵孝成王临阵换帅,以赵括替换下老将廉颇导致战败,这一次秦国故技重施轮到魏王中计夺了信陵君的兵权,直接导致了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功败垂成。

信陵君是当时唯一可以号召各国合纵攻秦的灵魂人物(当然齐国例外,齐国在秦国远交近攻策略和金钱攻势下早早退出了六国对秦国的合纵),有他在各国都可以团结在他的旗帜之下合纵对付秦国,其他人包括春申君在内都没有信陵君如此巨大的威望。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信陵君还能执掌军权继续主导围攻秦国的话,秦国虽有吕不韦,但是秦庄襄王并非雄才伟略之人,秦王嬴政也才刚刚登基(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发生于前247年,战后不久秦庄襄王去世,13岁的嬴政继位,大权尽在吕不韦之手),五国联军不说攻入秦国(连第五次合纵攻秦联军都深入至函谷关内,距离秦国都城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至少可以在军事上使得秦国遭受一次重大挫折,如此一来不说多,秦国统一至少要推迟五年或以上。

信陵君屡受魏王的猜忌,从此心灰意冷闭门不出,沉湎于酒色之中直到公元前243年郁郁而终,信陵君堪称是各国合纵攻秦最后的希望,也是战国后期唯一可以真正抗秦之人,他的去世不仅使得魏国失去了顶梁柱,也使得六国痛失一位可以团结各方力量合纵抗秦的灵魂人物。

两年之后的前241年一盘散沙的五国发动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却被秦国各个击破,从此各国再无合纵,信陵君去世十八年后的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水淹大梁,魏国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