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三角高位池对虾 金刚虾轮养模式解读

 九江渔人 2021-01-25


广告撰稿:江门澳华/郑书星

大沟镇位于阳江东南部的沿海区域,2009年兴起冬棚养殖,目前高位池对虾养户约200名,养殖总面积超过5000亩。追溯大沟镇养殖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快速发展期(2009-2012),得益于自然条件,较高养殖成功和投资回报率


第二阶段

养殖低谷期(2013-2015),环境恶化,疾病爆发,十塘九空,成功率不足2成。


第三阶段

模式升级期(2016-2020),轮养破局,冬棚对虾养殖、大水金刚虾或篮子鱼(泥鯭)养殖,降低环境压力,提高养殖成功率。


在三年前大沟高位池对虾养殖形势恶化,排塘率高的窘境下,逼迫养殖户做出调整:①冬棚继续养殖南美白对虾;②夏季尝试养殖斑节虾、金鲳鱼、篮子鱼,寻求突破。

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合理养殖规划,在虾奶粉、虾安康、金刚安康等优质饲料产品助力下,金刚虾(斑节虾)养殖已经成为大沟镇突破养殖困局的重要手段。

大沟金刚虾+对虾轮养模式解读

结合国内其它区域养殖技术(福建高位池、如东小棚)、消费趋势(金刚虾)和价格走势(春节、端午、国庆高价),大沟镇发展起来的轮养模式有几方面优点:

1.养殖成功率更高:养殖成功一般取决于苗种、环境、营养、管理、规划几个方面,冬棚对虾苗种更好、环境更稳定、发病率低,搭配优质饲料和精细化管理,具有更高成功率,漳浦高位池冬棚虾亩产破万斤也是同样道理。斑节虾不耐低温,选择在春节寒潮后3-4月份放苗,棚内标粗再分塘更容易把虾养出来。

2.利润空间更大:冬棚养殖对虾赶春节高价,大水养金刚虾赶9-10月高价,整体卖价更高,利润空间更高。

3.环境压力小:通过3-10月份慢节奏养殖,水体环境得到修复,冬棚发病率降低,养殖风险得到控制。

养殖规划建议

1.大沟金刚虾2种养殖方式

① 3月底4月初集中标粗,15-20万/亩,金刚虾前期长速慢,采食量低,集中标粗可避开低温气候应激。5月分池,温度回升,降低母塘压力,长速加快,8-10月分批出虾。(主流模式)

② 8月份高位池直放,搭棚过冬,赶来年清明节高价虾。

2.养殖过程管理

金刚虾特点介绍:

①金刚虾,又名非洲斑节、斑节王、黑草虾,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最适生长温度25-34℃;

②养殖周期短,3个月可上市,5个月规格达15头以内,抗病能力强,耐低氧,可活体运输;

③偏肉食性,对蛋白质种类和含量要求更高,建议选择澳华金刚安康级别优质饲料;

④营养高、价格高,养殖利润空间大。

过程管理:

①苗期(1-30天):金刚虾前期采食量少,长速慢,但对开口料质量要求高。使用虾奶粉标粗,一方面可提高标苗成数,增强抗病力,降低后期养殖风险;另一方面水质更加稳定,在棚内集中、高密度条件下,稳定的环境无疑增加金刚虾生长稳定性。

②中期(30-90天):分池后金刚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尤其60天以后,不仅要保证溶氧足够,做到每1-2天换水10公分。投喂次数也要增加至4餐/天,保证足量投喂,减少互相残杀,同规格投喂量约为对虾2倍以上,使用金刚安康可完全满足金刚虾营养需求。

③后期(90-150天):金刚虾昼伏夜出,夜间采食量大,对底部环境要求高。主要病原为纤毛虫和弧菌,因此后期改底、促蜕壳很关键,使用爽水宝+养底宝,预防黑鳃,安全有效。使用虾蟹活力宝,经常补充多矿,促进蜕壳和硬壳速度,可有效降低纤毛虫发病率。

注:高位池浮游生物量偏低,不建议使用含氯制剂消毒改底。

大沟高位池轮养模式盈利能力

注:以上数据为养殖顺利条件下理论分析,实际情况略有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