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tjboyue 2021-01-23

二里头遗址出土一块编号为76VM4的嵌绿松石铜饰牌(如下图),它位于墓主胸部偏左处。这块铜饰牌的正确解读,能毁掉人们的“夏都”信仰。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读书要按照顺序来读(如现在的书阅读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看图同样要掌握正确的方向,特别是古人所作之“图”,“正”着看跟“倒”着看,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这块铜饰牌,多数人是按上图所示的方向看,实际上它应该“倒”着看,才能看出些“名堂”: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铜牌纹饰解析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该铜牌是鸟兽结合的纹饰,可拆分成如上左、右两图:

(1)鸟图——猫头鹰

左图为猫头鹰,头上着“王冠”(冠即官、管人),下方披“羽纹”(即玄鸟标志)。殷墟五号遗址出土的玄鸟身上即刻此纹。(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在殷墟五号遗址上得到全面的展现和诠释,详情见已发布的文章)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最妙的还属鹰嘴,看“反”了就以为它是裂纹而被忽略,看“对”了方知其乃“神来之笔”,妙趣横生,笑死人了!

鹰身上带有“王”徽标志。“王”徽是王国的标志,它代表的是王权,而猫头鹰是殷(鹰)商王朝的鸟图腾形象。

如今,二里头遗址出现一只具有殷商王权代表的猫头鹰,这就意味着任何人哪怕他再权威,也不能把二里头遗址的年代还原成“夏代”了,因为——

“夏朝”在前,“殷商”在后,后人可以留存前人的遗物,但前人绝对不会拥有后人的器物(即无法实现“穿越”)。

(2)兽图——夔龙(即貘,亦称“一足兽”)

貘体型似猪,有可以伸缩的短鼻,它属“奇蹄类”,即前肢有4趾,后肢只有3趾,古人把这种特征,当成神奇的、特殊的异象,谓其“一足”(或“一丁”),即后肢比前肢少一足(丁),故貘兽也被称为“一足兽”。

貘也是帝喾的兽图腾形象,古代亦称其为“夔龙”。殷墟五号宗庙遗址出土有貘的器物和铭文(如下图)。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综上所述,该铜牌鸟兽组合纹饰,至少能否定二里头遗址“夏代”、“夏都”说。

知识扩展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鸟兽组合图,其中有两小块类似“鳞片”的特殊纹饰,它具有两种不同意义:一种作为玄鸟“羽纹”,另一种作为“一足纹”。

(1)玄鸟“羽纹”的由来与演化

玄鸟即鱼鹰(鸬鹚),帝喾以鱼鹰为其鸟图腾,而鱼鹰的肩羽和大覆羽,肉眼可见呈“鳞片”状,古人以这样的“特征”来作为鱼鹰的代表方式之一。

殷墟五号遗址出土的鱼鹰立体雕塑,目的就是为了表明它是鱼鹰,所以其“鳞片”状的羽纹就一片片的都给整了出来。但很多时候,当器物(纹饰/图案)主要表现的对象不是玄鸟,但又涉及玄鸟时,就会改用一两片“羽纹”作代表。这就是二里头鸟图之两片“羽纹”的成因。

(2)“一足兽”与“一足纹”的由来及演化

鸟图的“鳞片”状纹,也有点类似于英文大写字母“D”,当它作为兽图纹饰时,当理解成貘的“一足”。

貘前肢4趾,后肢3趾,古人就认为是后肢少了一趾,少一趾也被说成少“一足”,或者说少了“一丁(点)”,这就是古人口中“一足”、“一丁”和貘兽为“一足兽”的由来。

制作貘图时,少了一丁点(一足/一趾)怎么办?如何表达这一特征呢?

既然少,那就给它的后肢补上一丁点呗。

“一足(一丁/一趾)”要做成什么样?

既然少一“足”,那就给它添一“足”,而貘的这一“足”来源于“履”(即鞋子的正前截面,看起来就像英文大写“D”),把“履”引申为“足”,这就是二里头和圆盘上“D”字纹的由来;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2)·推翻“夏都”信仰的铜牌饰

还有一种方式,是直接用文字“丁”来代替,这就是殷墟五号遗址出土铭文里貘图带“丁”的由来。

很多时候,对遗迹、遗物、铭文的解析,我只说结果,起因和过程没说,是因为累积、传承、演变了数千年的文明,其种种因缘和经过,岂能“一时半会”,用“三言两语”就讲清楚、说明白?

这就造成那些只看当篇文章不明所以,和少数知识有限的人,以为是我或猜的或臆测,还有一些人认为我所说的不可证(即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其实不然,我“所知、所言”,并非“不能”证,而是“未能”证,要一一落实,对我来说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连刊文章,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