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泻虽多是炎症,清热未必建奇功

 刘红星34ul0sm0 2021-01-23

提起腹泻,很多医生首先想到的是肠道感染及炎症和肠道菌群失调症,于是治疗腹泻常处以黄芩、黄连等苦寒清热之品,却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受西医思维影响太深,脑子里早已忘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

关于腹泻,我根据临证经验提出如下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1.关键病理因素在于“湿"。

2.证分阴阳,阴证以寒湿为主,阳证以湿热为主。

3.初泻多实,久泻多虚或虚实夹杂。

【验案赏析】

验案1:钟某,男、62岁。2018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解水样便3天。

病史:患者3天前因进食海鲜后出现水样便,每天解10次左右,伴脐周腹痛,在当地医院静滴抗生素3天,无明显效果。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症:患者精神疲倦,自诉解水样便每天10余次,伴脐周腹痛,恶风寒,头昏,口干不欲饮,无口苦,不敢进食,进食则腹泻加重,小便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寸浮细,关尺沉无力。

辨证:太阳病夹饮

治则:温阳化饮。

方药:五苓散加味。

茯苓50g   苍术20g   桂枝15g   泽泻30g

猪苓20g   车前子30g 木香10g   砂仁10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1日之内当茶慢慢饮。嘱腹泻期间进食盐粥为主。

患者次日上午电话告知水样便已止,其尽服3剂中药。

按:患者解水样便,伴恶风寒,头昏,口干不欲饮,小便量少,脉寸浮细,辨证当属太阳病夹之五散方证;加入车前子加强利小便实大便之功效,加入木香行气止痛,加入砂仁化湿止泻。此案辨证准确,故效果理想。

验案2:许某,男,41岁,2018年5月3日初诊。

主诉:腹泻10余年。

病史:患者10余年来每天都会腹泻,夹有不消化食物,进食寒凉或油腻尤甚,曾四处就诊,中西医治疗均无效,患者丧失信心多年。经领导介绍,特慕名前来就诊。

刻下症:患者精神尚可,面色晦暗,口唇发暗,自诉每天都会腹泻3~5次,夹有不消化食物,进食寒凉或油腻尤甚,平素手足发凉,冬季尤甚,无口干口苦,纳可,小便调。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辨证:少阴、太阴合病。

治则:温阳健脾,祛湿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苍术20g   茯苓30g    制附子15g  党参20g

干姜10g  补骨脂15g  吴茱萸5g   五味子10g

肉豆蔻10g 芡实15g    葛根30g    炙甘草10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1日之内当茶慢慢饮。

二诊:患者诉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每日1~2次,接近成形。嘱守方继服14剂。后随访,腹泻未有反复。

按:患者腹泻,夹有不消化食物,平素手足发凉,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证当属附子理中汤方证;患者腹泻10余年属久泻,进食寒凉或油膩尤甚,说明已经伤及脾肾,故当合方四神丸;加入苍术、茯苓、芡实健脾祛湿止泻,加入葛根升阳止泻。故合方治疗而愈。

【个人心得】

1.水泄宜分清,经方选五苓  水样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腹泻,尤其是夏秋季节最常见,且常伴有恶寒发热,肠鸣辘辘,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久用抗生素而不见效。此类腹泻,前人谓之“洞泄”,经方五苓散是针对这类泄泻的特效方,其方证要点为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如名医曹颖甫先生常以五苓散治洞泻,其医案载“大南门郭左,洞泻当分利,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二钱”。五苓散治利,其机理是利小便以实大便。夏秋季节多暑多湿,本方恰有利湿的作用。临证若遇水泄严重者,可于五苓散方中加入车前子30g。

2.顽固腹泻久不愈,固脱四神赤石禹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顽固性腹泻患者,有些连续腹泻长达几十年,此类患者的治疗应注意固脱止泻,我的临证经验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四神丸和赤石脂禹余粮汤,常可获得良好效果。

3.腹泻期间宜清淡,油腻荤腥菜少见  腹泻期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油腻荤腥,蔬菜因为含有较多纤维素,也容易增加胃肠蠕动而加重腹泻,故尽量少吃。虚寒腹泻患者平时可以喝茯苓生姜红枣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