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把孩子逼成仇人,家长自己却无法醒悟

 谢耳朵馆长 2021-01-25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最近几年有很多弑父弑母案,更有高三学生杀害母亲的消息。高三是一个学业繁重,孩子们极其崩溃的时间段,有高中生在这个时候对母亲起了杀心,亲手结束了母亲的生命。
我们平常人总是觉得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永远都是个故事而已,但如何让家长们醒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报道称,“高三弑母案”的疑犯男孩平时成绩相当不错,还常常被评为优秀学生,多次获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竟然杀害了母亲。
调查了解到该学生和母亲的关系是处于长期紧张状态的,母子经常会因为生活学习的事情大动干戈。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是不完善的,而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受情绪引导和控制的。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本身的学业压力以及情绪波动就很大,内心容易烦躁不安,这时如果父母们不理解,有的甚至挑战孩子的心理承受极限,导致最终孩子的精神崩溃,也就做出伤害自亲的行为了。其实类似于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然而这么多的负面信息到底谁应该为这样扭曲的家庭教育买单呢?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个行走的炸弹,北京市曾经做过这样的抽样调查,调查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约有56.28%,也就是一半多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他们极度的反感以及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称自己喜欢自己的父母。
家长们辛辛苦苦的养娃十多年,可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也就只有5%的父母能够真正成功地闯关,能够和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可是事实却往往要比数据更加的残酷。
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现如今的的家庭教育,只要你的孩子没有选择跳楼,那就是一种成功了。
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也就是半个大人了,可是结果却大相径庭,孩子变成行走的炸弹,分分钟都有可能搞出个惊天动地事情出来,这使得全家人都得看他脸色行事,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就怕突然间出现什么意外了。
而为人父母的,到底需要怎样和孩子,特别是在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首先就是要用信任去激励孩子们的进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非常谨慎地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需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要让孩子能够解惑并且能顺利地成长!我们不要对孩子存在过高的期望,这样反而会逼得孩子们失去应有的自信。
要知道路,总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陪孩子一点一点地进步。
家长平时需要给孩子传达的信息应该是:“你的努力我们能够看到!”,而这些话才应该是家长常说的,而不是家长们永无止境的不满足。
当孩子考了第三十名,家长们一般还希望他考二十名,考了二十名就开始要求前十名……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真的很累,况且大家应该知道的是,优异的成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要以为自己一个劲地用一些狠话就是在“激励”,孩子需要的更多是一些理解以及赞扬。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班级里的学生们自己办一份数学报《非常1+2》。
孩子们有的是负责插图,有的是负责誊写,而另外的就负责排版,孩子们可以各显身手,也就可以把报纸办的有声有色了,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将写好的小论文发表在杂志上,这就让许多老师都感到非常的惊讶。
其实,只要给孩子们一片蓝天,他们就一定可以自由地翱翔!
家长们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别人。现在有很多的家长,他们不肯用心去陪伴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成绩有下滑,就让孩子去报辅导班,简单粗暴地认为只要自己舍得花钱,也就是尽了心的。
其实,想让自己的孩子发生根本改变绝对不是因为补习班,你只是为了花钱买份心安罢了。父母们必须得知道,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这种陪伴并不是约束和干涉,也不是在孩子身边形影不离,而是你需要与孩子的心息息相通。孩子们最珍惜的,确实是亲人们的欣赏和认可,而不是说你给孩子吃的多好或是用的多好,也不是每天的唠叨以及指责。
所以家长要善于表扬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虚情假意地廉价表扬。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慧眼去看到孩子们身上真正的闪光点,然后再给予中肯的表扬,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
- The End -
作者 | 胖迪儿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Houston, E. (2020). 21 Self-Determination Skills and Activities to Utilize Toda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