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个验方 —— 那些看了就会用、用了就有效的方子!

 图书 馆员 2021-01-23

12个验方 —— 那些看了就会用、用了就有效的方子!

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药须平淡,平淡到无病人可服,而有病人又须必效”非精识药性者,难臻于此。感叹
验方十二则
1《中医师手册》载: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尝以金针、木耳、豆腐、豆芽四物,比之为四物汤。 其言大意说:人身内脏多纤维,金针有纤维之韧性,最能止衄血;人身血流易停滞,木耳可周流血液而调节之,故能治血痨;豆腐富于蛋白质,为植物中之肉类,与鸡卵、牛肉同功,而无卵肉肥壅助邪之弊;豆芽养心而通淋泌,适宜于心、肾疾病。
四味虽甚寻常,久服可调节脏腑,营养生机,增加抗病力,预防疾病,幸勿等闲视之。

2章次公先生擅长运用虫类药物治疗顽固性的慢性疾病。

如治王玉美案,患头痛达三年之久,作辍无常,痛剧则呕吐频作,彻夜不寐,痛苦不可名状。治风当先治血,古有明训,但追风通络之药,必不可少。

方用炮附块一两,当归一两,川芎六钱,甘枸杞六钱,藁本六钱,大蜈蚣(炙)十条,全蝎八钱,半夏六钱,黄芪一两,枣仁六钱,云苓六钱,白术六钱。共研细末,每饭后服一钱,一日三次。此方仅服两料,已告痊愈。以后因它病来诊,知已三年不发。此案结合余历来使用蜈蚣、全蝎之经验,觉其镇痉之效,并不显著,而镇痛之力特强,用之得法,有立竿见影之妙。乌附与当归同用,镇痛之力亦殊不弱,若再配合蜈蚣、全蝎,可以相得益彰。用虫类药物,以配成丸散剂为宜,便于常服,此即叶氏“新邪宜急救,宿邪宜缓攻”之义。虫类药物对胃部略有刺激性,胃纳不佳的患者,可复入山楂、陈皮等健胃调气之品,以解除其副作用。但大多数患者,服后并无任何反应。3、赵锡武教授为人纯朴挚厚,娴习《伤寒》《金匮》,在临床之际,多用经方,有胆有识,常拯危险大症,深知欲起沉疴救夭折,非仲景方不能为力。验之实际,信之终身,久而弥笃,故弛誉全国,堪称名医。赵老治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认为其中不少属于痰饮所致,常投加味苓桂术甘汤。方为:茯苓六钱,桂枝三钱,白术四钱,甘草三钱,泽泻八钱,半夏六钱,生姜四钱,陈皮五钱,生龙骨、生牡蛎各八钱。
不用辨证,服之则效。
据余临床体会,若服赵老方不验,则为血虚头晕,服枣仁(炒)三钱(或柏子仁三钱),山药三钱,五味子三钱,当归三钱,龙眼肉三钱,可愈。
4、现代医学之脓胸,可与中医之肺痈采取同一治法。 陕西米脂李振三老中医用丹皮三钱,薏米五钱,冬瓜仁三钱,生桃仁三钱,治之有效。
若热盛,可加全瓜蒌七八钱。
5喉科医师耿鉴庭研究员,长于治疗咽峡炎,曾传一治咽峡炎方:金莲花五钱,金石斛一两,甘草五钱。分为十分,酌加茶叶,沏茶饮,并含漱,临床上有一定效果。 6、同仁中有谓磷酸盐的尿结石,可用牛角粉(用炭火煨焦存性,为末)化解之。 用法:每服三钱,黄酒冲,温服下。川牛膝,助尿结石排出有力。
又谓助育丸,能助男性无精子,或精子不活跃者,使有生育能力,方用桂附地黄丸加桑螵蛸,每早晚各服三钱,长期服有效。

7、方为:田螺蛳三两,鲜猪肚一个,冰糖五两。 用法:将田螺蛳去壳洗净,同冰糖放入猪肚内,蒸成糊状,吃肉喝汤。早晚各服一次,三日服完。连服猪肚三个,每隔十天服一次。
8、河南冯某传:治头痛,不能看书,记忆力差,用四物汤加桔梗三钱,桃仁四钱,羌活一钱,藁本二钱,木贼二钱,苍耳子七枚,菊花二钱,通草一钱,升麻五分。

