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家灯火】雷春翔:《采山》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18402期】



《采  山》
文/雷春翔


进入八月初,金黄的麦子收进了场,也就到了采山的时节,这时山林的草丛里,树叶下,树桩上,都会长出刺蘑、黄花蘑、紫丁香、“大腿蘑”、榛蘑和猴头等蘑菇,于是连队里的大人小孩,背筐的、挎篮的,纷纷走进了山林。
山林里的各种蘑菇多得数不清,鲜艳的红蘑菇、苦着脸的绿蘑菇是最常见的,因为口感不好所以不被人们喜爱,却成为孩子相互追打最有效的投掷武器。八月里天气炎热,顺着小路走进树林,茂密的树叶遮住了焦阳,那淡的花香,软软的绿草和各种鸟儿的悦耳鸣唱,在给人们带来世外桃源般的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一丝丝清凉。此时有经验的人们会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在一边用眼睛四下寻找的同时,一边用手中的木棍轻轻扫过草丛,寻找躲在其中的蘑菇,而这小小的木棍也是对付林间蜘蛛网的最有效武器。


采山需要有耐心和好的记性,更要有好的体力,当一个人走进山林,林挨林,山连山,到处都是一样的景致,很容易让人辨不清东南西北,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年父母带着大姐家的8岁的外孙进山采蘑菇,进入林子里还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母亲正低头专心的采着蘑菇,猛一抬头发现不见了孩子,老两口顾不上采蘑菇,漫山遍野的呼喊和寻找,始终是不见踪影。后来全连人都发动起来寻找了整整一夜,也不见孩子的踪影。第二天早上家住黑龙江边的一个渔民打来电话,说捡到一个小孩,并说出了这边的电话。父母和大姐连忙打车前往接回了走失的孩子,老两口也因此急起了满嘴的大泡,喊哑了嗓子。


山上的蘑菇有时也很会捉迷藏,起个大早有时并不一定能够采到蘑菇,去的晚了有时也会满载而归。记得那年“大腿蘑”大丰收,上午9点多我才挎着篮子慢慢悠悠的出发。早出发的人们此时已经回来了,收获并不算好,大家都劝我别去了,这几天没下雨肯定不会有什么收获。起初在山林里我转了两圈,也没采到什么蘑菇,于是就想到林子外圈碰碰运气,没想到林子外圈的一处高高的绿草丛里竟然藏了一大片蘑菇,我不但采了一篮子,身后背着的编织袋也装满了,当我身上背着,胳膊挎着满载而归时,引来了众人一片赞叹之声。


由于,山林里的蘑菇属于纯天然绿色产品,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所以也引来了无数收购客商,他们就在连队里安营扎寨,进行鲜蘑菇收购和加工,不同的蘑菇不同的价位,挎着篮子出去转上一圈,回来就能卖上十几元,或上百元,也让采山人是的热情大增。
进入十月,天气转凉,此时就到了采山果的季节。山上的野葡萄、山核桃、榛子、野梨、山里红和山楂成片成熟,那红红的山里红、山楂,远远望去一片红色,人们一边采着,一边往嘴里送,又酸又甜让人忍不住吃了又吃。有幸碰到成片的野葡萄时,那一串串紫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一样一串串倒挂在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此时的葡萄又酸又甜,不但可以鲜吃,还可以泡酒,或做成营养价值极高野葡萄汁。记得那年,叔叔从山上采来一水桶野葡萄,酸甜可口,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可乐坏了,一把一把的抓起葡萄往嘴里塞,最后把嘴唇和舌头都吃紫了。山上的野梨个头小,刚摘的时候又酸又涩,根本无法食用。但那淡淡的清香却让人十分钟爱。心细的人们将野梨带回家,放到纸壳箱子里,一冬天屋里都是那淡淡的梨香。野梨放置一段时间后,等到屋外白雪飘飘时,到开箱子,野梨早已从淡淡的绿色变成了黄色,这时咬上一口又面又甜,香气扑鼻,也成为我们冬季里的上等果品。


秋季里采野果、采松子、采圆蘑,仓房里常常堆满了山核桃、榛子和松塔。等到空闲时间在慢慢处理。山林里的五味子、刺五加此时已经成熟,一串串红红的五味子,一朵朵黑亮色的刺五加,是上等的中药,不但可以入药,泡水饮用也可,有治风湿,壮筋骨,补肝肾和生津,收汗,涩精等功效。晒干后药店就进行收购,而且价格不菲。只是刺五加采摘起来要非常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被尖刺扎到,而且非常的疼痛。记得那年我第一次上山采刺五加,由于没有经验,刺五加没采多少,手上、胳膊上扎的全是伤,第二天碰到伤处,还十分的疼痛。


到了冬季,只要能记住山里红、山楂树的地点,到处皑皑白雪时也可以到山上走上一圈,大家淌着没膝的白雪来到成片的山里红和山楂树地点,人们轻轻扒开上面的白雪,一颗颗红红的山里红和山楂就在雪中露出了笑脸,而且十分鲜艳醒目。这时大家要做的就将鲜红的果实一颗颗捡到袋子就可以了。如果碰到野葡萄枝蔓,此时一串串野葡萄早已风干,变成了一串串天然的葡萄干,摘下几颗放入口中慢慢嚼动,丝丝酸甜回味无穷……


原始的山林盛产这各种野菜、草药、蘑菇和野果,只要有所付出,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生活在山林边的人们,每每到收获的季节,大家就会三五成群相伴而行,一起走进绿色的大森林。在这里既可以呼吸到富氧的空气,又可以收获各种山珍美味。如今采山已经不再单单满足于口腹只需,满足的是那采山的乐趣和不一样的心境。







雷春翔,1972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先后在云山农场广播电视局、农场工会和基层管理区工作,热爱文字,喜欢写作和摄影,愿做一名生活的记录者。先后在《星星诗刊》、《党的生活》、《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科技报》和《北大荒日报》等报纸和刊物,发表大量新闻和文学作品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华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