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崇坤:在“忘年交”中感受幸福

 新用户7391BFGL 2021-01-22



在“忘年交”中感受幸福
安徽怀宁  陈崇坤

  我这个离八十不是很远的农民写作者,没想到还有一群70后﹑80后乃至90后出生的“忘年交”,实乃一件乐事。平日,他(她)们中的某一位,从孔雀文化平台上看到我写的《往事铭刻心底》散文,当即同数位读者兼写者一起给以留言或点赞,并且还又给我来电话说到,他从未读到我这篇真实凄美、纯洁感人;且故事情节描写充沛的好散文。我笑了笑回答他:我所写的只不过是纯真年代里的纯真感情,这感情,总是令我无法忘怀。紧接着,我又对他说,日后无论是从网络平台上,还是从报纸副刊上看到我写的散文或随笔,最好少一份点赞,多一份批评才是。我之所以说这话,分明是我们之间有一定的忘年交情感才有这样的自我鞭策;不然,怎能有好的文章问世在读者面前。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与忘年交有关的另一件事。去年初冬里的一天上午,我接到县作协某位领导电话,说明日上午9点以前到县城某某酒店,参加县作协成员会议。听到这话,我很是欣慰,因为我自加入县作协以来还是第一次得到这样的通知;即便我农事再忙,我也得准时参加会议。于是,我吃罢早饭,就到206国道搭车来到县城。我找到那家酒店,问明开会地点后,跟忙来到会场。只见,有不少作协会员在我之前就来到了会场。他(她)们有熟悉我和不熟悉我的,全都与我一边握手,一边称呼我老师及老先生好。我微微一笑回答着:“老师、先生不敢当,老农民作者是也!”我这一句话,把在场的文友们都逗笑了。接下来,不曾谋面且资历很深的一些文友,借此机会,各自向我亮出姓氏名谁及所在单位。我呢,也正想和他(她)们交朋友。
  会议进行中,作协乔主席提议大家发言。我头脑一时发热,就毫无主次的说了几句。这时,坐在一旁的陈淑华文友(她是80后某社区干部)称赞我虽年岁已高,但勤奋写作精神可佳……紧接着,孔雀文化平台编辑丁松老师也一样给予评价,说我再苦再累都坚持写作……并且提请我有好的稿子发给他。


  作协简短会议已结束。一位提着摄像机的文友,邀请我来到已排列好了的文友中间,合影留念。总之,这次参加县作协会议,我真正感受到了忘年交文友们所给予的一种幸福。
  这事过后没多日子,又有一种让我愉悦的电话打来——安庆市作协秘书长杨勤华先生,让我明日上午8点到他那里,填写加入省作协几样表格。一小时后,我全都如实照办妥当交给了他。他说,明日就上报到省里。这事过后没多日,我加入省作协的申请与表格,很快得到研究批准。
  岂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中华大地。省作协只好将已研究好了的新一届会员批复,推迟到2020年3月初旬发到全省各处。
  这一天终于到来。与我有数年交往的文友张文明、查贵琴,几乎在同一天给我发来微信,说被批准加入省作协会员140名里有我一个。但两文友,这时又考虑到我整天忙碌农事而顾不上看手机微信,于是便给我打来电话,向我报喜。其实,我参不参加省作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多写一写好的作品来。以便更好地与一群忘年交的文友沟通交流写作心得。也可以说是我这老年作者所盼望已久的一大快乐。


  梁实秋先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忘年交的形成有赖于兴趣之相近与互相之器重”。我明白这句话含意后,不由想起我52岁开始写作时却幸运而遇见同我有一样兴趣的年轻人。他叫何诚斌,他工作在小镇旁边皖西水泥厂宣传科兼团委书记,任职期间,他喜欢写作,而逐渐被读者看成是最好的写作者,我第一次和他巧遇在小镇邮局书刊亭。那天上午,我们俩所买的都是同一类散文选刊。我们相识了一个月后,有一天,他和我写同样的稿子《父爱》,投到报社,报社副刊编辑以同题写生发表在安庆日报皖江周末版面上。我们俩当时都认为这就是缘份。以后的日子,我们俩文学写作都很勤奋。只不过他会电脑,而我却笨蛋一个,先是打草稿,再以方格稿纸填写。可是不到几年,我得到消息他下岗了。某日,我去看望他(他家就在小镇邮局对面),我敲了一下门,他便跟忙放下手里的活儿,迎接我的到来。我问他下岗后干些什么?他笑了笑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明后天到北京一家出版公司工作。”为了不打扰他的写作,我立马起身告辞,他却急忙对我说,稍等一会,就立即打开书柜,将8本文学书刊,用一方便袋装好递到我手上。下楼梯时还一再叮嘱我别放弃文学写作。
  如今,诚斌文友已在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他还时常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写作情况,我告诉他:“在写作上我是个倔强的老头,宁可苦苦地折磨自己,也不肯败下阵来。”他听罢了笑了笑,说:“你该把写作当做在田埂上点豆子,莫指望有多大收获。”紧接着,他又对我实话实说:“你的文章在我心里,恰是一份没有水份的农特干货,一篮没有华丽包装和夹馅、散发着香气的麦粑,一筐沾着泥土但经过了一番挑拣的山芋。我特别喜欢,也特别感谢。”
  听了诚斌文友这番话,我更加有了写作的勇气,同时,我还要继续与忘年交的文友交往、沟通和交流。
  诸如前些日子,我从孔雀文化平台里看到一篇《那年,月山的慢时光》的好文章。这篇让我称之为半个老乡的文章;语言生动流畅,细节描写感人。看后,我便和编辑丁松老师就这文章聊了起来,并且想这位作者的微信号添增到我的微信里,是因为该文章作者是东至人。想当年,我对东至人特别有好感……但愿东至那位作者常有好文章出现在孔雀文化平台里,或报纸副刊上。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崇坤,笔名陈实,安徽省作协会员。忘我写作,带来精神快乐。笨拙笔尖,抒发乡村生活。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