初得此证服之效尤显。

又传治阳狂症,骂人不避亲疏,越墙上屋,登高而歌,夜间不寐。用瓷针于曲池穴旁静脉放血,可至病人出汗或呕吐,或二便下血。

再用犀角一钱,川连一钱,石菖蒲二钱,茯神二钱半,远志肉二钱,炒枣仁二钱,川贝母一钱,广陈皮三钱,川军六钱,芒硝三钱,水煎服。

沈阳市赵某治肺结核空洞方,用生菠菜子三分,生白及粉二分,生百部草一分,共为细末,每日四钱,分三次用白开水送下。

云如鸡蛋大空洞,在无热状态下服之,谓可能有促进愈合之效。

10、吾乡谷鸿翔先生,用化州橘红一味,治愈脑后疽。

化州赖氏园中所产橘红,色绿如蟾皮,肉厚有毛,此属真品,得之不易。先生精于外科,皆自作方,流传于丰润县境者尚多。

他尝说:“药须平淡,平淡到无病人可服,而有病人又须必效。”此医门之第一要事。11、疔疮走黄,即所谓败血症。

病势较轻者,五味消毒饮加金钱重楼、半枝莲即有效,余在友谊医院曾有治验。

较重者,如呕吐昏愦,急投七星剑、苍术、野小菊、豨莶草、地丁、半枝莲各三钱,金线重楼二钱,麻黄一钱,好黄酒一斤,煎至一大盅,去渣热服,蒙被取汗。昔年余在滦县司各庄悬壶时,当地有一老中医名崔绍宗者,术依师传,每遇此症,即以此方投之,病立起。但方纸上不著用量,以示秘不外传,盖宝之也。 12、有人传余一治胃癌之方,失记姓名。方用蜈蚣十条,僵蚕五钱,桃仁五钱,水煎服。

蜈蚣能行瘀血,散肿毒;僵蚕去风化痰,备宣疏攻托之能,令结化痹开之效;桃仁破血润燥杀虫,有凝血者用之。

徐灵胎谓:凡血郁血结之疾,不能调和畅达者,桃仁能入其中和之散之。张石顽亦谓桃仁为血瘀血闭之专药。

此方力雄厚而不峻,服之对胃癌恶疾有近期疗效。若效不显时,可加穿山甲,因山甲能直达病所,解毒散疽,入胃经。

余昔在鲁西时,闻一老中医言:蜈蚣合山甲,能斡翻胃底之癜结因而铲除之,是以知山甲为治胃内肿物得力之药。

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

【方药】黄芪3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6克,桃仁6克,红花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观察疗效。【功效】益气活血,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验效】素体阳虚,肢体不温者加附子、肉桂、桂枝;下肢瘫痪者加牛膝、桑寄生、杜仲;痰多,舌苔腻者加制半夏、天竺黄、制南星等。黄芪用量,从30克开始,效果不明显再逐渐增加用量,可用到60~80克。治疗65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20例,好转17例,无效7例。其中病程少于2个月者疗效最佳,大于12个月者仅1例好转。王星辉用本方加减(黄芪60~120克,当归12~24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12~20克,地鳖虫9克,丹参20~30克,鸡血藤30克)治疗57例,基本痊愈18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邱艺蓉用本方加味(生地黄30~120克,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各10~15克,地龙15~20克,牛膝、丹参、鸡血藤各30克,水蛭、全蝎各6~10克,蜈蚣3克,僵蚕10克,乌蛸蛇10克,甘草3~6克),配合针灸治疗129例,临床治愈51例,显效45例,有效25例,无效8例。虫类搜风散【方药】①虫类搜风散:全蝎30克,蜈蚣20条,炮山甲30克,地龙30克,水蛭30克,乌梢蛇30克。②中药煎剂:黄芪40克,胆南星10克,当归10克,钩藤15克。【用法】①虫类搜风散:药物焙干,研细,混匀备用。②中药煎剂:每剂加水500毫升,水煎两次,取汁300毫升。用煎剂100毫升送服散剂2克,每日3次。连服20天为1疗程,间隔10天进行下1疗程。一般服药3~4个疗程。【功效】熄风通络,活血化瘀。治疗中风后遗症。【验效】治疗63例,结果:基本治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06%。刘林凤等用五虫胶囊(蕲蛇、全蝎、蜈蚣、水蛭、地龙,炮制后研细末,装入零号胶囊,每粒含生药0.5克,每次口服5粒,每日3次)治疗300例,痊愈99例,显效123例,有效60例,无效18例,有效率94%。黄连解毒汤
【方药】黄连、黄柏、桅子、黄芩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连续14天为1疗程,服药时间最长为4个月,最短为1个月。
【功效】清泻心火。治疗中风后遗症。烦燥不安,语言错乱或忧郁,不眠,或伴皮下发斑,便秘,舌红,苔黄腻。

