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动作单操的“正开”和表演套路的“偏扭”----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21-01-24

会员区的首批同学,已经把32式古传单操练至盘根错节。关于正开偏扭的拳理,是时候需要了解了。

所谓,是指单操实操时,关节处躯干四肢下位角度之正;所谓,是筋骨关节的真正打开。所谓,是下位角度之不正;所谓,是筋骨关节的扭曲变形。的实操,必带来关节损伤。

在以往的单操训练中,我们常说的跑胯,就是下盘实操下位角度之不正所至。虽然它的表现是胯关节处偏扭,而其原因却是在下盘的膝踝足(见附录1)。

古传太极拳单操是在气行状态下(附录2),增加大筋弹性的开筋骨。它所有的单操设计,均在关节处恪守一原则:确保下位角度之正

所谓下位角度之正,是指单操实操时,关节的屈伸角度,均为关节处大筋筋槽的顺向。反之,则为筋出槽筋出槽的实操,必导致骨错位。所以古人对太极拳单操的训练,特别关注下位角度之正

一旦下位角度跑,实操结果即为。这就成为我们常说的跑胯跑膝跑踝跑足等。在此种情况下如无矫正继续习练,其后果非伤即残。即便业余习练者,一次伤,也可持续多月甚至多年的疼痛。

而只要下位角度为之,无论正关节,反关节,还是侧反关节,都可真正之。对于成年人来讲,大多是通过对侧反关节的撬动,来实施实操的。实操古传单操,必须牢记:只有,方可真开。一旦瞬间发生,关节处必伤无疑。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教表演套路的老师,对学生的下位角度之正没有要求,甚至有的老师还把习练太极拳所造成的膝盖疼痛,当成正常现象看待。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单操,还是表演套路,只要扭偏发生,就一定会损伤关节,最常见的是膝盖。无论业余时间偶尔练练,还是投入专业的时间,只要下位角度之不正,就一定会使一部分习练者,造成终生的膝盖损伤。

古传单操的习练,无论行气单操,还是动作(气行)单操,都是在确保下位角度之正的前提下,才实施金钩抓地收大阴的。而这些单操的设计,都是通过寻找关节处大筋的折点,来避开肌肉组织,进而启动气行于筋的。

对整条大筋和大筋所通过的关节的训练结果,就是古传太极拳的筋劲筋劲也就是内家武术的内劲内功。在单操的实操过程中,习练者会通过金钩抓地收大阴,来启动横膈膜横膈膜启动了,大筋的训练也就和丹田直接关联了。

盘根错节这节单操,最容易让习练者体会下位角度之正与否。参加系统训练的同学,可以通过这节单操细细体验。

但请大家注意,正开偏扭,虽然是非常重要的拳理,但它主要体现在盘根错节系列的单操中。这个拳理是到达最终目的途中,某段险地的方向标。过了这道,还有滚筋的拳理需要我们去掌握。既所谓的大扭,这个拳理看似和正开偏扭相矛盾,但实则却是殊途同归,只是所适用的范围不同罢了。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附录1:在单操实操过程中,审察自身是正开,还是偏扭,首先看足形。要从下往上审察。足形如果发生偏扭,往上所有的实操都是错误的。通过这一点,大家也就明白膝外八揉足的重要性了。

附录2:开筋骨,必须开大筋;开大筋,必须气行,即气行于筋。如果不气行,实操的结果只是大筋的抻长,被开的大筋绝无超强弹性和变得粗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