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生发:​祖父像

 新用户7391BFGL 2021-01-22





祖父像

安徽怀宁  郑生发

  从我记事时起,祖父像就被挂在我家堂屋的后墙上。四十多年过去了,期间我家先后盖过两次房子,房子是一次比一次好,堂屋的设施也越来越齐全,而唯一不变的是,祖父像一直被父亲挂在几乎相同的位置。

  祖父像小而精致,连檀木像框在内,也大约只有A4纸般大小。准确地说,那只是祖父的一帧半身像。像是先由画师在像纸上画好,居中横向题上“郑公某某先生像”字样,再经过江西景德镇陶瓷工艺处理,然后配上难腐烂的檀木像框,这使得像中人与真人毫无二致,经久不变形不褪色,至今仍然栩栩如生。

  像中的祖父,光头少须,不苟言笑,双目有神,身着一袭灰布长衫,让人无从看出是高是矮、是坐是立,更无法看出身份职业,倍感神秘威严。这与祖父的人生履历很般配,据父亲讲述,祖父身材不高,坐桩汉子,会些武功,解放前在江西浮梁替大户人家管家多年,解放后才回归本土成为一介农民。

  父亲是祖父在四十八岁时才盼来的独苗,从小娇生惯养,不过好景不长,还未等到他成年,祖父就离开了人世。因此,对于我们兄妹而言,祖父就是这帧陶瓷画像,只能粗略地从父亲那里获得认识。父亲喜欢拿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我们进行家教,富有传奇色彩的祖父因而经常成为故事的主人公。祖父为人恪守本分、老实厚道,从不趋炎附势、欺软怕硬,而且还肯帮助人,解放前曾带过不少乡亲去江西谋生,村里的老支书在儿时就曾被他带去帮人放牛。父亲不止一次慨叹,祖父是心不黑,如果心黑一点,家里早就发达了,也不是没有赚到钱,不是买不起田地,而是因为钱都被他赌博输掉了,不过也好,解放后被划为贫农成份。父亲经常训教我们,一个人要识惯,要争气发狠,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你们都没有我小时候养的惯,我老子死的早,我全靠自己养大了你们。

  农家堂屋的后墙上通常会挂中堂、寿对,张贴伟人画像、年画,会在后墙根摆放长条茶几、桌椅板凳。我幼时,因父母都是农民,兄妹五人均未成年,所以家里特别穷,穷得堂屋连茶几都没有,仅有一张裂缝的四方饭桌和几条糙板凳,灰白斑驳的后墙上,除了居中高贴有一张当时必贴的毛主席像之外,就只有挂在其右首稍矮位置的祖父像,从来就没有谁敢乱花钱买一张年画张贴。或许是觉得后墙上过于空荡,刚学会写毛笔字的二哥,挥毫在祖父像下方的墙上,横着写下一句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我家堂屋后墙上的如此空荡,竟然从此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常态,即使生活条件改善后盖过的二次房子,也还是空荡无以复加,毛主席像不再张贴,连亲戚送父母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寿辰的中堂和寿对,也没有被挂过一次,整面墙上就只挂有祖父像。

  如今,已经离世的父母像也被挂在我家堂屋后墙上,紧挨在祖父像的旁边,不过父母像明显不如祖父像精致,它们只是将身份证像放大制作而成。每次瞻仰时,我都觉得,他们仍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慈祥地守望着我们这些下人。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郑生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个人诗文集《洪水中的麦子》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