【验效】痰热腑实型,加大黄、瓜蒌、制半夏;气虚血瘀型,加生黄芪、太子参、鸡血藤;痹阻经络型,加钩藤、通草、丹参、丝瓜络;阴虚风动型,加生地、玄参、麦冬、生牡蛎。治疗34例,结果:治愈12例,显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疗效优于寻照组(改善脑代谢药及血管扩张剂等),差异有显著性。

4.滋阴通络汤
【方药】生地30克,山茱萸、石斛、麦冬、肉苁蓉、石菖蒲、茯苓、地龙、当归各15克,远志8克,黄芪60克,赤芍24克,水蛭(研吞)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实气,化痰解瘀。治疗中风后遗症。气阴两虚,痰瘀阻络。
【验效】痰浊重加天麻、全蝎、僵蚕;血压高加龟板、石决胆、钩藤;血脂高加瓜蒌、山楂;有冠心病者加丹参、全瓜蒌;上肢瘫痪者加桑枝、姜黄;下肢瘫痪重者加川牛膝、蜈蚣;偏阳虚者加炮附子、官桂。治疗86例,结果:基本治愈42例,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
【摘自】《华佗神方》——中医古籍出版社
【主编】李伟、易磊
【注意】选药方要谨慎,根据具体病情具体选择适宜病情的药方。一旦服药出现问题,立刻停药,选择合适自已病情及身体情况的药方后,可以先去询问中药医生,是否适合自己,然后再具体服用。
中风后遗症
黄芪15g、水蛭6g、葛根20g、桃仁6g、赤芍12g、红花6g、地龙10g、川芎6g、菖蒲9g、草决明15g、生地15g、丹参15g、牛膝12g、天麻6g、菊花10g、僵蚕10g、当归15g、柴胡10g。依刘景源教授的理论,加半夏、陈皮、白芥子、阿胶、神曲效果更佳。研末冲服,每次9克,每日2次。
郜凤国,女、74岁,2009年夏患高血压,坐车到市医院检查,由于晕车,连吃6片治眩晕的药,后致中风,经住院积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可拄拐仗自行走路,但腿软,头晕。后用中药治疗,效果不显。我投用此方,每3剂做一料,吃完2料后症状有所改善,之后进展不大,总觉不能恢复到病前之状况,后停药,病情又恶化,于是一直用此方病情得以控制。

验方保寿康治疗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

福建省闽清县第二医院 刘康培 林于慧 陈孟佑 张风玉
30多年来,我们应用福建省名老中医黄叔承中药验方治疗高血压,心电图改变、眩晕、心悸、失眠、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疗效很高。该验方于l994年底委托闽清县制药厂代加工为胶囊及冲剂,有同等疗效。县科委将该项目列为1995年度“星火计划”中的临床验证项目,今简介如下:

处方:丹参、赤芍、地龙干、淮牛膝、甘草、夜交藤、合欢花、菊花、女贞子、党参、黄芪、天花粉、茯苓、木香、山楂,各药剂量可视情掌握为3—6g。   。

用法:(1)汤剂内服,一日1剂,3剂--5剂见效,20剂大效。每疗程为7天,间隔3天--5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

(2)胶囊,一次2粒,一日3次。冲剂,一次1包,一日3次。疗程和疗效同上。

适应症范围:本方除主治高血压病外,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老慢支、女子经带病及更年期症,亦有疗效。

药理成分:本方药理成分全面而优越,主要有效成分为胆碱、三帖酸类化合物、皂苷、腺嘌呤、挥发油、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卵磷脂、组氨酸、黄酮类、齐墩果酸、甘露醇、维生素A、E、C、B2、钙、磷、铁、钾、酶、碳水化台物等20多种。具有抗菌消炎、降压溶栓,提高血红蛋白、白血球,补益五脏等作用,具有较明显的加强呼吸循环、血液循环、皮肤微循环和水液代谢的作用。

从中医药理分析,本方具有清热除湿、化瘀消肿、通脉解痉、益气生律、养阴安神等作用、立意高,组方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所以其临床的高疗效是有所依据的。

例1:黄××,女,68岁。患高血压和老慢支已多年。1972年间淬然昏仆,测得血压29/15kPa,经急救处理后,左侧半身不遂,下肢麻木僵硬,不能行走。经服保寿康中药20剂,配用针刺10次,血压降为21/13kPa。为巩固疗效预防“复中”,定期监测血压,并每年服保寿康中药5—6次,每次5剂,迫访10年,血压稳定,生活自理,并能操持家务。无发生“复中”'

例2:黄××,女,54岁。患头晕、心悸、失眠、下肢痹痛僵硬感半年。1994年底初诊血压力24/14kPa,心律不齐,心电图多项异常。经服保寿康中药10剂后,症显减。后每月服保寿康中药5剂,历时1年,治愈。除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外,余正常。血压正常。

