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贴不能乱贴!准确定位是关键,养生保健“第一穴”,巧方法助你轻松找穴~

 养生大国医 2021-01-24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治疗方法,它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对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每年三伏天,各地三甲中医院中,总会看到排队等待“冬病夏治”的人,其实,除了最为人熟知的三伏贴外,还有很多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艾灸、埋线、针刺、药物内服等。

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调理手段,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如何“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当红明星非三伏贴莫属。作为一种膏药,三伏贴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将其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一来可以刺激穴位,渗透皮肤,循经络内达脏腑,有利于吸收外敷药物的吸收,更好地使阴寒之邪出表;二来可以补充虚损的阳气,从体质上使一些虚寒性疾病得到根本的制约,有利于达到根治的效果。

而且三伏贴选择在三伏施治也是有讲究的。“三伏”为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期,阳虚患者体内阴寒之邪呈现易解状态,此时人体经脉气血充盈,阳气发泄,毛孔充分张开,经络通畅,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体内阴寒之邪更易被温散。

跟着专家学“冬病夏治,顺时养生”

《养生大国医》三伏天”特别直播

三伏贴都贴哪?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贴敷,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穴位。

养生保健第一要穴

它能够治疗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疾病,所以叫三里,是人体养生保健第一要穴。在上,可以治疗乳腺不通、乳汁分泌不足;在中,可以治疗胃痛、腹泻、消化不良;在下,可以治疗双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俗话说“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具有补气、健脾胃的功效,那么究竟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沿着胫骨前缘往上推,知道摸到胫骨粗隆,有点阻力的地方,然后向外大概一横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不少人夏季都有这样的情况,舌苔厚白,吃完生冷或吹空调着凉后,经常拉肚子,专家断定为中焦脾胃虚寒引起的,也可以选择三伏贴来调理。一般选取背后的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这些可以温阳的穴位。

1
脾俞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除用于治疗背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脾胃不适,如腹胀、腹泻、痢疾、呕吐、水肿等。

2
胃俞穴

位于脊柱区,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胃俞穴是胃经经气传输之处,通常,不思饮食是脾的问题,吃下去不舒服是胃的问题。胃俞与脾俞协同,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功效。

3
膻中穴

在两肺之间,是呼吸之气汇聚的地方;膻中穴在脾胃之上,是气血上升汇聚的地方;肾中精气也要上达于此处。

三气聚于此,所以肺的呼吸功能,如咳喘、咽喉疾病都可以归为膻中穴的主治,人在胸闷抑郁的时候,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驱散心中的郁闷之气,达到宽胸理气的作用。儿童也可选用此穴。

4
神阙穴

腹部可以选择中脘、神阙、天枢等。

神阙穴算得上是最好找的穴位了,它位于肚脐正中,中医认为“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其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肠的作用。对治疗各种虚寒证,如腹痛、呕吐、泄泻或女子痛经、月经量少等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也适用

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到夏天,整个人都特别容易没有精神,特别是身材肥胖的人群,感觉更是明显,专家介绍道,夏季气血外走,脾胃消化功能也有所下降,再加上暑热天气,出汗量大,伤津耗气,身体容易疲劳。

专家建议如果没有寒证,更推荐针灸治疗。不仅抗疲劳效果好,还能促进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让人感到放松,心情愉悦。

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不只有穴位贴敷,还包括泡脚、艾灸、拔罐、针刺等方式,医生会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辨证治疗,有时综合使用,效果更佳哦。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通过中医特殊穴位贴敷、针灸或者是中药内服等方式,逐渐调理气血、提高人体机能、使我们的经络通畅,改善抗病邪的能力。大家不妨选择去尝试一下,为轻松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精彩内容请点击☟☟节目视频

今日节目预告

《2020年“冬病夏治”系列节目

——“香味”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