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晨碎语 | 孟子的意见和建议(21.01.17)

 昵称815848 2021-01-22

读了一个故事,孟子答齐宣王,资治通鉴上的,史记等史书上肯定也有。

读完之后,感觉古人当年都挺滑头,说话曲里拐弯。

故事是周赧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314年的故事。

那年的大事就是齐国以匡扶正义的名义进入燕国,杀死了子之,也杀死了正宗齐王哙。

那一年,是燕王哙被人忽悠让位给宰相子之后的第三年,国内大乱,为觊觎燕国已久的齐宣王吞并齐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齐宣王找来孟轲研究并燕大事,说得很冠冕堂皇。

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

一是说取燕不是我得个人想法,有人赞同支持;二是说取燕是天意,不可违。

有些领导,看似征求意见,其实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张口仁义,闭口道德的亚圣,老孟同志回答的很有圣人水平。

取之而燕民悦由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说得很好。

如果燕国人民欢迎就取,不受燕国人民欢迎就不取,都有先例可以参考借鉴。

关键不在取,而在于取之后。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王上进入燕国,救民于水火,燕国人肯定会箪食壶浆的欢迎。

王上进入燕国以后,燕国人的日子如果更加水深火热,事情就不一样了。

齐宣王进入燕国之后,杀了之子和燕王哙,想长期占着燕国不走。

麻烦果然来了,其他诸侯国准备联合讨伐齐国,恢复燕国。

齐宣王又与老孟研究这个问题。

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老孟分析得很到位。

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你老人家进入燕国,本来是受欢迎的。但你去了之后,杀人家父兄,囚人家子弟,毁人家祖庙,抢人家宝物,不行仁政,自然会招致天下人反对,其他诸侯国也就可以明正言顺的讨伐你。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赶紧下令,停止在燕国的胡作非为,与燕国人商量确立新的领导人,恢复燕国秩序,撤离燕国,那样,其他国家也就没了讨伐你的理由了。

别人的意见,只是意见,作为领导,听与不听,自主自便。

老孟的建议,齐宣王觉得不太顺耳,也就没听。

后来,齐国就遭到了燕国人的强烈反抗。

面对尴尬局面,齐宣王认识到自己错了。

甚惭于孟子。

有个叫陈贾的伙计,觉得应该挺身而出,为齐宣王保留点面子,去找老孟探讨圣人犯错问题。

陈贾举出周公与管叔得例子,想用圣人亦有过来为老板辩解。

陈贾不是宣王,老孟也就不用那么客气,狠狠地进行了驳斥。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老孟不仅仅是圣人,也很善于用词用典。

对于国君,也只能曲里拐弯的规劝。

尽管有些绕,老孟同志的意见建议,基本还是正确的。

再好的意见建议,不被采纳,也就是意见建议。

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

顺便说一句,齐宣王就是那年没的。

记于2021年1月17日

公众号IDkbwdwys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