例3:黄××,男,55岁。1995年4月底初诊。患高血压多年,于1994年8月中风昏仆,经治未见明显疗效,经人介绍来诊。诉头晕,头痛,视物有旋转感,心悸,失眠,左侧半身不遂,口干渴,血压26/16kPa,给服保寿康6剂,症减五成,血压降为18/14kPa,后每月给服保寿康6剂。并定期监测血压,历时8个月,除遗留下肢轻度僵硬感外,余症治愈。

另外,1994年底以来应用闽清制药厂代加工的“复方中药保寿康胶囊”和冲剂治疗一批患者,全部有效。适应范围进一步扩大。细品该方实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奥妙,其功用值得进一步加以发掘利用。

中风后遗症【处方】

本病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出血性脑中风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后遗症。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以下资料来自;当代妙方——内科篇2
【处方 1】 广地龙30g,蜈蚣1条,白芷9g。研为细末,每次服6g,每日服 3次。治疗40例,治愈 15例,显效19例,进步5例,无效1例。
【处方 2】 黄芪60g,川芎30g,丹参、鸡血藤各15g,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各9g,水蛭末1.5g,水煎两次后混合,2次服。治疗38例,其中基本痊愈 30 例,显效 6 例,好转 2 例。

【处方 3】 乌梢蛇、白花蛇各15g,鸡血藤、黄芪各30g,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各12g,丹参25g,桂枝、山楂、甘草各10g。水煎3次后合并2次温服,治疗75例,痊愈56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
【处方 4】 半夏天麻白术汤:法半夏、白术各15g、天麻、菊花各20g,茯苓20g,陈皮15g,水蛭10g,牛膝45g,甘草6g。水煎服。治疗中风先兆 106 例,总有效率为 96.22% 。
【处方 5】 偏瘫康复散:银杏叶、络石藤、水蛭各 50g,黄芪、桑枝各 100g,当归、大黄、制马钱子、穿山甲各 30g,白花蛇、青皮各 20g。研为细末,每日9g,3次口服,治疗300例,总有效率为 93.67%

终于有人总结了中医内科学中的方药体系

汤药不但作为治疗内科病的主要方法,千百年来千锤百炼,形成了中医内科治疗学的主体框架,而且在治疗非内科系统疾病时也同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样充分体现了中医外病内治、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全身一盘棋的整体观念。中医内科方药体系大体可分成下列几大系统:麻黄桂枝系、柴胡系、白虎承气汤系、四君四物系、六味地黄系等。

一、麻黄桂枝系

本系方剂皆出自《伤寒论》、《金贵要略》,其主方麻黄汤、桂枝汤原为外感风寒之主方,但通过各种加减化裁,变化出一个庞大的方剂体系,不仅治疗外感有效,同时在治疗各种内伤病方面也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1.麻黄汤类方:

①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水煎服用,治疗头痛,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而紧的风寒表证;

近人通过大量临床资料及试验证明,此方对感冒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证明古人所谓风寒表证,大体上就是西医所说的病毒性上感;

②此方加生石膏,为大青龙汤,主治头痛,身痛,发热恶寒,恶寒口渴,烦躁,脉浮紧,此为表实兼有里热,即风寒表证入里化热之主方。

近人用此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恒有疗效,如加银花、连翘、公英、败酱等清热解毒药则疗效更确切。

③大青龙汤去桂枝、姜、枣,名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中医谓此方适应烦、喘、渴、咳四大证。

用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适合于一切支气管、肺部之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以及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之肺不感染。

④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名越婢汤,主治分水,一身体悉肿,。

近人经验可治疗急、慢性肾炎及各种内分泌性浮肿。

⑤麻黄汤去桂枝,名三拗汤,治疗风寒咳嗽及喘息。

⑥麻黄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疗各种风湿疼痛;

⑦麻黄汤去桂枝、姜枣加薏苡仁,名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治疗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普所剧者;

⑧麻黄附子细辛汤,乃阳虚感寒之主方,可治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沉细。

近人认为此方对一切病毒性上感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合于体质素虚、血压偏低的上感,另外对病窦综合征亦有一定疗效;

⑨上方去细辛,加甘草,名麻黄附子甘草汤,作用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同,但解表寒之力较弱。

2.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号称“群方之冠”,方出《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主治头痛,发热恶寒,有汗,脉浮紧,此为风寒表虚证,即现代之伤风感冒类。此方之主要运用不在治疗伤风感冒,而在通过加减化裁,治疗一系列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诸多内伤病证。

