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东北王(8):逃难东北,开发东北

 箫十三郎 2021-01-23

公孙度,三国时期的东北王(1)

公孙度,三国时期的东北王(2)

公孙度,三国时期的东北王(3)

公孙度,三国东北王铁血治郡(4)

三国东北王(5):手里有钱粮,心里不慌张

三国东北王(6):有些线能越,有些线不能越

三国东北王(7):公孙大哥,咱听你的

东北的长白山里,在东汉之前数百年,都是彪悍民族生长的肥沃土地。

在东汉之后的数百年里,仍是一片肥沃土地,不断出产彪悍民族。

可是,在公孙一家雄霸东北这段日子里,高句丽乖巧得像只猫。公孙一家一死,高句丽又变成一只猛虎。

如果仅仅把公孙一家看成一个弱不经风的政权,显然低估了其实力。

在公孙度到辽东郡当太守之时,乐浪郡实质被高句丽吞并了。

公孙度就任之后,乐浪不仅恢复了,还在前面再开一郡,带方。

地盘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高句丽嘴里抠出来的。

带方郡所覆盖的区域,在公孙度来之前,属于三韩,马韩、弁韩和辰韩。这三韩,都是高句丽的小马仔。带方郡东临黄海,西临日本海,直接阻断了高句丽和三韩的地理联系。

扶余人,在高句丽的北边,一直是汉朝的同盟,拿大汉当大哥。东汉末年乌桓闹事,隔断扶余人与洛阳的联系,但玄菟郡在,辽东郡在,扶余人把这两个郡当大汉一样尊重。

扶余国国王尉仇台,在120年曾经以嗣子的身份,到过洛阳进过贡。121年,高句丽太祖王高宫,带兵包围玄菟郡,尉仇台率领2万余人,和州郡官兵一起,击退高句丽。

公孙度上台,将宗族之女,或者就是认了一个姓公孙的姑娘为干女儿,嫁给了尉仇台。

虽然从年龄上看,这时的尉仇台已经年过80,但政治联姻就是政治联姻。用姻亲的纽带,表示双方都愿意让友谊的小船,继续稳稳开下去。

扶余国,有20万人,是支不可小瞧的力量。

北面,东面,南面,都归顺了。西边的乌桓在刘虞当幽州州牧后,也逐渐平复下来。

整个东北,成为中国在190年至204年,最为安定的乐土。

相对的稳定,吸引众多躲避战争的流民和名士。

东北,客观上迎来一次经济大开发,文化大提升。

北方游牧民族作乱时,幽州的经济崩溃,入不敷出,其中就包括辽东诸郡。

公孙度和刘虞对少数民族的怀柔,迅速恢复了幽州的经济,尤其是公孙度持掌的各郡。

其实,少数民族只要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不被压迫,也不愿和强大的政权作对。

东北文化的提升,对于公孙度来说,也许更为意义。

文化的粘合力,带来真正心理的认同。

从史书上看,来到东北避乱的名士,最少有五位,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刘政。

东汉末年,三位名士,被合称一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

华歆和管宁,还是同门同学。华歆、王烈,是平原郡人。管宁、邴原、刘政是北海郡人,太史慈是东莱郡人。

管宁,被世人熟知的事情,是与华歆家割席分坐,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事。

管宁在东北呆了整整36年,从187-223年。

太史慈和刘政回去最早,在193年。

在曹操当司空(196年至208年)时候,邴原回到中原,曹操任命他为东阁祭酒。

而王烈,141-218年,岁数最大,在东北一起呆到去世。

如果王烈是190年到辽东,那么他在东北生活了28年。

管宁、王烈、邴原这样的天下名士,到哪里,哪里就是文化中心。

邴原在辽东郡住,一年之内,归附居住的人有几百家,游学的士人,教授学问的声音,络绎不绝。

管宁到辽东后,公孙度专门空出馆舍来等候他们。管宁和公孙度,只谈儒家经典,不聊时政。当时来辽东避乱的人,多数住在辽东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辽东郡北部的山谷里,一个月的时间,他的周国就形成了村落。

管宁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管宁的教导,管宁深受人们爱戴。

王烈在辽东,一边种地,一边钻研典籍,自得其乐,当地的人都十分尊敬他。乡里百姓,有理不清的事,都去请求王烈断定是非。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来;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

刘政和邴原,都是文武双全。公孙度挺尊重邴原,但害怕和讨厌刘政,想杀死他,把刘政一家都抓了起来。刘政没办法,跑到邴原那。邴原收留了刘政,又去劝说公孙度,使刘政及其家属平安回到老家。

公孙一家,对管宁、邴原、王烈三人,始终客客气气,恭恭敬敬。

之所以如此,在于这三人,让东北少数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教育,随之带来的文化敬仰,比武器威胁和金钱利诱,时效更持久,疗效更无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