①此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子让,治风寒喘息;

②此方加葛根,名葛根汤,治分喊表虚兼项背强几几;

③此方去芍药,名桂枝去芍药汤,治表虚兼脉促而胸满者;

④此方加附子,名桂枝附子汤,治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另外,还有三组方药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大,疗效亦确切,通常将其视为桂枝汤类方。

①苓桂术甘汤类方

a.(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心,起即头眩,身为振振摇,此为脾虚痰饮证;

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可能包括心脏病、心衰、胃肠功能紊乱等。

b.此方去桂枝加干姜,名肾着汤,治寒湿所伤,腰部冷痛;

c.此方白术,加大枣,名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

d.此方去白术加黄芪,防己,名防己茯苓汤,治皮水,四肢肿,水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e.此方去白术加生姜,名茯苓甘草汤,治伤寒,汗出不渴。

②五苓散类方

a.五苓散:由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等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内聚水湿之证。主要临床用来治疗头痛,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水肿身重等;

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此方可适用于所有浮肿患者,包括心性浮肿、肝性浮肿、肾性浮肿等;

b.此方去桂枝,名四苓散,主治水肿,又治内伤饮食,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少腹作胀;

f.此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g.此方去桂枝、泽泻,名猪苓散,治病在膈上,呕吐思饮者;

h.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治小便不利;

i.加苍术,名苍术五苓散,治寒湿;

j.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k.家生石膏、滑石、含水石,名桂苓甘露饮,清六腑之热;

l.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合四君子,亦名春泽汤,均可治疗无病而渴或病差而渴。

二、柴胡系

本系方剂大多出自《伤寒论》、《金贵要略》,其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均属中药和解剂范畴。

1.柴胡汤类方

①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由柴、芩、参、草、姜、夏、枣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少阳证,即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苔薄白。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与亚急性、慢性炎症之全身反应性临床表现相类同,因此人们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肝炎、胰腺炎、胸膜炎、盆腔炎、关节炎、胃炎、肠炎之亚急性、慢性过程,经常取得满意疗效。本方通过多变的加减法,对其他疾病之对症治疗亦能得心应手。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党参,加瓜蒌;

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

胁下痞鞭,去大枣,加牡蛎;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

外有微热而不渴,去党参,加桂枝;

咳嗽者,去党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②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加桂枝,主治太少合证,即小柴胡汤证和桂枝汤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头痛,发热恶寒等症。

③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去党参,加枳实,大黄,白芍,主治少阳阳明合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郁郁微烦,心下痞鞭,腹满而痛,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燥,脉弦有力。

④复方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加川楝子,元胡,木香,公英,可治疗急性胆囊炎、溃疡病穿孔等。

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小柴胡汤加茯苓、铅丹、桂枝、大黄、生龙骨、生牡蛎,主治三阳合证,神浮阳越,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寒***日,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

⑥柴胡陷胸汤:为小柴胡汤加瓜蒌、黄连、枳实,治疗往来寒热,胸膈饱闷,按之则痛,口苦苔黄。

⑦柴平汤:即小柴胡汤加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疼痛。

⑧柴胡加芒硝汤:即小柴胡汤加芒硝,治“伤寒十三日,腹满谵语者”。

⑨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治胸胁满而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2.四逆散类方

①四逆散:为本类方之代表方剂,为调和肝脾、和解内外之主方,该方由柴胡、枳实、白芍、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伤寒论》谓此方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说明此方可治疗由于全身各系统之疾病引起之四肢逆冷。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为上述主治可归纳为调节内外,其意在使内外之阴阳调和,四肢逆冷乃解。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证为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之手足逆冷,这种植物神经功能之紊乱可由全身各系统的疾病引致。

另外,四逆散尚可调和肝脾。所谓调和肝脾,即治疗肝胃不。肝胃不和的实质是肝木克土,临床表现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胀满。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可治疗慢性胃部疾患和慢性肝脏疾患。

②柴胡疏肝散:为四逆散加川芎、香附,是肝郁胁痛的首选方,适应一切肝病之肝痛。

3.逍遥散类方

①逍遥散(《合剂局方》)为此类方剂之代表方,由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柴胡煨,薄荷组成,为主治肝郁脾虚之主方。临床适应证为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胁苦满,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体乏无力。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适应慢性肝病,胃病,胆囊及胆道疾患。

另外,依据肝主冲任的理论,此方是中医调经之主方,适应于月经提前、错后、不定期。

又依据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此方为中医治疗眼疾之主方,适应视网膜、球后视神经疾患等。

②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主治肝郁火旺之证。

③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为逍遥散加熟地,增加滋阴补血之力,主治肝郁脾虚、气血亏损。

④抑肝散:逍遥散去白芍、白术,加川芎、苍术、钩藤,主治肝郁燥烦,夜寐不宁。

三、白虎承气系

本系方药多出自《伤寒论》,大体可归纳为三组类方:白虎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除《伤寒论》原有方药外,后世诸家,尤其是温病学派对系统方药有大量补充。

1.白虎汤类方

①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四味药组成,是《伤寒论》著名方剂,主治阳明经证(大热、大渴、大汗、大脉)。

以现代医学观点看,本方加减化裁,可治疗一切高热疾患,即适合于各种感染性疾患之发烧,又适宜于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发烧,有人称此方为中医热症之首方,是不过分的。

②人参白虎汤:即白虎汤加人参,主治里热炽盛、气阴两虚。

③白虎加桂枝汤:即白虎汤加桂枝,主治“温疟者,其脉平,身无寒但热,关节疼烦,时呕。”亦有用此方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热、血沉快。

④白虎加苍术汤:即白虎汤加苍术(《活人书》),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头痛如裹,烦热胸闷,口渴不饮。

⑤羚犀白虎汤:白虎汤加羚羊角,犀角(可用水牛角代之),主治外感温病,气血两亏,高热烦渴,神昏谵语。

⑥化班汤:白虎汤加玄参,犀角,主治热入血分,谵语,发斑,舌绛苔黄。

⑦竹叶石膏汤:人参白虎汤去知母,加半夏、麦冬、竹叶,主治余热未情、气阴两伤,证见身热多汗,口干喜饮,虚羸少气,气逆欲呕。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适合于一切热病后期,病人存在明显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且交感神经功能偏亢之候。

2.承气汤类方

此类方多出自《伤寒论》,

①大承气汤为此类方剂之代表方,有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主治阳明腑证,证见痞、满、燥、实四证。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此方加减化裁可治疗一切急腹症,包括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胰腺炎等。

②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去芒硝,主治胸腹痞满,苔老黄,脉滑数。

③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甘草治腹痛拒按,舌苔老黄,脉滑数。

④三化汤(《活法机要》):大承气汤去芒硝,加羌活,治中风,便溺阻隔。

⑤凉膈散(《局方》),调胃承气汤加黄芩、连翘、栀子、薄荷、蜂蜜,主治肺胃实火,证见胸膈烦热,大便秘结,咳唾血痰,口舌生疮,苔黄脉数。

⑥大陷胸汤:小承气汤去甘草,加甘遂,证见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燥结,口舌干燥,小有潮热。

⑦大陷胸丸:大陷胸汤加葶苈子、杏仁、练蜜为丸,主治与大陷胸汤略同,惟其作用较缓和,适合于该病发病较缓者。

⑧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主治膀胱蓄血证,证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大便下血。

3.泻心汤类方

①泻心汤方出《金贵要略》,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组成,主治邪火内炽所形成的各种病变,如高热、便秘、溲赤、舌苔黄厚腻、脉数、胸中烦热、黄疸、吐血、衄血、疔疮痈肿。

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本方适宜于各种感染、疔肿疮疡、败血症、胆囊炎、胰腺炎、盆腔炎、痢疾,另外还适宜于再障、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外还适宜于高血压、胃溃疡、慢性胃炎等。今年来各地报告,此方对上消化道出血尤效。

②此方加枳壳、木香,名胆道排石汤2号(大连医学院),主治胆石症、胆囊炎。

③枳实导致汤(李东垣):枳实、白术、茯苓、泽泻,主治湿热交阻于胃肠,下痢赤白等证。

④附子泻心汤:泻心汤加附子,主治心下痞鞭,恶寒,汗出。

⑤半夏泻心汤:泻心汤去大黄,加半夏,干姜,党参,大枣,甘草,主治寒热互结于胃肠,临床证见心下痞鞭,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

⑥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主治呕而痞,肠鸣下利,纳谷不化,烦躁不安。

⑦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主治呕而痞,肠鸣下利,干噎食臭。

⑧葛根芩连汤:泻心汤去大黄,加葛根、甘草,主治汗出而喘,身热不利。

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泻心汤去大黄,加黄柏、栀子,主治火热成毒证,如疔痈、疮疡、丹毒、发颐等一切火聚成毒之证。

今年日本学者报告本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甚效。

⑩石膏汤(《外台秘要》):泻心汤去大黄,加黄柏、香豉、栀子、麻黄、生石膏,主治表证入里化热,证见头痛无汗,发热恶寒,口渴面赤,燥烦。

⑾普济消毒饮(李东垣):泻心汤去大黄,加板蓝根、玄参、牛蒡子、马勃、连翘、陈皮、甘草、僵蚕、柴胡、薄荷、桔梗、升麻,主治热毒上功所致之痄腮发颐,大头瘟证,头面丹毒等,以知其对流行性腮腺炎有特效,可抑制腮腺炎病毒。

四、四君四物系

本系方剂指由四君子汤与四物汤二方加减化裁而来的系列方剂。两方出自《合剂局方》,四君补气,四物补血,均属扶正固本之要方。有时二者单独加味,组成一系列宜气固本剂和养血补血剂;有时二方相互结合,形成气血双补剂。总之本系方药是中医扶正固本之重要系列。

1.四君子汤类方

①四君子汤为著名方剂,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药组成,主治脾胃气血证,临床表现颜面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本方为中医治疗虚寒性脾胃证候的基础方。

拨那个西医角度来看,此方可治疗一切胃肠道慢性疾病,包括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结肠炎、慢性痢疾等,另外还可以治疗贫血、神经衰弱、脱发等,总之凡属全身功能低下的疾病,多可以此方加味化裁治疗。

②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治疗脾胃虚寒,胸膈闷满。

③异功散(《小儿药证直决》):四君子汤加陈皮,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

④香砂六君子汤(《局方》):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

⑤六神散(《效良方》):四君子汤加扁豆、黄芪、姜、枣,主治脾胃虚弱,津气不足,虚乏身热。

⑥参苓白术散(《合剂局方》):四君子汤加山药、白扁豆、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缩砂仁,主治脾胃气虚,湿滞中焦,临床证见颜面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脘腹胀满,肠鸣腹泻。

⑦归脾汤(《济生方》):四君子汤加当归、圆肉、木香、远志、酸枣仁,主治心脾两虚,证见淹没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⑧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四君子汤去茯苓,加当归、唤起、陈皮、柴胡、升麻,主治中气不足,证见颜面萎黄,食欲不振,体乏无力,少气懒言;或兼自汗,渴喜热饮,头痛畏寒,脉虚大;或兼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⑨调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木香,易白术为苍术,主治中气不足,脾胃湿滞,气机不畅而见的胸闷体倦。

⑩黄芪人参汤(《脾胃论》):主治夏日暑热太盛,热伤元气,乏力,困倦,发热,厌食,汗出不止。

⑾升阳益胃汤(《兰室秘藏》):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半夏、羌活、独活、白芍、防风、茯苓、泽泻、黄连、生姜、大枣,主治脾胃气虚,脘腹不舒,肢节疼痛。

⑿妙香散(《和剂局方》):归脾汤加麝香、辰砂、山药、桔梗,主治心气不足,意志不定,惊悸恐怖,喜怒无常。

⒀归脾汤加生脉散为治疗低血压之效方。

2.四物汤类方

①四物汤为著名方剂,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四药组成,主治营血虚损,冲任不和,临床见妇人经血不调,脐腹作痛,崩中漏下,血瘕积聚,颜面不华,舌淡苔薄,脉沉细。

西医认为本方临床用途甚光,可用于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陈旧性宫外孕等,此外尚可用来治疗肝脏疾患,冠心病,皮肤病及外伤等。

②胶艾汤(《千金翼》):四物汤加阿胶、艾叶、干姜、甘草,治胎产崩漏。

③胶艾四物汤(《古今医鉴》):胶艾汤加蒲黄、 黄连、 黄芩、 生地、 栀子、地榆、白术、甘草,主治妇人血虚火旺,血崩不止。

④桃红四物汤(《古今医鉴》):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易白芍为赤芍,治血虚血淤,广泛适用于跌打损伤,妇产可癥块,经闭,痛经,死胎不出,恶露不止。

⑤知柏四物汤(《证因脉治》):四物汤加知母、黄柏,治血虚兼阴虚火动,此方以蜂蜜练为丸,名公用于汤剂类同,惟药效较缓。

⑥艾附暖宫丸(《直指方》):四物汤加艾叶、香附,以蜡糊为丸,主治血虚宫寒久不受孕。

⑦玉镯散(《本事方》):四物汤加调胃承气汤,治疗经团腹痛拒按,六脉有力。

⑧佛手散(《本事方》):四物汤去熟地、白芍,治妇人血虚感冒,胎动下雪,胎死腹中。

⑨八珍汤(《丹溪新法》):四物汤加四君子汤,主治气血两亏,营卫双虚。再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局方》),气血双补力更大。

⑩学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加柴胡、枳壳、甘草、桔梗、牛膝,主治上焦淤血,症见头痛,胸闷,胸中烦热,急躁易怒,心悸不眠,呃逆干呕。

此方乃当前广泛运用之方剂,西医诊断之偏头痛,动脉硬化之头晕,头痛,耳鸣,冠心病,皆可以此方治疗获效;尚可治疗神经衰弱,盆腔炎,不明原因之发热。

⑾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加元胡、五灵脂、甘草、乌药、枳壳、丹皮、香附,主治膈下血瘀,两些积块,胁疼不移。

⑿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加元胡、蒲黄、五灵脂、没药、干姜、肉桂、小茴香、主治少腹血淤,经来腹痛。

⒀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当归,加老葱、姜、枣、麝香,主治头面血淤,耳聋,酒糟鼻。

⒁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汤去生地、赤芍,加没药、五灵脂、甘草、地龙、秦艽、香附、牛膝,主治气血痹阻,关节疼痛,全身疼痛。

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桃红四物去生地,加地龙、黄芪,主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蹇涩。

⒃冠心Ⅱ号(北京地区协作组方):为四物汤去生地、当归,加红花、降香、丹参,主治冠心病、心绞痛之效方。

⒄生化汤(《付青主女科》):四物汤去芍药、生地,加桃仁、黑姜、甘草,主治产后胞寒,淤血内阻,症见少腹冷痛,恶露不行,我国居民产后常规用此方。

⒅温经汤(《金贵要略》):四物汤去生地,加党参、阿胶、麦冬、桂枝、丹皮、生姜、半夏、甘草、吴茱萸,主治冲任虚寒,淤血阻滞,临床症见月事不调,经期错后,或逾期不止,少腹冷痛,久不受孕,另外尚可治疗暮即发烧,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五、六味地黄系

先有肾气丸,此方出自《金贵要略》,由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八药组成,即六味地黄丸加附桂。五代时著名小儿科医家钱乙将上方之桂、附去除,定名六味地黄汤,以此方加减化裁,出现了一系列以补肾为主要功能的方剂系列。

1.六味地黄汤(丸)类方

①六味地黄汤又叫六味地黄丸,方出《小儿药证直诀》,此方可汤服,亦可炼蜜为丸,故有汤、丸两种名称。此方由生地(熟地亦可)、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组成,为滋补肾阴之代表方。治疗症状为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腿困、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

现代医学认为,此方之适应症大多与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有关,同时此方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对白血病、食道癌、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慢性肾炎、慢性肝炎、红斑性狼疮、肺气肿、肺心病、妇女月经不调均可加减使用。

②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系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治阴虚火旺,内热著者。

③杞菊地黄汤(《医级》),系六味地黄汤加枸杞、菊花,治肝肾阴虚,眼花涩痛。

④都气丸(《医宗己任编》),系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治肾不纳气,呼吸困难。

⑤八仙长寿丸(《医级》),系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治肺肾阴虚,喘咳频频。

⑥左归饮(《景岳全书》),系六味地黄汤去丹皮,加枸杞、甘草,治肾水不足,阴液亏损,腰酸遗精,口燥盗汗,大渴引饮。

2.肾气汤(丸)类方

①肾气丸,此方出自(《景岳全书》),为补肾阳之代表方剂,方由干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桂枝、附子组成,适用于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腿困、形寒怯冷、自汗、尺脉弱;同时亦适应在上述症候基础之上出现的阳痿、遗精、早泄、全身浮肿、小便不利之证。此方意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谓“益火之源”即补肾壮阳之意。

现代医学认为,肾阳虚的患者24小时尿中17-羟类固醇的排泄显著低于正常,经补肾治疗后,即可回升正常,与此同时肾阳虚证候也相应得到改善。现代免疫学认为,依赖于胸腺的T细胞和不依赖于胸腺的B细胞的功能是组成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因素,而这种细胞的前身,是位于骨髓中的干细胞。依据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理论,又提出了用补肾壮阳法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假说。近年来大量研究报告表明,补阳药的确能使抗体提前形成,补阴药则能延长生存的时间,说明补肾阴和补肾阳均能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

②济生肾气丸(《济生方》),系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治阳虚水泛,浮肿尿少。

③十补丸(《济生方》),系肾气丸加鹿茸、五味子,治阳虚日久,面色黧黑,手足冷肿,腰膝无力,身体羸瘦,腰痛酸楚。

④右归饮(《景岳全书》),系肾气丸去丹皮,加杜仲、枸杞、甘草,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

⑤补肾丸(经验方),系肾气丸去丹皮,加黄芪、淫羊藿、破故纸、五味子、仙茅、巴戟天、杜仲、鹿茸、枸杞子、大云,治疗阳痿遗精、腰酸腿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